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274篇
晶体学   7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英涛  芦瑞  李中伟 《化学教育》2019,40(12):74-78
量子化学中,Gaussian型函数是常用的一种基组函数。但最初原子核外单电子波函数的解析解是Slater型函数。介绍了2者之间的差异,以及Gaussian型函数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在介绍这些概念的同时,作者将所涉及的函数形式使用免费的绘图软件gnuplot进行可视化,并给出相应代码,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以及抽象的数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2.
建立了串联双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HPLC-ESI-MSn)确认及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中的盐酸二甲双胍及残留物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方法。盐酸二甲双胍制剂样品在超声辅助下,采用含0.1%(v/v)乙酸的无水乙醇溶液提取,选择Cleanert PCX-C18串联固相萃取双柱净化富集,以5%(v/v)氨水甲醇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洗脱。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 μm)分离,梯度洗脱,在电喷雾多级质谱、选择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通过比较制剂残留物在不同萃取溶剂、固相萃取柱及洗脱液等条件下的回收率,优化了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3种目标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方法的检出限为1.48~13.61 μg/kg,定量限为5.96~45.67 μg/kg。3种目标物在低、中、高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5.02%~118.33%,相对标准偏差(RSD)≤13.41%(n=5)。该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和分析不同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中盐酸二甲双胍及残留物三聚氰胺和双氰胺。  相似文献   
123.
高敏  杨天林  马志强  张晶晶 《应用化学》2011,28(10):1167-1172
以吡啶、DMF为溶剂合成了3,5-二碘水杨醛缩水杨酰肼Schiff 碱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TG-DTA、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些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 另外,对各配合物作了活性测试,发现它们对阴离子超氧自由基O-·2和藤黄微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徐崇福  房俊卓  薛冰  陈颖 《化学学报》2011,69(8):999-1006
五羰基锰硅烷基配合物(CO)5MnSiR3 (3) [SiR3=SiMe2Ph (3b), SiMePh2 (3c), SiPh3 (3d), SiHPh2 (3e), SiEt3 (3f)和SiMe2Et (3h)]与不同氢硅烷R 3SiH在5 ℃光解1 h, 这两个物种间的硅烷基交换达到平衡. 适中的产物与反应物自由能变化间隔使得这些反应实质上可逆. 光催化经由不饱和物种(CO)4MnSiR3 (1)和过渡中间体(CO)4MnH(SiR3)(SiR 3) (4)进行. 物种3作为通过光活化前催化剂的可行性得到确认. 受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的影响, 含有体积较大且推电子基团(如乙基)的硅烷基更容易被含有体积较小且吸纳电子基团(如负氢)的硅烷基从五羰基锰硅烷基配合物中置换出来.  相似文献   
125.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M=Dy(1)、Tm(2)。配合物12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26.
多孔SiC陶瓷微孔道内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 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 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 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 利用XRD, 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水热晶化温度对原位沉积晶种和二次生长成膜的影响. 经原位沉积(120 ℃, 36 h)晶种涂层后在载体孔道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连续晶种层, 经170 ℃, 36 h的二次生长, 晶种不断长大并交织生长形成连续致密单层分子筛膜. 在多孔SiC陶瓷微孔道中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 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 Silicalite-2/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3 cm3/g, BET比表面积为43.2 m2/g, 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9.5%.  相似文献   
127.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首次得到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哕啉(C12H8N2,简写作phen)与Dy(NO3)3·3H2O的配合物[Dy(C10H8N2O4)(phen)(NO3)(H2O)2]·H2O.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524(3)nm,b=1.1018(19)nm,c=1.468(3)nm,β=92.28(2)°,V=24.63(7)nm3,Z=4,μ=3.100 mm-1,Dc=1.831g/cm3,F(000)=1340,R=0.0314,wR=0.0660,GOF=O.966.测试结果表明,该单晶结构为镝的9配位配合物,其中一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子以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Dy3+三齿配位,形成两个稳定的共边五元环,一个1,10-菲哕啉分子以二齿方式配位、一个硝酸根和两个水分子也同时参与配位,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配合物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水分子.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8.
以微米级SiC和Si粉为原料,采用冰模板法和氮化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孔道中修饰α-Si3N4、Si2N2O纳米线的β-Si3N4结合多孔SiC复相陶瓷.研究了反应烧结温度、SiC/Si比和固相含量对多孔陶瓷的物相结构、形貌、孔分布和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陶瓷具有层状定向通孔结构,孔隙率介于50; ~ 70;之间,孔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特点;当烧结温度达到1350℃以上时,在层状孔道中交织形成α-Si3N4和Si2N2O纳米线的网络结构.反应温度超过1450℃时,通过液态Si的氮化反应原位形成β-Si3N4结合相将SiC颗粒粘结起来;当浆料中Si含量由16wt;增加至33wt;时,多孔陶瓷的开气孔率从69.78;降至62.64;,而压缩强度由2.2 MPa提高到8.73 MPa;随着浆料固相体积含量从25;增加到45;,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从71.81;降至54.85;,同时压缩强度从4.99 MPa提高到24.16 MPa.  相似文献   
129.
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CCT)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OP存在下,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铜(Ⅱ)与CCT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94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6×104L.mol-1.cm-1,铜量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该方法直接在室温下水溶液中就可以进行测定,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工合成样中微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生理介质中硝普钠(SNP)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电位窗口-0.60~0.30 V(vs.SCE)及0.15 mol/L NaCl水溶液中,SNP的电化学过程呈现出一准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E=110 mV,还原峰电位(Epc)和氧化峰电位(Epa)分别为-0.200 V和-0.090 V。在扫描速度10~1 000 mV/s范围内其还原峰电流和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SNP在GC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过程。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C)和计时电流法(CA)测定了SNP在GCE上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如电荷传递系数α,扩散系数D以及表观速度常数Kf。同时运用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SNP在GCE上的方波伏安行为,发现SNP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5~1.8×10-2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3;检出限为1.0×10-5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SNP含量的直接电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8%~1.4%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6.3%~100.5%之间。该法简单、快捷、准确,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