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679篇
化学   5741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5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99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62篇
  1984年   133篇
  1983年   108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氢化物发生—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砷,锑和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石威  汪炳武 《分析化学》1991,19(10):1128-1132
  相似文献   
42.
聚丙烯胺肟螯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对铜(Ⅱ)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预辐照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胺肟螯合纤维,研究了影响接枝率,胺肟基团含量及离子吸附的因素,该纤维对铜的离子的吸附容量达0.67mmol/g干纤维。  相似文献   
43.
44.
45.
通过选用不同醚类结构做溶剂加热回流Ti(OBu)_4-AIEt_3催化剂,并采用非溶剂聚合方法进行乙炔聚合发现,所得HPPA膜的强度和电导率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直链醚制得的PA膜强度(抗张强度大于100MPa)和空气稳定性比用环醚得到的PA膜高得多,但用前者时的乙炔聚合速率远低于后者。两体系得到的HPPA膜的碘掺杂电导率值相近(~10~3S/cm),拉伸后可达10~4S/cm量级。SEM、TEM及IR光谱的结果表明,不同醚制得的PA膜的纤维束直径及顺式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6.
合成了新型可溶性稀土芳香羧酸类配合物,测定了有机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并考察了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荧光寿命,发现该系列稀土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利用其优良的溶解性,采用高聚物掺杂、旋涂技术将其制成薄膜应用于电致发光研究中,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色纯度的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于ITO/PVK/PVK:Tb(AS)3Phen:PBD/PBD/Al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亮度为32cd.m^-2。  相似文献   
47.
48.
稀土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铕(Ⅲ)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南强  刘柏峰 《分析化学》1991,19(12):1373-1378
  相似文献   
49.
三相体系;Cyanex 923-H2SO4体系萃取第3相的形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50.
利用四庚基溴化铵将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ZW_(11)O_(39)M(H_2O)~(n-)(Z=Si,Ge,P;M=Ni~(2 ),C~(2 ),Cr~(3 ),Co~(2 );n=4~6)和Dawso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P_2W_(17)O_(61)M(H_2O)~(n-)(M=Ni~(2 ),Cu~(2 ),Cr~(3 ),Co~(2 );n=7,8)从水溶液中转移至非极性溶剂(苯或甲苯)中,并观察到在水溶液中难以进行的配位水的脱去反应,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杂多阴离子.当加入Lewis碱如丙酮、吡啶等,可迅速恢复饱和配位,其电子吸收光谱也相应变化,基本恢复到配位饱和时的数值,有ESR信号.实验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配体之间相互进行的取代反应,吡啶配位能力最强,发生了取代反应ZW_(11)O_(39)M(L)~(n-) Py→ZW_(11)O_(39)M(Py)~(n-) L(L=丙酮、乙腈等).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温度、杂多阴离子浓度、惰性气体流量对杂多阴离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剂化行为的影响,得到了相转移的一般规律,为杂多阴离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催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