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8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484篇
化学   3883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139篇
综合类   150篇
数学   264篇
物理学   112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物活性分子的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采用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氧化物歧化酶在L 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以及腺嘌呤共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和不同电位下银电极表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吸附等体系的反应吸附特性 .所得结果对于分析和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电化学过程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确定了最佳镀铂电位,并进一步研究了酶电极和酶免疫电极在基体电极镀铂和未镀铂条件下的米氏常数、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速度控制步骤。比较分析了生物电极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报道了聚d,l-乳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和生物相容性,以及用聚d,l-乳酸为神经诱导管材料,对大鼠坐骨神经10 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l-乳酸管形态的变化,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聚d,l-乳酸管可有效地诱导10 mm断缺神经再生修复,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994.
介绍HPCL法分析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5.
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生物活性因子固定化的聚乳酸-聚氨基酸衍生物共聚物和通过亲-疏水性设计的众多聚乳酸-聚氧化乙烯(PLA-PEO)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其在组织工程材料,药物控释体系和其他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以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丙烯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嵌段共聚物,并用^1H-NMR、IR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1,2,2-四氨乙烷中,当溶液浓度一定时,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嵌段共聚物呈现出胆甾型液晶的性质。温度升高时,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共聚物的液晶相溶液发生相转变行为,并且其液晶相稳定性低于相同分子量的聚(γ-苯甲酯-L-谷氨酸)。这与利用Flory-Matheson的构象可变液晶分子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7.
牛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镱?结合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英  黄发德 《分析化学》2001,29(10):1205-1208
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BSA与偶氮胂Ⅲ-镱(Ⅲ)络合物的结合反应.发现加入BSA后偶氮胂Ⅲ-镱?的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和红移,探讨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随着BSA量的增加,650 nm吸收峰线性下降,基于此建立了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吻合.用分光光度法研究BSA与偶氮胂Ⅲ-镱?之间的结合模型,发现结合反应符合Scatchard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S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偶氮胂Ⅲ-镱?之间的作用机理相类似.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分子烙印聚合物膜电阻的变化检测甲基膦酸异丙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    言近来生物传感器以其突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其分子识别元件如酶、受体、抗体等往往不易长期保存,且操作稳定性不高,因此在商业上未取得很大成功。分子烙印聚合物(molecule imprinting polymer, MIP)属于合成的分子识别系统,其识别位可根据待测分子的结构和官能团来“量身”(tailor made)定做,因此具有选择性的分子识别能力,同抗体及酶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相比,有以下一些突出优点:(1)MIP对各种不同的化合物都显示出了良好的专一性,且稳…  相似文献   
999.
多孔硅表面的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硅表面的解吸离子化质谱是一种新的生物质谱分析方法。克服了MALDI-TOF-MS中的基体干扰,适合进行了小分子分析。提出了新的样品制备方法,可以扩大测定范围,消除吸附杂质的干扰。发现该方法与多孔硅的光致光特性及表面疏水性无关。具有纳米结构的多孔硅作为该方法中能量的接收器。利用DIOS方法分析了氨基酸、肽、蛋白、糖等样品。此方法用于环糊精合成产物的分析,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孟宪伟  唐芳琼  冉均国  苟立 《化学通报》2001,64(6):365-367,364
二氧化硅和金或铂组成的复合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其效果明显优于这三种纳米颗粒单独使用时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除了具有吸附浓缩效应,吸附定向和量子尺寸颗粒 应外,复合纳米颗粒比单独一种纳米颗粒更易于形成连续势场,降低电子在电极和固定化酶间的迁移阻力,提高电子迁移率,有效地加速了酶的再生过程,因此复合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传感器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