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116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考察了In/SO42-/TiO2(In/STi)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CH4-SCR)NOx的活性,分析了硫酸化对催化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硫酸化影响了In在催化剂表面的存在形态和CH4的活化产物,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吡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硫酸化后的STi载体可提供足够强度的B酸位,有利于活性中心InO+物种的形成.原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In/TiO2催化剂上CH4的活化产物为完全氧化的CO2和H2O,而硫酸化后的In/STi催化剂上CH4的活化产物为HCOO-,该物种被认为是CH4-SCR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它的生成为In/STi催化剂上CH4-SCR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52.
汪黎东  马永亮  郝吉明  张雯娣  袁钢 《化学学报》2011,69(10):1160-1166
亚硫酸镁的氧化是湿式镁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实验筛选出一种新型酚类抑制剂(T), 可显著延缓亚硫酸镁的氧化反应速率. 在接近实际工况条件下, 研究了抑制剂浓度、亚硫酸镁浓度、氧分压、pH、温度等条件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抑制剂T、溶解氧及亚硫酸镁的分级数分别为-0.25, 0.5和0,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8.2 kJ•mol-1. 结合建立的三相反应模型, 对T抑制条件下的总反应过程进行了推断, 认为亚硫酸镁氧化的本征化学反应在贫氧区进行, 而总反应速率受氧的传质扩散过程控制. 与非抑制条件下的结果相比, T的存在降低了本征反应速率, 进而使氧的传质速率减小. 研究结果为利用抑制氧化手段实现脱硫副产物回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3.
王媛  张彭义 《化学进展》2010,22(1):210-219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人工合成全氟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量的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它们普遍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呈现出全球分布的态势,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PFOA和PFOS的环境来源和传输途径,解析了人体暴露的三种主要途径以及在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灰尘中的污染现状,并就围绕着它们所开展的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OH抽提1-戊醇分子中α-H和β-H引发的大气反应的机理. 在B3LYP/6-311+G(3df,2p)//B3LYP/6-31G(d)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 给出了各反应通道的自由能剖面图. 计算结果表明: OH抽提1-戊醇分子中α-H和β-H引发的反应通道的主要产物分别为1-戊醛和1-丁醛; 生成的产物极性和水溶性增强, 易通过成核、水合或吸附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  相似文献   
55.
李勇  张晓健陈超 《化学进展》2009,21(12):2718-2725
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嗅味物质组成部分,不仅嗅阈值很低,而且具有毒性。水中微量含硫类致嗅物质的分析测试技术是开展各项相关研究的基础,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水中常见含硫类致嗅物质的嗅味特征、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测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主要分析测试方法。气相色谱技术是测试该类物质的实用技术,从检测器的选择、色谱柱的选择和预富集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将TiO2光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TiO2/UV/O3-BAC)组合工艺用于处理水源水,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该工艺对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为46.5%,而UV/O3-BAC工艺对DOC的平均去除率仅为41.6%.TiO2/UV/O3-BAC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的协同效应较强.TiO2/UV/O3过程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提高了出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BAC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TiO2/UV/O3-BAC工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其中,酞酸酯的去除率均大于94%,但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多溴联苯的去除率均超过89%,但随着溴原子取代数目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7.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 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分析表明: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双组分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和尖晶石型等催化剂的研制, 还有这些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载体对催化燃烧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此外, 在实际应用中,水蒸汽和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对催化燃烧VOCs的反应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8.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 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分析表明: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双组分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和尖晶石型等催化剂的研制, 还有这些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载体对催化燃烧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此外, 在实际应用中,水蒸汽和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对催化燃烧VOCs的反应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9.
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倏逝波与荧光免疫分析原理,研制了一种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该系统利用单多模光纤耦合器,使得激发光的传输、荧光的收集与传输均通过光纤来实现,减少了系统的光学分离元件,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仪器小型化;同时该系统光传递效率高、损耗低、信噪比高;单多模光纤耦合器和探头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多种样品的顺序检测。研究表明:光纤探头的最佳锥角度为0.37;系统对Cy5.5荧光染料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9mol/L;系统检测Cy5.5标记的羊抗大鼠IgG的最低浓度为10μg/L,检测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60.
The polyaluminum chloride containing Ca was prepared by adding Ca before and after the aluminium polymerization,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a on the hydrolysis and polymerization of aluminum, the characteristic of aluminum species, the ζ potential and viscosity of PAC were also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a retards the formation of Al precipitates during the hydrolysis and polymerization of aluminum and increases the contents of Alm and Al13 in PAC. Aluminum species can complex with Ca to form heteronuclear hydroxo complexes, which decreases the chemical shifts of Alm and Al13 in NMR. The ζ potential and the viscosity of PAC increase with the rise of Ca/Al molar ratio. Comparing with adding Ca after the aluminium polymerization, there are much more Al-Ca heteronuclear hydroxo complexes formed by adding Ca before the polymerization, which leads to a more obvious influence of Ca/Al molar ratio on the ζ potential and the viscosity of P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