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548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3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以三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7-CH3-dppz)]2+、[Ru(bpy)2(7-F-dppz)]2+、[Ru(phen)2(7-F-dppz)]2+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辨的荧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这三种钌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Ru(bpy)2(7-CH3-dppz)]2+的发光寿命最长(约382 ns),而[Ru(bpy)2(7-F-dppz)]2+的发光寿命最短(约65 ns)。分析表明:钌配合物的发光来源于配合物分子中的电荷转移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使得配合物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减小,从而导致发光寿命的增加。配合物的分子与DNA相互作用越强,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越小,发光寿命也越长,最终导致高的发光效率。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的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侧链基团对聚合物薄膜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P[(por)FeA-S]具有比P[(por)A-S]快得多的荧光弛豫过程,而P[(por)A-S]的荧光寿命远小于小分子卟啉的荧光寿命。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分析,P[(por)A-S]的荧光衰变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而P[(por)FeA-S]的荧光衰变除了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外,中央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也对卟啉发色基团的激发态超快无辐射弛豫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上述过程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金刚石中氦、氢含量的变化及在金刚石生长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金刚石自中心至边缘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氮和氢在金刚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说明金刚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物质环境是有差异的;中心至边缘的含氮总量、C-H键含量的总体降低趋势表明金刚石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氮、氢的消耗过程,而中部的升高变化说明金刚石生长环境中存在氮、氢的补充,但氮补充得比氢更早一些.据此,可以将金刚石的生长过程划分为早期成核与长大、中期长大及末期长大三个阶段,其中早期和末期是氮和氢的消耗阶段,中期需要进行氮和氢的补充,且氮应该更早补充.氢对金刚石的生长是有利的,氢和氮不是以氮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金刚石生长的物质环境中,这暗示着在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中欲引入氢,应当避免氮氢化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根据假设建立了复合引发体系SbCl3/AlCl3/D(给电子体)的α-蒎烯聚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该聚合反应实际,可操作性强。用计算机拟合通过该模型首次获得了研究条件下α-蒎烯聚合的链增长速率kp和链终止速率kt值以及聚合活化能。  相似文献   
55.
时标动力方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来,一种称之为时标动力系统的新理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该文给出并建立了时标动力系统的各种稳定性概念和Lyapunov稳定性准则(稳定, 一致稳定, 渐近稳定, 指数渐近稳定等等).  相似文献   
56.
57.
传统手动读数据方法和现代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结合计算机自动测量方法分别对铜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进行数据测量,并且作曲线图。让学生掌握传统和现代测量方法、不同类型仪器使用方法、不同种类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非平衡电桥原理以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方法。将芝麻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优化了粉碎粒径、超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芝麻样品经粉碎及超声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6 nm。芝麻素在0.043 84~0.569 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 346 015m+2 136,r2=0.999 9;芝麻素的加标回收率为100%,RSD为1.1%,不同产地芝麻中的芝麻素含量测定结果为0.260%~0.50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芝麻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进行了表征,以此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鸟嘌呤的电分析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0)中,研究了鸟嘌呤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修饰电极可以增强鸟嘌呤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并加快鸟嘌呤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使其电化学信号明显增大,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该修饰电极对鸟嘌呤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鸟嘌呤进行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7~6.0×10-5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在鸟嘌呤浓度为1.0×10-5mol/L时测得RSD(n=10)为2.5%。  相似文献   
60.
研究非线性项的形式为|u|~pu,p>0的2m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自相似解.利用scaling和压缩映象原理证明了当初值满足一定条件时Cauchy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据此给出了当初值的形式为U(x/(|x|))|x|~(-(2m)/p)时,自相似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