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89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级孔结构ZSM-5分子筛的合成过程复杂。利用双模板剂,通过优化晶化条件(如晶化时间与晶化温度)和Si/Al物质的量比等一步水热晶化合成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ZSM-5分子筛,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吡啶红外吸脱附、SEM和TEM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孔道结构、表面酸性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步法合成多级孔结构ZSM-5分子筛的适宜条件是:晶化温度160-180℃,晶化时间24-96 h,反应物组成为SiO2/Al2O3/Na2O/CTAB/TPABr/H2O=1/x/0.4/0.05/0.12/280,(x:50-240)。其中,晶化温度160℃、晶化时间48 h和以Si/Al物质的量比50的凝胶合成的样品具有有序的介孔(平均尺寸3.60 nm)结构、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爆震燃烧模拟中出现的刚性问题,对处理刚性源项问题常见的一步法、逼近法、拟稳态逼近法(α qusai steady state, αQSS)和点隐方法进行对比,从稳定性等方面分析源项处理方法应满足的时间步长要求,并探索各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适应化学反应特征变化的能力,进一步通过球头激波诱导燃烧算例比较每种方法的计算效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一步法在积分刚性源项时,积分步长需小于或等于2倍最短反应特征时间,而逼近法、αQSS法和点隐方法对时间步长取值没有影响;αQSS法可根据化学反应特征的变化自动调整α值和时间步长,适用范围较广,而一步法和逼近法则是αQSS方法的特例。点隐等隐式方法在求解数学意义上的刚性问题时稳定性很好,但计算效率较低。相比而言,αQSS法在计算稳定性和适应化学反应变化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且针对激波诱导燃烧算例,αQSS法消耗的CPU时间仅为点隐方法的一半,是处理刚性源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显微探针的检测灵敏性主要取决于针尖上修饰的纳米粒子的LSPR性质.本文采用阴离子辅助法,在水溶液中通过调节Au核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实现Au核上不同厚度的Ag壳层包覆,可控地一步合成均一性好、银壳层较厚(≥10 nm)的核壳比不同的球形Au@Ag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TM-EDS)线扫描分析对不同核壳比的Au@Ag纳米粒子进行形貌组成表征,证实了所合成核壳结构的可控性.将不同核壳比的Au@Ag纳米粒子置于不同折射率溶液中进行纳米粒子介电敏感性的研究,表明7.5 nm Au@28 nm Ag的纳米结构具有最高的品质因子.同时将不同核壳比的Au@Ag纳米粒子置于不同折射率的非导电性基底上进行单颗纳米粒子散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7.5 nm Au@28 nm Ag纳米粒子适合作为LSPR显微探针的高检测灵敏性纳米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一步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步法首次制备了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共聚物为基料的药物释放体系。在此法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作为聚合介质和渗透试剂。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进行了表征,并用体外释放模拟考察了原位法制备的微凝胶对渗入的目标药物布洛芬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培峰  赵新颖  贺木易  刘庆生  屈锋 《色谱》2013,31(6):537-542
利用一步法和两步法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方法分离测定了蛋白质和多肽的等电点(pI)。讨论了两步法等电聚焦过程所需的溶液组成、样品进样体积、聚焦电压、聚焦时间和分离条件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了比较。对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以及6种多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步法步骤简单,分离速度快,可测定单一组分的pI,也能快速分离混合蛋白和多肽,但分离度较差,且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各组分的pI;两步法步骤复杂,分析时间较长,但能够同时分离并准确测定混合样品中各组分的pI,所测的pI值与单一组分进行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可广泛应用于两性生物微粒等电点的快速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芴为原料,以钯为催化剂一步合成了2-(9-苯基芴基)-9,9′螺二芴(PF-SBF)。以PF-SBF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及主体材料(FIrpic为磷光客体)时,观察到了不同于PF-SBF及FIrpic发光的红光带。这分别源于PF-SBF分子间的聚集和发光层/传输层诱导的激基复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层,有效抑制了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同时,PF-SBF和TAPC双主体的结构不仅实现了纯FIrpic和Ir(ppy)3蓝光和绿光,还大幅提升了器件性能。蓝光、绿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达到16.7、50.5 cd·A-1和7857 cd·m-2(11 V)、23390 cd·m-2(8 V)。另外,除了PF-SBF,利用相似的合成方法,我们也合成了2-(9-苯基芴基)-9,9′螺芴氧杂蒽(PF-SFX),其较大的三线态能级(2.8 eV)较PF-SBF更适合做蓝光主体。以TAPC和PFSFX为双主体的器件最大电流效率提升到了22.6 cd·A-1。所有实验结果均表明,PF-SBF和PF-SFX是构建高效绿光/蓝光磷光主体材料的有效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安崇伟  王晶禹 《合成化学》2016,24(10):907-910
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原料,不使用相转移催化剂,用KOH溶液为反应介质,一步合成了2,4-二硝基苯甲醚,其结构经1H NMR, FT-IR和元素分析确证。最佳反应条件为:CDNB 0.20 mol, 30%KOH溶液为反应介质,甲醇100 mL,于55 ℃反应60 min,收率96.5%,纯度99.8%。  相似文献   
18.
在不添加掺杂剂的条件下, 以吡咯为单体, 三氯化铁为氧化剂, 采用"化学一步法"合成了电磁功能化的聚吡咯/γ-Fe2O3 复合物纳米结构. 研究了不同氯化亚铁用量对聚吡咯/γ-Fe2O3 复合物形貌、 电学性能以及磁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氯化亚铁的用量对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的形貌影响不大, 都得到了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 然而, 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的电学和磁学性能却明显受到氯化亚铁用量的影响. 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的电导率和最大饱和磁化强度随着氯化亚铁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并在氯化亚铁用量增加到150 mg时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72.1 S/cm和10.07 A·m2/kg, 实现了高电学性能和高磁学性能兼顾的电磁功能化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研究了用浸渍法制备的CuO-ZnO/Y-zeolite双功能催化剂上CO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动力学,按一氧化碳加氢先合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两步串联的反应机理,分别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对该催化剂对甲醇合成及甲醇脱水的机理作了探讨。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能较好吻合,两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7.98kJ/mol和30.62kJ/mol。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步法合成出PS/SiO2纳米复合粒子,得到产物的产率和接枝效率均在95以上.与传统的预处理方法相比,一步法在工艺上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复合粒子粒径、形态及分散状况与预处理方法无明显差别.对一步法制备中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调节偶联剂添加量可以使偶联剂在复合粒子中起到偶联剂或交联剂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配方条件下,反应遵循与前人类似工作截然不同的机理模型.此外,对复合粒子的形态与结构进行计算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产物中平均每个复合粒子内含有5~6个初始的SiO2纳米粒子,这些粒子团聚在一起形成核,PS接枝并包覆于团聚体外形成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