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0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烃直接C—H氧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策略被用于多种酚类化合物的制备.反应体系使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钯、铜、钌、铱等;氧化剂包括高价碘化合物、过硫酸盐、氧气等.此前已有多篇综述就特定的过渡金属或氧化剂参与的C—H氧化反应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本综述着重探讨过渡金属催化的邻、间、对位选择性的芳烃C—H氧化反应,并试图阐释上述区域选择性的产生机制,其中包括导向基团的螯合辅助作用、配体控制、底物自身因素等.在讨论部分提出了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烃C—H氧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该策略发展应用的可能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2.
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为模板,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具有深紫外吸收特性的硼酸盐Na2Ba· [B5O8(OH)]2·2H2O(1)和KSr[B5O8(OH)2](2),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SCXRD)、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化合物1可归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 结构中四连接的B5O10(OH)簇单元通过共氧连接形成含有两种9-元环窗口的二维层; 化合物2结晶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 结构中四连接的B5O10(OH)2簇单元则通过共氧交替连接构筑了罕见的含有8-/12-元环孔道的二维褶皱层. 两种基于B5On(n=11, 12)簇单元构筑的化合物均具有低于200 nm的深紫外吸收边, 在紫外/深紫外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以2,2′-双(4-磺基苯氧基)联苯二胺、 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和1,4,5,8-萘四甲酸二酐为单体, 通过逐步聚合和溶液成膜法制备了离子型交联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SPI PEMs). SPI PEMs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水解稳定性, 在高离子交换容量和高湿度下具有和NR212相当的质子传导性能. 电池工作温度为90 ℃时, 高加湿条件下, n(BSPOB)/n(DABI)为5/2的离子型交联SPI PEM(M1)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Wmax)为 0.93 W/cm2, 高于NR212的0.86 W/cm2. 当电池温度提高到110 ℃时, 所有PEMs的电池性能显著下降, M1的Wmax为0.54 W/cm2, 明显高于共价型交联的SPI PEM. 离子型交联的SPI PEM在110 ℃下300 h的开路电压(OCV)耐久性降低了约10%, 远高于NR212.  相似文献   
84.
设计合成了带有不同长度烷基链、不同极性取代基的四苯基丁二烯(TPB)衍生物TPB-COOCH3-1~6和TPB-COOH-1~6, 目标化合物均具有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及较高的固态荧光量子效率. 烷基链长及取代基极性都会影响目标化合物在聚集时分子排列及分子运动的受限程度, 从而调控其AIE行为. 带有羧酸甲酯的TPB-COOCH3-1~6中, 丙基取代的TPB-COOCH3-3在四氢呋喃/水(THF/H2O)体系中荧光发射增强最为显著; 而羧基取代的TPB-COOH-1~6中, 因亲水性增加, 己基取代的TPB-COOH-6荧光强度增加的倍数最大; 并且, TPB-COOH系列化合物荧光增强的倍数明显低于相同烷基取代的甲酯衍生物TPB-COOCH3. 此外, 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带有羧基的AIE化合物掺杂时明显影响其固态时的发光及其力致变色性质, 尤其是研磨后会明显提高其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85.
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指标。使用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正接近其理论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但仍难以满足高端储能设备的需求。金属锂负极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极低的电极电位,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锂沉积过程中枝晶的生长会导致电池安全性差等问题。电解液对金属锂的沉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电解槽体系来进行柱状锂的沉积,研究了不同电解液体系(1mol·L-1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EC/DEC,体积比为1:1)、1 mol·L-1 LiPF6-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体积分数5%)-EC/DEC (体积比为1:1))对金属锂沉积的影响。对两种电解液中金属锂沉积物长径比的研究表明,电解液的组分可以显著地影响金属锂的沉积形貌,在加入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添加剂之后,柱状锂的直径从0.3–0.6μm增加到0.7–1.3μm,长径比从12.5下降到5.6。长径比的降低有助于减小金属锂和电解液的反应面积,提高金属锂负极的利用率和循环寿命。通过考察循环后锂片的表面化学性质,发现FEC的分解增加了锂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层中氟化锂(LiF)组分的比例,提高了界面层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减少了锂的成核位点,从而给予锂核更大的生长空间,降低了沉积出的柱状锂的长径比。  相似文献   
86.
采用等容浸渍法引入少量CeO2助剂制备了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还原性、吸附性能及反应过程等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其催化CO还原SO2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少量CeO2的引入可以降低反应温度,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增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等容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金属元素分散良好;CeO2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硫化程度和低温还原进行。  相似文献   
87.
K2FeO4-Zn碱性固态电解质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溶液铸膜法制备出了交联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KOH-H2O复合碱性固态电解质膜, 其厚度为150 µm左右, SEM测试结果表明其表面呈均相的非晶态结构, 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3.5×10-2 S• cm-1, 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其电化学稳定窗口为3.5 V左右, 将其应用于一次碱性K2FeO4-Zn电池, 通过研究固态电解质膜在不同浓度KOH碱液中预处理和其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 9 mol•L-1为最佳固态电解质膜预处理碱液浓度, 0.4 C为最佳放电倍率, 1.0 V以上容量最高可达222.6 mAh•g-1, 并表现出良好的放电平台特性.  相似文献   
8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氯解磷定(PAM)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优化条件为: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MGⅢ(250 mm×4.6 mm, 5μm),以5 mmol/L正庚烷磺酸钠溶液(含体积比0.12%三氟乙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4 nm,内标双复磷。血浆中PAM浓度在0.5~100 mg/L范围内与PAM和内标峰面积之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日内精密度分别为7.1%, 3.3%, 3.6%,日间精密度分别为9.1%, 9.7%, 7.1%,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6%,可用于血浆中PAM的含量测定。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相比静脉注射组,肌内注射组药物半衰期和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肌内注射PAM更适用于急性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9.
合成氨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化工原料,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辛烷值、易于压缩储运、燃烧不产生CO2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清洁能源。氨既可替代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为汽车发动机直接提供清洁燃料,也可以经催化分解制取氢气,为车载燃料电池提供安全氢气。作为传统石油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氨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燃料选择。本文主要从发动机燃料和燃料电池原料两方面,介绍氨用于汽车动力源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集中分析了氨分解制氢的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以及合成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0.
刘兵  宫辉力  刘锐  胡长文 《应用化学》2019,36(9):1076-1084
以钛粉为还原剂,氯金酸为氧化剂,将二者在180 ℃水热反应釜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直径800 nm左右的TiO2,比表面积为3.5 m2/g左右,其表面均匀担载了直径20 nm左右的金纳米颗粒。 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电流密度、光催化制氢性能等测试表征了该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 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形貌规整,TiO2为锐钛矿晶型,金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作用促进了催化剂对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催化剂催化产氢性能伴随金含量增大存在先增后减规律,可见光下最大产氢速率为0.1 μmol/(g·h),光催化活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