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920篇
化学   1898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219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401篇
物理学   13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研究了一类混沌时滞随机神经网络同步控制问题.采用更具一般性的时滞反馈控制器,通过巧妙地构造Lyapunov数,分别得到了均方指数同步和均方渐近同步两个判别准则.仿真例子表明,新准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2.
设x:M→S~(n+1)是(n+1)-维单位球面上不含脐点的超曲面,在S~(n+1)的Moebius变换群下浸入x的四个基本不变量是:一个黎曼度量g称为Moebius度量;一个1-形式Φ称为Moebius形式;一个对称的(0,2)张量A称为Blaschke张量和一个对称的(0,2)张量B称为Moebius第二基本形式.对称的(0,2)张量D=A+λB也是Moebius不变量,其中λ是常数,D称为浸入x的仿Blaschke张量.李海中和王长平研究了满足条件:(i)Φ=0;(ii)A+λB+μg=0的超曲面,其中λ和μ都是函数,他们证明了λ和μ都是常数,并且给出了这类超曲面的分类,也就是在Φ=0的条件下D只有一个互异的特征值的超曲面的分类.本文对S~5上满足如下条件的超曲面进行了完全分类:(i)Φ=0,(ii)对某常数λ,D具有常数特征值.  相似文献   
993.
主要讨论了Banach代数A的直和A(?)A上乘子的表示;利用其表示得到A(?)A上乘子的谱理论的系列结果;最后还利用乘子的表示得到关于强不可约算子的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Y2O3稳定的ZrO2(YSZ)氧离子传导膜H2S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掺杂NiS、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双金属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掺杂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复合NiO阴极催化剂,用扫描电镜对YSZ和膜电极组装(MEA)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电极催化剂的性能和极化过程,考察了不同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MoS2/NiS阳极催化剂在H2S环境下比Pt和单金属MoS2催化剂稳定,复合NiO阴极催化剂比Pt性能好,在电极催化剂中加入Ag可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性;与Pt电极相比,复合MoS2阳极和复合NiO阴极催化剂的过电位较小,阳极的极化比阴极侧小;温度升高,电池的电流密度与功率密度增加,电化学性能变好。在750℃、800℃、850℃和900℃及101.13 kPa时,结构为H2S、(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YSZ氧离子传导膜/(复合NiO阴极催化剂)、空气的燃料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30 mW/cm2、70 mW/cm2、155 mW/cm2及295 mW/cm2、最大电流密度分别为120 mA/cm2、240 mA/cm2、560 mA/cm2和890 mA/cm2。  相似文献   
995.
燃煤电厂污染控制单元对汞释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ntario-Hydro方法和半连续汞排放监测仪,研究了电厂现有污染控制单元,选择还原催化(SCR)、静电除尘(ESP)、烟气脱硫(FGD)对烟气中汞的脱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SCR催化剂V2O5/TiO2的作用下,50%以上的Hg0被氧化成Hg2+,但SCR本身不能控制汞释放量;ESP通过对飞灰的捕获直接降低了烟气中颗粒汞的比例;FGD依据Hg2+易溶于水的性质,通过吸收烟气中的Hg2+控制总汞的释放,部分Hg2+和FGD系统中的亚硫酸盐等发生反应,被还原为Hg0,发生了二次汞释放问题,造成脱汞整体效率降低。研究中考察了SCR开闭两种状态下整个系统汞的释放量,发现SCR单元启用时,由于烟气中Hg2+的浓度较高,二次汞释放现象更严重。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分子辅助溶剂热合成硫化锑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SbCl3和L-胱氨酸为反应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170℃反应12h,制得硫化锑(Sb2S3)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光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所得产物为典型的Sb2S3正交结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显示,Sb2S3纳米棒长为3~6μm,平均直径约为150nm.讨论了不同反应时间对Sb2S3的形成及其形貌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所合成的一维纳米棒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7.
A core-shell Rhodamine B-doped SiO2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10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vidual Rhodamine B molecule. The doped nanoparticles were further conjugated with streptavidin and the resulting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reverse-phase protein microarrays, in which human IgG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first immobilized on aldehyde-modified glass slides and then biotinlyated goat anti human IgG as well as the labeled nanopart...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烟草中3种抑芽剂残留的方法。卷烟中的待测抑芽剂组分用V(乙酸乙酯)∶V(环己烷)=1∶1超声提取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凝胶色谱柱为Biobeads S-X3玻璃柱(50 g,400 mm×25 mm),流动相为V(乙酸乙酯)∶V(环己烷)=1∶1溶液,流速5 mL/min;收集第10~25 min流出的液体用液相色谱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在0.5~100 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种抑芽剂标准溶液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样品中添加3种抑芽剂(添加水平为5,20,100μg/kg)的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在86.2%~108.4%之间,3种抑芽剂的RSD在1.1%~7.5%之间;方法的检测限在0.01~0.06μg/kg之间。  相似文献   
999.
以无定形硒溶胶为模板制备了不同硒覆盖度(θSe)(θSe=0.49,0.39,0.06,0)的Pt-Se和Pt纳米空球(分别记为(Pt-Se)HN和PtHN),发展了利用亚硫酸盐彻底除去核壳纳米粒子上Se的方法.对获得的纳米空球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t-Se)HN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球壳呈多孔结构.以其作为电催化剂制备了(Pt-Se)HN修饰的玻碳(GC)电极((Pt-Se)HN/GC),利用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该电极与PtHN/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GC(Pt/C/GC)电极对甲酸的催化氧化作用,发现对甲酸氧化的活性顺序为(Pt-Se)HN/GCPtHN/GCPt/C/GC.三种电极催化甲酸氧化的机理有所不同:前者更倾向于通过弱吸附中间体直接氧化成CO2的单途径机理进行,后两者则通过强吸附和弱吸附中间体的双途径机理进行.在一定Se覆盖度条件下,(Pt-Se)HN/GC对甲酸的氧化有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溶液性能和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新型的丙烯酰胺(AM)/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18)醚(VE)/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接枝共聚物(PAE),以解决驱油聚合物抗高盐性能差的难题.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PAE盐溶液显示了两次盐增稠和热增稠效应.对于VE摩尔分数为0.93%的PAE,当其质量浓度为2.0g·L-1时,于30℃在5.0和90.0g·L-1NaCl溶液中的表观粘度分别为1167.0和338.0mPa·s,显示了优异的增粘和抗盐能力;并且于85℃在5.0g·L-1NaCl溶液中的表观粘度仍达685.0mPa·s,显示了良好的耐温性能.PAE还具有较好的表、界面活性.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PAE在纯水中形成了独特的缔合结构,而且在盐水溶液中也形成了连续的微结构,这表明在水中伸展的分子链在盐水中的构象仍然较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