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化学   14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7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4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71.
针对高流强粒子束与绝缘毛细管相互作用的特点, 设计制作了一套64通道一维位置灵敏电流分布探测器及其配套的数据获取系统, 该探测器可分辨最小直径为1 mm的束斑, 通过数据获取系统可实现可视化自动数据采集。 用2 nA和200—2000 eV电子对探测器进行了定标, 并用10 μA和2000 eV的电子束穿越锥形毛细管后的出射电子, 对探测器及数据获取系统进行测试, 获得了出射粒子的位置分布谱及能量信息。 A 64 channel position sensitive current distribution detector with 1 mm position resolution was developed, while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s based on the LabVIEW software. The test result obtained by using a 2 nA, 200—2000 eV electron beam deflecting by different voltages and the position spectra of 10 μA, 2000 eV electrons transmitted through a glass capillary was measu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etector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charged particles with strong beam current through the capillary.  相似文献   
72.
色度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颜色相加、相减的规律及任意复色光与汞灯的色坐标、色调、色饱和度的测量及三原色滤色片的透过滤测定等各项实验内容。并对复色光的研究分别用精确算法与粗略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3.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具有c轴高择优取向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及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光谱研究了氧分压变化对ZnO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工作气压恒定时,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ZnO薄膜的生长行为主要取决于成膜空间中氧的密度,合适的氧分压能够提高ZnO薄膜的结晶质量;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达到90%以上,且随着氧分压的增大,薄膜的光学带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采用量子限域模型对薄膜的光学带隙作了相应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对样品吸收谱所作的拟合结果符合较好,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表明ZnO纳米晶粒较小时,薄膜光学带隙的变化与量子限域效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4.
??? 《力学与实践》1988,10(6):33-65
球类运动是非常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本文就球类运动的流体力学问题,综合国内外的若干研究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5.
MgO是具有强极性的离子化合物,电场诱导MgO吸附H_2是一种有效的储氢方法,但外加的电场很强,如何降低所需电场的强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密度泛函理论水平上研究了电场中H_2在(MgO)_4团簇上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MgO)_4能承受强电场并保持立方结构,可用于电场储氢.电荷分析表明(MgO)_4在电场中被极化,其偶极矩增大为场强0.005 a.u.和0.010 a.u.时的1.67和3.33 Debye. H_2能稳定吸附在单个Mg/O原子上. H_2在Mg上为侧位吸附,而在O上为端位吸附.外加电场可提高其吸附强度.仅需0.010 a. u.的外电场,就可使H_2在Mg/O上的吸附能由无电场时–0.118/–0.060 eV提高到–0.225/–0.150 eV.所需电场强度小于较大尺寸的(MgO)9团簇,表明降低团簇尺寸是减少所需电场强度的一种可能方式.利用QTAIM方法研究了H_2与(MgO)_4间的弱相互作用,表明电场使团簇及氢分子极化,从而增强了其间的静电作用.当团簇尺寸降低时,更多的原子位于表面,且具有较低的配位数,更容易被极化,因此储氢所需的电场强度更低.电场中(MgO)_4中最多能吸附16个H_2,相应的质量密度为16.7 wt%,表明(MgO)_4是一种可能的电场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76.
基于放射性核束物理的研究需求以及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的实际情况,本工作设计了一套高效率的带电粒子探测系统。该系统由6套探测模块组成,每套探测模块均为DSSD+PSD+CsI(T1)三层结构。利用Geant4模拟给出了整套探测系统的几何效率,得到了探测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案,之后模拟完成了Elab=125 MeV的7Be在208Pb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实验,并对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事件的统计分布。  相似文献   
77.
数值研究了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在环形运动高斯势搅拌时的动力学行为.当高斯势运动速度和尺寸逐渐变化时,偶极BEC中将出现稳定层流、涡旋偶极子、Bénard–von Kármán(BvK)涡街以及混乱激发4种模式.结果表明高斯势在偶极BEC中圆周运动时产生涡街的条件非常苛刻,只有适当尺寸的高斯势以合适的速度运动时,尾流中周期性脱落的具有相同旋量的涡旋对稳定的分布在内外两个圆环上,形成BvK涡街.在实验参数下进行系统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偶极相互作用时的相图,讨论了偶极相互作用以及高斯势速度和尺寸对不同激发模式的影响.通过高斯势所受拖拽力的计算,分析了不同激发的物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8.
加速器束流轨道校正对于加速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确预测加速器束流轨道的变化对于实现束流自动化校准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束流轨道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以为调整加速器控制参数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束流的精确控制和调节。通过研究束流在直线加速器中等能量传输段的传输过程,利用模拟加速器数据,基于多级级联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搭建了加速器束流轨道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束流轨道参数的预测。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单隐层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相比,多级级联BP神经网络能够实现更高的预测精度与可靠性,为直线加速器中等能量传输段的优化设计和束流轨道自动化校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近玻尔速度能区高电荷态离子在稠密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损失是强流重离子束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等前沿研究中的核心物理问题之一.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320 kV实验平台,新建立了一套近玻尔速度能区离子束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装置,用于开展高精度的离子能量损失和电荷态研究.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装置的特点,包括脉冲离子束(≥200 ns)的产生与调控、高密度(1017—1021 cm–3)激光等离子体靶的制备、等离子体参数诊断与离子的高精度测量(<1%)等.基于该装置已开展了百keV的质子束和4 MeV的Xe15+离子束与激光Al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的实验,并取得了相应的结果.本实验装置能够为中国在近玻尔速度能区高电荷离子与稠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高精度的实验数据,以促进理论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尹跃洪  陈宏善  宋燕 《物理学报》2015,64(19):193601-193601
管状(MgO)12是(MgO)n的幻数团簇, 非常稳定. 为研究电场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 本文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电场中H2在(MgO)12管状结构上的吸附性质. 结果表明 (MgO)12能承受强电场而保持管状结构并被极化, 其偶极矩增大为场强0.01 a.u. 和0.02 a.u.时的9.21和19.39 deb (1 deb=3.33564×10-30C·m). H2能稳定吸附在单个Mg/O原子上. 无电场时H2在Mg上为侧位吸附, 而在O上为端位吸附; 电场中, H2在Mg和O上均为端位吸附, 且其分子取向沿外电场方向. 由于(MgO)12 及H2均被电场极化, 因此H2在(MgO)12部分位置上的吸附强度显著提高. H2在3配位的Mg/O上的吸附能由无电场时0.08/0.06 eV分别提高到场强为0.01 a.u.和0.02 a.u.时的0.12/0.11 eV 和0.20/0.26 eV. 电子结构分析表明H2吸附在Mg原子上时, 向团簇转移电荷, 电场极化效应是其吸附能较无电场时增大的主要原因. 吸附在O原子上时, 一方面由于O阴离子极化效应更强; 另一方面, H2从(MgO)12得到电荷, 其价轨道与团簇价轨道重叠形成化学键, 因此电场效应更显著. 电场中(MgO)12最多能吸附16个H2, 相应的质量密度为6.25 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