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274篇
晶体学   7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运用循环伏安法(CV)、控制电位电解库仑法(BE)、计时电流法(CA)和计时电量法(CC)研究了马来酸氯苯那敏(CPM)在碳糊电极(CPE)上的电化学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PM在CPE上的电化学过程是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氧化峰电位(Vp)为0.953V.在扫描速率10~1000mV·s-1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PM在CP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电极过程.经方波伏安法(SWV)考察发现CPM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6.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检出限5.0×10-7mol·L-1,RSD为2.6%~2.9%,加样回收率为100%~102%,据此建立了CPM含量的电化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在0.10 mol/L Na2SO4溶液中K4Fe(CN)6在玻碳电极(GCE)上电催化氧化L-半胱氨酸(L-Cys)的电化学行为。在-0.2~0.6 V的电位窗口内,L-Cys在GC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迟缓,不易直接发生氧化反应。在K4Fe(CN)6作用下,在0.23 V处出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大。研究结果表明,K4Fe(CN)6对L-Cys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电催化氧化峰电流Ipa随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催化氧化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过程。催化氧化峰电流与L-Cys浓度在4×10-5~2×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6)。该催化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系数α=0.5568,运用计时电流法(CA)得到该电催化氧化的速率常数k为(7.19±0.05)×102(mol/L)-1.s-1。  相似文献   
143.
用乙炔黑(Acetylene black,AB)和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制备了乙炔黑-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玻碳电极(AB-ILs/GCE),并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CA),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SWV)研究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TF)在此电极上电化学行为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TF在玻碳电极(GCE)上于0.74 V处出现一个不可逆氧化峰,与GCE相比TF在AB/GCE上的氧化峰电位基本不变,氧化峰电流增大1.8倍;而与AB/GCE相比,TF在AB-ILs/GCE上的氧化峰电位略有负移,氧化峰电流增大3倍。实验结果表明,AB-ILs/GCE对TF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考察了实验条件对TF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测定了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并用本方法对TF针剂中TF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RSD在1.1%~2.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6%~101.8%之间。据此建立了TF电化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4.
以18β-甘草次酸为原料首先经简单酰胺化反应方便地得到18β-甘草次酸哌嗪,再与二硫化碳、碳酸钾以及不同结构卤代烃"一锅煮"法快速、高效地合成了10种含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结构的新型甘草次酸酰胺类衍生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对所有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并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评价了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活性.初步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细胞毒活性,给药72 h,半抑制浓度IC50最优值仅为14.42μg/mL.  相似文献   
145.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cc-pVDZ基组水平上,对N-(4-脱氢苯基)吡啶离子与不同结构的氮氧自由基反应进行了热动力学研究.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出它们的零点振动能( Ezpv)和焓值,分析数据研究位阻效应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3类氮氧自由基均与N-(4-脱氢苯基)吡啶离子自由基反应经过1个无位垒的放热过程生成1个中间体,然后发生自由基的重排,开环的氮氧自由基DTBN相较于闭合的氮氧自由基TMIO和TEMPO化学性质活泼、反应过程复杂.表明反应物本身的位阻效应为此类自由基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6.
在水热条件下,以辅助配体均苯四酸,合成了3个二吡啶基三唑钴(Ⅱ)配位化合物,[Co(3,3′-Hbpt)2(H2pm)(H20)2]·2H20(1),[Co(4,4′Hbpt)(pm)o.5(H20)]。3H20(2)和[Co(3,4′Hbpt)(pm)05(H20)3]′2H20(3)(其中3,3′-Hbpt为3,5-二(3.吡啶)-1氢-1,2,4-三唑,4,4′-bpt为3,5-二(4-吡啶)-1氢-1,2,4-三唑,3,4′-Hbpt为3-(3-吡啶)-5-(4′-吡啶)-1氢-1,2,4-三唑,H4pm为均苯四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中,H2pm^2-以双单齿模式桥连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的链,链与链之间进而通过3,3′-Hbpt与羧酸基团构成的O-H…N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2呈现出具一维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pm^4-以单齿和双单齿配位模式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相邻的层之间再通过Hbpt连接形成三维的开放式结构;在化合物3中,钴离子与3,4′-Hbpt中的吡啶氮原子形成螺旋链,pm^4-则进一步以双单齿桥连模式将相邻的螺旋链连接成一个二维结构.借助DSC技术探究了化合物1-3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效应,结果发现,添加化合物1和2之后高氯酸铵热分解速率明显加快,放热量大为增加,有望成为新型含能燃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7.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玲  吴晓苹  谢增鸿 《光谱实验室》2004,21(6):1203-1205
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紫外检测法 ,建立了速灭威、克百威和残杀威三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分离检测方法。采用反相 C18毛细管电色谱柱 (3μm,2 0 0 mm× 75 μm I.D.) ,以乙腈∶ PBS(5 mmol/ L,p H6 .5 0 ) =30∶ 70 (V/ V)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2 0 nm,流速 10 0 μL/ min,柱压 6 .9MPa,在电色谱柱末端施加10 .0 k V负电 ,三种物质在 10 min内基线分离。该法用于蔬菜中速灭威、克百威和残杀威的残留分析研究 ,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8.
以糠醛和醇[薄荷醇(3a),冰片(3d)和甲醇(3g)]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中间体5-取代基-3,4-二溴-2(5H)-呋喃酮(5a,5d和5g);在无溶剂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5,仲胺和CS2通过"一锅法"快速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的2(5H)-呋喃酮类化合物(7a~7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运用MTT法测定了5-(S)-5-(l-孟氧基)-3-溴-4-(N-甲基-N'-苄基氨基二硫代甲酸)-2(5H)-呋喃酮(7c)抑制Hela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7c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0.14μM。  相似文献   
149.
基于自制的集成化三阵列金膜电极,构建了一个简单、灵敏、非标记的凝血酶阵列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以聚乙烯不干胶掩膜版法结合金属溅射沉积技术,在FR-4玻璃纤维板上制作了由3个金膜工作电极、1个大面积金膜对电极和1个厚膜Ag/AgCl参比电极构成的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系统。以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作为基础电极,采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将带巯基的凝血酶适体固定在3个金工作电极表面,巯基己醇封闭后获得三阵列凝血酶适体传感器,以电活性物质铁氰化钾作为电化学探针,基于凝血酶适体和凝血酶结合前后铁氰化钾在电极表面传质的不同导致电流变化进行凝血酶的测定。采用方波脉冲伏安法,铁氰化钾氧化峰电流的变化值与凝血酶浓度在1.52~63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92 nmol/L。  相似文献   
150.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磷有机三足体衍生物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及其铕(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组成分析,并以该配合物为杂交探针,对其电化学传感器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此配体与Eu(Ⅲ)离子倾向于形成1∶1型配合物;紫外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的研究结果显示,铕(Ⅲ)配合物与DNA以插入形式发生相互作用。将该配合物作为杂交探针进行DN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时发现,该配合物在修饰单链DNA的电极检测作用下,无明显的电化学信号响应。而当将其用于检测杂交双链DNA时,出现了明显信号。基于该配合物的DNA传感器对互补序列、错配序列及非互补序列有良好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