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4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9468篇
化学   21134篇
晶体学   393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55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547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957篇
  2020年   698篇
  2019年   906篇
  2018年   962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138篇
  2013年   1506篇
  2012年   1328篇
  2011年   1295篇
  2010年   1203篇
  2009年   1496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1315篇
  2006年   1328篇
  2005年   1164篇
  2004年   1068篇
  2003年   942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卟啉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可以为制备新型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结合体及卟啉类化合物的功能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当前仿生化学、生物有机、医药化学等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卟啉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梅平  侯聪  赖璐  吴小梅  刘义  郑延成 《化学通报》2013,(11):1034-1039
以溴代正烷烃、乙二胺、1,3-丙磺内酯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SGS-8、SGS-10、SGS-12、SGS-14);采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SGS-12与聚丙烯酰胺(PAM)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纯度较高,具有较低的cmc值和较好的表面活性;SGS-12/PAM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曲线和芘探针在体系中微极性的变化表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且形成混合胶束;SGS-12与PAM结合是一个由焓驱动的自发过程,△H和△S均小于0,表明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合成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分子上的平均结合数为287。  相似文献   
993.
尚秀丽  伍家卫  李薇  胡中爱 《化学通报》2013,(12):1132-1136
通过电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孔网状结构的聚苯胺(PANI)/醋酸纤维素(CA)复合膜电极,该复合膜的内层(与电极接触的一面)呈墨绿色,外层呈白色。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其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复合膜电极的超级电容特性。结果表明,多孔网状结构的PANI/C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电容可达到410F/g,并且该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300次循环后,容量仍维持在342F/g,比电容的保持率为83.4%。  相似文献   
994.
杨思七  张天然  陶占良  陈军 《化学学报》2013,71(7):1029-1034
近来尖晶石相LiNi0.5Mn1.5O4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其相对较差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限制了LiNi0.5Mn1.5O4的大规模应用.金属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还急需深层次地理解掺杂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掺杂的LiM0.125Ni0.375Mn1.5O4(M为Cr,Fe和Co)电极体系的结构与电子性质.计算结果显示,少量的过渡金属M取代LiNi0.5Mn1.5O4晶格中的Ni,能够有效抑制材料在电化学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锂化相到脱锂相,体积变化率约为4%,而未掺杂的情况为4.7%),提高材料循环性能.体系态密度表明金属掺杂能够减小体系的带隙,进而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另外,通过Li离子的扩散计算,我们发现与未掺杂的LiNi0.5Mn1.5O4相比,Co掺杂使得Li在材料中两条不同扩散路径的扩散能垒分别降低了约90 meV和140 meV,表明Co掺杂有利于Li在材料中的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995.
马菲  陈建新 《化学学报》2013,71(8):1118-1120
N,N-二甲基氨甲酰基三甲基硅烷与一系列N-甲基-N-甲氧甲基α-羰基酰胺在无水无氧、105℃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不对称α-烃基-α-羟基丙二酰胺类化合物或不对称α-烃基-α-三甲基硅氧基丙二酰胺衍生物,收率71%~86%,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I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反应底物α-羰基酰胺中与α-羰基直接相连的烃基的空间位阻是该加成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而α-羰基直接相连的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则主要影响反应完成的时间.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6.
以7-脱氧胆酸(1)为原料,由Jones试剂氧化得到3,12-二氧代-7-脱氧胆酸(2),然后与双(2-氯乙基)胺反应,得到3,12-二氧代-N,N-双(2-氯乙基)-7-脱氧胆酰胺(4),进一步通过对化合物4中的3-位羰基进行官能团转换,得到2个3-位分别被肟基、缩胺硫腙基取代的12-氧代-N,N-双(2-氯乙基)-7-脱氧胆酰胺类型化合物。同时,初步测试了合成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97.
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的表面包覆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洪  张伟德 《应用化学》2013,30(6):705-709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并对其表面进行Al2O3包覆。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i[Li0.2Mn0.4Fe0.4]O2相比,包覆改性后的Li[Li0.2Mn0.4Fe0.4]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容量未明显降低,而循环寿命大大提高,4.0%Al2O3包覆处理的富锂正极材料经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衰减量在9%左右。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整体柱固相微萃取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检测环境水样中的芳香烃。实验采用的固相微萃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BMA-EDMA))对芳香烃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优化了萃取时间、盐浓度、解吸时间等条件。5种芳香烃在10~100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12~1.316μg/L,相对标准偏差(n=6)为6.5%~18%。用该法分析湖水中的痕量芳香烃,除甲苯外,其他4种芳香烃的加标回收率为90.8%~99.8%。方法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的痕量芳香烃。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以HPLC法对傣药-肾叶山蚂蝗甲醇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能力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517 nm,柱温箱温度为20℃,进样体积20.0μL,流动相为不同比例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液。在此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IC50)值,肾叶山蚂蝗甲醇提取物的IC50为1.51 mg/mL。  相似文献   
1000.
制备了纳米ZrO2,采用XRD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加以表征。构建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纳米ZrO2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亚硝酸根(NO2-)在该修饰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NO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能力,示差脉冲伏安信号与其浓度在6×10-7~1.6×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7mol/L(S/N=3)。此外,方法已用于NO2-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