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化学   191篇
物理学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41.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与Pd,Pt生成的新颖配合物:[K(DI18C6)]2[Pd(SCN)4](1),(K(DB18C6)]2[Pt(SCN)4](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数据:a=087375(17)nm,b=1.1990(2)nm,C=1.3180(3)nm,α=73.56(3)°,β=99.90(3)°,γ=82.34(3)°,V=1.2986(4)nm^3,Z=1,F(000)=584,R1=0.0752ωR2=0.1660.2的晶体学数据:a=0.8553(5)nm,b=1.3127(3)nm,c=1.1819(3)nm,α=106.21(2)°,β=82.77(3)°,γ=99.72(3)°V=1.2516(8)nm^3,Z=1,F(000)=818,R1=0.0254,ωR2=0.0682.1,2均由两个[K(DB18C6)^+配离子和一个[M(SCN)4]^2+配阴离子组成。在固态、配合物两个分子的[K(DB18C6)]^+和[M(SCN)4]^2-通过K^+-π相互作用形成假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42.
18-冠-6与Na2[M(mnt)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nm,b=1.22780(19)nm,c=1.5665(3)nm,α=95.083(3)°,β=101.534(3)°,Υ=91.007(3)°,V=2.3016(6)nm^3,Z=2,Dcalcd=1.350g/cm^3,F(000)=976,R1=0.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nm,b=1.22054(18)nm,c=1.27939(18)nm,α=111.647(2)°,β=29.792(3)°,Υ=103.201(2)°,V=2.5461(4)nm^3,Z=1,Dcalcd=1.304g/c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43.
选择纳米α -Fe2 O3体系 ,运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 (XANES)技术对纳米材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三种尺寸的纳米α -Fe2 O3样品 (颗粒尺寸分别是 3nm ,10nm和 5 5nm)与粗颗粒商品的氧K边XANES谱的不同之处在于 ,纳米样品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B峰 .研究揭示 ,该峰可能是纳米α -Fe2 O3中晶界部分氧的 2p - 4sp杂化所产生的一个新电子跃迁末态造成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随着纳米α -Fe2 O3的粒子尺寸减小 ,氧的 2p轨道和铁的 3d轨道杂化增加 ,主要体现在 2p -eg 杂化程度加剧 ,使得纳米颗粒中铁周围的氧配位八面体畸变程度加强 .最后 ,通过对 3nm样品在研磨和不研磨两种制样方式获得的氧K边XANES谱分析 ,证实纳米粒子体系中存在特殊的协同作用力  相似文献   
44.
本文合成了Keggin结构的[GeW11O39(Ru·OH2)]^5-和[BW11O39(Ru·OH2)]^6-杂多阴离子的四丁基铵盐。通过紫上-可见、红外光谱、核太共振、顺磁共振和循环伏安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Ⅲ)处于一个八面体弱场中,Ru(Ⅲ)的顺磁性和核四级矩对^183W的化学位移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电化学还原与W(Ⅳ→Ⅴ)相关。Ru(Ⅲ)填充了缺位杂多阴离子的空位,但仍  相似文献   
45.
用桑蚕丝素蛋白固定脲酶的研究及脲酶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酶固定化方法,即通过甲醇处理,使蚕丝素蛋白膜的构象由random coil向β-sheet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将酶固定在β-sheet所特有的分子间氢键中.利用此方法所制成的脲酶电极,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各项响应指标均令人满意,并且脲酶的耐温性能被大大提高,电极的有效使用寿命长达三个月以上.此种酶固定化方法原则上能够应用于其它不破坏蚕丝素蛋白分子结构的可溶性酶.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关于同多酸、杂多酸及其盐类的光催化研究报道较多[1,2],而用电解方法研究它们的催化反应则很少见报道[3]。本文采用恒电位电解条件,将六钨酸四丁基铵中的钨(Ⅵ)还原成钨(Ⅴ),再考察其催化异丙醇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W6O19]2-非但具有光化学活性,也具有电化学活性[4]。我们用电子自旋共振和自旋捕捉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到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中间体。用计算机模拟方  相似文献   
47.
茼蒿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茼蒿挥发性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25个化合物;主要的化合物及相对含量为蒎烯38.6%、罗勒烯19.3%、2-己烯醛9.0%、1,6,10-十五碳三烯6.4%、乙酸冰片酯4.3%、大根香叶烯2.7%和金合欢烯1.1%等。  相似文献   
48.
测定和计算了一系列超细均分散胶体Y(OH)CO3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并运用唯象模型研究了其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Y(OH)CO3超细均分散胶粒只在较狭窄的过饱和度范围(1〈x〈1.08)内稳定。  相似文献   
49.
用西德Bruker MSL-300核磁共振谱仪研究了三个不同系列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固体回波谱。用PASCAL语言在谱仪提供的计算机上、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把实验曲线分解成快速和慢速两个组分,它们分别对应于嵌段共聚物中刚性相和流动相,从而给出样品两相结构的定性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50.
王博义  刘之俊 《结构化学》1989,8(4):283-288
本文报导了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Ida)CuImCo(NH_3)_5](ClO_)4)_2·4H_2O(Ida为亚氨基二乙酸,Im=咪唑)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M_r=676.5,Z=4,D_c=1.911g/cm~3,晶胞参数为a=13.024(2),b=15.400(2),c=13.198(4)A,β=111.28(2)°。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R因子为0.062。在分子中Cu(Ⅱ)处于Ida的两个0和一个N,咪唑的一个N及稍远处一个H_2O的O组成的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Co(Ⅱ)则与5个NH_3及咪唑的另一个N配位,形成略有变形的八面体构型。对配位阳离子的CNDO/2计算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催化O_(2-)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