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17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1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刘亚春* 《物理学报》2013,62(9):92301-092301
从低层大气的基本属性出发,利用大气颗粒物中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与转移速率等相关信息, 建立了单位体积大气颗粒物中被吸附的放射性粒子数、衰变粒子数和转移粒子数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确定低层大气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新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当前相关研究中出现的困惑, 说明了大气具有有限的自净功能,给出了大气颗粒物中同一衰变链上各核素达到活度平衡的条件 及降低平均滞留时间的途径,为大气环境的监测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平均滞留时间 氡子体 监测  相似文献   
42.
基于相变传热的平板微热管阵列近年来频繁应用在狭小空间换热以及高热通量器件散热上.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技术中的多相流模型对"铝-甲醇"组合微热管换热单元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充液率、管段位置以及截面形状等三种因素会影响单根微热管的换热性能;充液率为30%时传热效果较好;适当移动蒸发段或者冷凝段对工质相变...  相似文献   
43.
王瑶  刘志明  万亚平  欧阳纯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10):106001-1-106001-8
针对新兴的能谱核素识别方法在混合放射性核素的噪声环境中存在识别速度慢、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能谱核素识别方法。实验使用溴化镧(LaBr3)晶体探测器,分别对环境中60Co、137Cs放射性源分组测量得到能谱数据集,首先使用数据平滑方法和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能谱数据按时间序列分组以获得可用的输入序列数组,最后训练LSTM模型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两个能谱识别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在测试集中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3.45%和86.21%,而LSTM能谱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率为93.04%,实验结果表明,该能谱模型在核素识别效果中表现较好,可用于快速的能谱核素识别设备上。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Zn(SCN)2-4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散射光谱.结果发现,Zn(SCN)2-4的加入导致体系共振Rayleigh光散射增强;在一定条件下,600 nm处峰增强程度与Zn(Ⅱ)量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共振Rayleigh光散射增强法检测痕量Zn(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05~1.0 mg/L,线性回归方程△IRRS=5.20 308.21 PZn(Ⅱ),相关系数r=0.999 6,检出限1.5μg/L,RSD为1.5%~3.3%,加标回收率为95%~103%.该方法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5.
铋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对价廉、低毒性、低放射性等特点,已应用于医药、催化、化妆品和电子技术等领域。本文回顾了近10多年来有机铋化学的研究状况,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述:(1)新型有机铋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与结构特征;(2)有机铋化合物作为交联偶合、氧化、芳基化和其它反应的试剂;(3)作为催化剂;(4)作为生物医药用于溃疡、肿瘤和放射治疗等。文中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关联新型有机铋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化学和生物活性之间关系。此外,还介绍了有机铋化学研究领域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
单祝庚 《分析试验室》2008,27(Z1):261-263
在碱性条件下,Ni(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聚合物,对PAN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强度(ΔI)与Ni(Ⅱ)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Ni(Ⅱ)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45 nm处,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LS=4502.9ρ(μg/mL) 271.82;线性范围为15.2~500 ng/mL;相关系数γ=0.9975;检出限为4.57 ng/mL。对Ni(Ⅱ)分别为50、200、400 ng/mL低、中、高3个浓度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0%和1.7%。  相似文献   
47.
钟浪华 《化学教育》1993,14(3):28-31
当今世界,化学科学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铁路是一个包括运输、基建、工业和物资管理等一整套生产管理部门的综合性庞大企业,当然不会例外,但化学与铁路究竟有什么联系,化学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有哪些具体的实际应用?本文就此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48.
徐昌进  廖茂新 《数学杂志》2017,37(3):533-548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比率型三种群捕食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的特征方程,证明了该模型在正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选择时滞τ为分支参数,得到了当时滞τ通过一系列的临界值时,Hopf分支产生.应用中心流形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关于确定Hopf分支特性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我们所得结果的正确性.所得结果是对前人工作的补充.  相似文献   
49.
基于裂开型核酸适体序列短、能有效降低因探针形成二级结构产生假阳性信号等优点,选择裂开型核酸适体作为特异性识别探针,核酸染料噻唑橙(TO)为信号探针,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降低背景信号,利用“适配体-目标分子-适配体”的“三明治”夹心方式,建立了一种检测ATP的新方法。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裂开成两段的ATP适体特异性识别ATP分子,生成稳定的“适配体-ATP-适配体”复合结构。单壁碳纳米管对该复合结构的吸附力较弱,因此该复合物游离在溶液中,TO与其结合而产生强荧光。当不存在ATP时,核酸适体探针以单链状态存在,可通过π-π共轭作用结合到SWCNTs表面,进而不能与TO结合,TO游离在溶液中荧光非常微弱。反应体系中ATP浓度越高,形成的“适配体-ATP-适配体”夹心识别结构复合物越多,检测到的荧光强度越大,据此实现对ATP的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在最大荧光发射波长550 nm处,ATP的浓度在9.0×10-9~1.0×10-7 mol·L-1范围内与ΔF/F0值成线性关系,r=0.996 4。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5.2%~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4.54%,检出限达到2.67×10-9 mol·L-1。该方法基于功能核酸对目标物亲合力强、选择识别性高的特点,对ATP的检测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时,200倍的UTP,GTP和CTP均不干扰ATP的测定。另外,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标记、灵敏准确,可用于血清样品中ATP的测定,在快速检测小分子物质领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研究并对比了6类电荷耦合器件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辐射响应均匀性。设计辐射实验,对像素阵列中响应信号在不同统计区域内的像素值增量平均值和非均匀度进行分析与讨论,重点研究了各类固态图像传感器像素阵列全局、区域和代表像元的辐射响应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γ射线辐射场辐照条件下,帧图像中的响应信号增量并非固定值;像素阵列各区域内响应信号的均匀性不因辐照剂量率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相同的图像传感器,辐射在任意帧图像中产生辐射响应信号的分布与像素阵列中任意像素在多帧图像中出现辐射响应的分布相同,但由于传感器的本底噪声存在差异,单个像元、区域像素的统计结果与全局存在偏差。本研究为提高基于图像传感器的γ射线辐射探测技术,实现无遮光条件下在线辐射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