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90篇
化学   736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137篇
物理学   50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氧化细菌中包含的甲烷单加氧酶(MMO)、甲醇脱氢酶(ADH)、甲醛脱氢酶(FaldDH)、甲酸脱氢酶(FateDH)经过一系列反应能够把甲烷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一定的能量物质.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有机体在温和条件下完成这一反应.研究发现,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休眠的悬浮细胞中充人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推动的反应,为了补充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用甲烷进行再生,以恢复细胞中的还原当量NADH.我们进行了反应再生的交替连续批式反应,甲醇积累量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理论上,反应不会增加温室效应,这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友好的、可恢复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2.
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MoCl_3(C_7H_(15)COO)_2(Mo)为主催化剂,(i-Bu)_2AlO〈O〉(Al)为助催化剂合成1,2-聚丁二烯的二元催化体系中,添加BF_3CH3·OEt_2等,对体系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以的混合物为第三组份加入催化体系,较大幅度提高了钼系催化体系的活性。在Mo/Bd=8.0×10~(-5)(摩尔比),聚合5小时,丁二烯转化率可达到70%。初步搞清了钼催化体系合成的1,2-聚丁二烯中产生凝胶的条件,推测了凝胶的生成原因,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分子量及微观结构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分别以SBA-15和MCM-41介孔分子筛作模板剂,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纵横比及合金度不同的双组元PtRu纳米线和纳米棒电催化剂. 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PtRu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合金度和较大的纵横比,在甲醇硫酸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 初步探讨了PtRu纳米线催化剂的合金度和纵横比对其电催化活性和电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The complex Cu2(μ-dppb)2(μ-Cl)2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uCl, dppb and (n-Bu)4NCl.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1.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 a=9.939(4)?, b=10.083(6)?, c=14.104(5)?, α=76.46(3)°, β=71.02(2)°, γ=70.87(5)°.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it has a bi-ring structure with a symmetry center at the middle of two Copper atoms. The outer ring is a 14-membered ring of Cu-dppb-Cu-dppb, and the inner ring is a 4-membered ring composed of two Cl- and two Cu(Ⅰ). Investigation of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shows that it exhibits considerable nonlinear absorptive and self-defocusing effect with α2=1.75×10-13m·W-1 and n2=3.19×10-18m2·W-1. CCDC: 193113.  相似文献   
25.
郭新  袁润章  孙尧卿  崔崑 《物理学报》1996,45(5):860-868
在实验的基础上将ZrO2基固体电解质的晶界分为三类:“清洁”晶界、含非晶相的晶界和含晶态相晶界,并分析了各类晶界的形态与性质,其中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的计算,晶态晶界相的电导率约为基体的三倍,因而据此提出了一个运用“晶界工程”进一步提高ZrO2导电性的方法。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类晶界对ZrO2氧传感器输出电势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6.
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长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听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激光小角光散射法,测定了聚电解质-磺化聚砜(钠盐),在分别舍有NaNO_3、LiNO_3、LiCl、NaBr和NaI的DMF中各试样的表现分子量。结果表明,在含有0.07N NaNO_3的DMF中,磺化聚砜的表观分子量接近于试样的真实分子量。  相似文献   
28.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anhydroicaritin glycosides by the MS/MS experiments of anhydroicaritin glycosides and their methylated derivatives,With high accuracy FT-ICR-MS provide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FT-ICR-MS shows the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unknown compounds.  相似文献   
29.
从甲基弯菌M 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的膜中分离出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articulate MMO,Pmmo)t和NADH脱氢酶,只有当两者同时存在,并添加去垢剂解离膜组分时,NDAH才能为pMMO提供还原当量,对苯二酚能够在整细胞和膜水平代替NADH作为PMMO的电子供体,对于纯化的PMMO,对苯二分配仍是有效的电子供体,而NADH却是无效的电子供体。在NADH脱氢酶存在下,NADH可将对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纯化过程中,采用对苯二酚作为PMMO活性分析时的电子供体,不必共纯化NADH脱氢酶,且有利于对PMMO活性中心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以聚氧乙烯和全氟辛基聚氧乙烯醚(FPEOE)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一系列的特种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丙烯酸酯, 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 以其作为接枝单体, 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 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 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 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 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