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化学   17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3-羧苯基)-5-甲基-1氢-1,2,3-三唑-4-羧酸为配体与锰金属盐、锌金属盐在水热合成法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Mn(cpmtc)2(H2O)2}n(1),{Zn(cpmtc)3(H2O)}n(2)。通过单晶衍射仪测得这2个晶体结构,配位聚合物1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183 52(19)nm,b=1.198 01(19)nm,c=0.998 76(16)nm,β=113.20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23 3(3)nm,b=1.172 0(4)nm,c=1.023 3(3)nm,β=92.8700°。除此之外,这2个配位聚合物通过红外和荧光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2.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03179,61877033,61773320,11601464,11702237,11771242,61833005,61907033,61773152,61773185,61877030,615022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23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1698,2017T100318,2018M642129)等的支持下,国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将近年来本领域有代表性的部分论文成果汇集成册,在《应用数学和力学》上专辑发表,希望能对我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准ARX多层学习网络预测模型,并用于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问题.该模型的内核部分为一个改进的神经模糊网络(NFNs):一部分为三层非线性网络结构,采用自联想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另一部分为三层NFNs,采取在线调整.据此对参数进行分类,给出相应调整算法. 然后,基于模型宏观结构的优势给出控制器设计方案.仿真分析给出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以CeO2为活性添加剂,用原位接触法和铸造工艺方法制备了TiC弥散强化钢。实验表明:添加0.2%(质量分数)CeO2,可使TiC弥散强化钢中的TiC颗粒分布更加弥散,且有细化TiC颗粒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强化钢的强度和塑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钢的耐磨性能。然而,添加过量的CeO2却使TiC弥散强化钢显微组织中的TiC出现团聚。  相似文献   
95.
传统的液晶弹性体材料多采用丙烯酸酯类或聚硅氧烷类分子,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然而由于自由基聚合易被氧气阻聚,固化过程收缩率高且内应力大,传统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不是很优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合成了带有环氧基团的液晶单体和交联剂,使用碘鎓盐作为引发剂,通过光引发阳离子反应,用原位聚合交联法制备了环氧液晶弹性体材料.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和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不受氧气影响且弹性体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小.对制备出的液晶弹性体材料的晶相和力学等性能进行探究和表征,发现其比传统的丙烯酸酯类或者聚硅氧烷类液晶弹性体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在清亮点以上,其弹性模量达到了0.92 MPa.  相似文献   
96.
我们通过精确的分子设计,得到3种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衍生物X-EtHDabco(EtDabco=N-乙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X=H、F、Cl)。分别以3种Dabco衍生物、溴化锌为原料按一定配比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相变材料(H-EtHDabco)[ZnBr4](1)、(F-EtHDabco)[ZnBr4](2)、(Cl-EtHDabco)[ZnBr4](3)。变温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及介电测量结果表明:没有卤素取代的1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并未观察到任何相变,然而卤素取代的化合物2和3均在230 K附近触发了可逆同结构相变。23产生的相变是有机胺阳离子中的卤素取代基在室温相和低温相中的有序-无序转变和无机骨架的相对变形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7.
采用静电纺丝-溶胶凝胶法,以SnCl2、InCl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原料,乙醇胺为水解控制剂,合成了超细氧化铟锡(ITO)纳米纤维及富氧缺陷的ITO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四探针电阻仪,系统研究了超细ITO纤维及颗粒的形貌、晶型、氧缺陷及导电性能。在400℃空气煅烧后,纤维中的PVP高分子骨架发生热分解,获得超细、多孔ITO纳米纤维,晶型为立方相。进一步升高煅烧温度至800℃,ITO纳米纤维转变为富氧缺陷的纳米颗粒,晶格氧空位含量高达38.9%。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n4+掺入到In2O3晶格中,发生晶格膨胀,晶面间距增大。煅烧温度由400℃升高至800℃,未发生立方相向六方相的转变,晶型稳定,晶粒尺寸从32 nm生长到44 nm,晶格应变(ε0)从1.943×10-3减小至1.422×10-3,应变诱导的晶格弛豫逐渐减小。此外,高温煅烧可抑制In2O3晶粒(111)晶面的增长,随着In2O3的(400)与(222)晶面比值(I(400)/I(222))的增加,ITO电导率逐渐升高。在800℃获得的ITO纳米颗粒导电率最高。  相似文献   
98.
若a_i,b_i0(i=1,2),|a_1 a_2b_1 b_2|≠0,则数列x_10,x_(n+1)=a_1x_n+a_2/b_1x_n+b_2收敛.若迭代过程中,xn(n=1,2,…)全不是φ(x)=a1x+a2/b1x+b2的不动点,则迭代数列{xn}线性收敛.  相似文献   
99.
在PtSnNaLa/ZSM-5催化剂中引入氟元素,制得用于丙烷脱氢反应的氟改性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H3吸脱附(NH3-TPD)、红外(FT-IR) 、固体核磁(27Al MAS NMR)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手段研究不同氟含量对催化剂的结构、表面酸性和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氟能降低催化剂表面的弱酸强度,增强Pt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反应副产物的选择性,从而提高了产物丙烯的选择性,当氟的添加量为0.2%时,丙烯选择性可达到99.2%。 同时氟的加入易于载体骨架的脱铝,使得Sn组分的还原变得相对容易,但对催化剂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改进的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以氨水为氮源,经过一步水热法温和地制备了具有丰富纳米孔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筛网状片层。N-RGO显示出高效的类酶催化活性,可以催化氧化多种有机化合物发生显色反应,如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邻苯二胺(OPD)、2,2''-叠氮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ABTS)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系统表征。通过平行试验证明N-RGO催化氧化TMB是氧气参与的高效4电子转移反应过程。催化性能测试表明N-RGO相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PR)表现出了更强的耐受性,在较宽范围内(温度25~85℃,pH值4~7,NaCl浓度0~100 mmol·L-1)均具有类酶催化活性。通过Michaelis-Menten模型的拟合可知,当GO浓度为5 mg·mL-1时合成的N-RGO表现出较低的米氏常数(Km≈0.2 mmol·L-1)和较高的反应速率(vmax≈0.07 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