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79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内径为0.53mm的填充毛细管正相液相色谱为第一维,用4.6mm(i.d.)×50mmRP-18e整体柱反相色谱为第二维,建立了定量环一阀切换接口的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NPLC×RPLC).第一维色谱分离洗脱出的组分交替存储在十通阀上的两个定量环中,同时定量环中前一个组分被转移到第二维进行反相分离.因为第一维的流动相流量仅是第二维的1/500,自然解决了流动相兼容问题.采用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和中药丹参正己烷提取液对该全二维液相系统的分离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丹参药材中4种丹参酮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测定丹参药材中4种丹参酮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水(含0.5%三乙胺)-甲醇-四氢呋喃(45/55/5,V/V/V),流速为1mL/min;PDA检测波长254m;4种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的加样回收率在95.1%-101.2%之间,线性范围为0.08-2μg。该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根据该色谱条件,测定了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结果表明:该色谱方法准确检测了生药中4种丹参酮的含量,适合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A novel near infrared (NIR) modeling method—Laplacian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LapRLSR)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take the advantage of many unlabeled spectra to promote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even if there are only few calibration samples. Using LapRLSR modeling, NIR spectr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via acid B in the column separation of Salvianolat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apRLSR outperform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significantly, and NIR online analysis was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4.
虞科  林中营  程翼宇 《分析化学》2006,34(7):963-966
建立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毛细管电泳条件辅助优化方法。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将改良的色谱指数方程用于评价酚酸类成分的电泳分离性能,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分离条件进行全局寻优,获得最佳的区带电泳分离条件(5.0 mmol/L硼砂,18.5 mmol/L磷酸二氢钠,6.1%乙腈,运行电压18.2 kV)。为进一步改善分离,在所获优化条件下添加50.0 mmol/L SDS,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模式下使酚酸类成分(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等)得到更好分离。本方法准确可靠,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复杂化学体系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HNO3-HClO4(4∶1)混酸消化丹参的根、茎和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化液中的五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K,Cu,Zn,Fe,Mg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7,加标回收率为99.7%~10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结果显示:K,Cu,Zn,Fe,Mg在丹参根、茎和叶的含量均有以下次序:K>Mg>Fe>Zn>Cu。丹参叶的K,Cu,Fe,Mg的含量大于根和茎。根、茎、叶中的锌铜比值均较小。该测定结果为研究金属元素K,Cu,Zn,Fe,Mg在丹参中的分布以及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丹参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ICP-AES法测定丹参中的镉和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丹参中重金属元素Cd和Pb的方法,比较了干灰化法和湿化法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山东一些地区丹参中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丹参中的Cd和Pb,最低检出限(DL)分别为1.92和1.07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4%和1.83%;回收率分别为103.05%和96.24%。利用湿法消解样品,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优于干灰化法。干灰化法适合测定丹参中Pb,但不适合测定Cd,其回收率仅为0.1%。用湿法消解样品,测定不同产地丹参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地区丹参的Cd, Pb含量大大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规定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符合GAP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人血清中的丹参素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利用对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负离子模式进行结构分析。一级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流速0.8mL/min;二级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铵(15:85:0.5,V/V/V),流速0.2mL/min;在人血清中检测到丹参素及其代谢产物,并探讨了主要代谢产物乙酰化的丹参素(m/z 240.2)。建立一种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高效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及与其结构类似的其它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种药材为研究实例,对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在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条件(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萃取溶剂以及料液比),确定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比较了ASE、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及索氏提取法对木香挥发油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ASE对木香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波萃取丹参中丹酚酸B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丹参中丹酚酸B.考察了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波萃取参数的影响,在各自最佳萃取条件下进行了丹参中的丹酚酸B提取率的比对,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6 min的提取率高于超声波萃取30 min的提取率.微波辅助萃取法与超声波萃取法相比具有省时、高效和溶剂用量少的特点.利用指纹图谱比较了两种萃取方式提取的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萃取方法提取的主要成分组成基本相同,其共有成分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0.
5种丹参主要成分及微结构的检测及综合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荧光(XRF)、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安国栽培的5个不同种质丹参主要成分及微结构检测,对各样品中多种元素种类及含量、晶体及非晶体成分以一套综合特征图的方式对其表征;该谱将同种属不同种质丹参中的共有成分和细微差异之处给与直观地描述。3种技术共有制样简单,测定速度快,再现性和客观性好的特点;可用于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中药材GAP种植条件的指导、药材产地特征、主要成分及微结构的检测及表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及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