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5篇
  免费   5378篇
  国内免费   4033篇
化学   20820篇
晶体学   386篇
力学   1743篇
综合类   253篇
数学   3117篇
物理学   1179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1022篇
  2020年   1278篇
  2019年   1231篇
  2018年   1095篇
  2017年   1010篇
  2016年   1472篇
  2015年   1432篇
  2014年   1718篇
  2013年   2179篇
  2012年   2751篇
  2011年   2688篇
  2010年   1922篇
  2009年   1829篇
  2008年   2034篇
  2007年   1823篇
  2006年   1605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854篇
  2002年   841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4篇
  19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e modula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efficient alternative electrocatalysts. Here, p‐n junctions are constructed in 3D free‐standing FeNi‐LDH/CoP/carbon cloth (CC) electrode (LDH=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The positively charged FeNi‐LDH in the space‐charge region can significantly boos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Therefore, the j at 1.485 V (vs. RHE) of FeNi‐LDH/CoP/CC achieves ca. 10‐fold and ca. 100‐fold increases compared to those of FeNi‐LDH/CC and CoP/CC, respectivel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reveals OH? has a stronger trend to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FeNi‐LDH side in the p‐n junction compared to individual FeNi‐LDH further verify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e p‐n junction. Additionally, it represents excellent activity toward water splitting.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junctions would open up an entirely new possibility to purposefully regul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ctive sites and promote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32.
排名聚合将多个排名列表聚合成一个综合排名列表,可应用于推荐系统、链路预测、元搜索、提案评选等.当前已有工作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排名聚合算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但存在算法种类较少、数据统计特性不清晰、评价指标不够合理等局限性.不同排名聚合算法在提出时均声称优于已有算法,但是用于比较的方法不同,测试的数据不同,应用的场景不同,因此何种算法最能适应某一任务在很多情况下仍不甚清楚.本文基于Mallows模型,提出一套生成统计特性可控的不同类型的排名列表的算法,使用一个可应用于不同类型排名列表的通用评价指标,介绍9种排名聚合算法以及它们在聚合少量长列表时的表现.结果发现启发式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排名列表相似度较高、列表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能够接近甚至超过一些优化类方法的结果;列表中平局数量的增长会降低聚合排名的一致性并增加波动;列表数量的增加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呈现非单调性.整体而言,基于距离优化的分支定界方法 (FAST)优于其他各类算法,在不同类型的排名列表中表现非常稳定,能够很好地完成少量长列表的排名聚合.  相似文献   
33.
34.
Based on the surface passivation of n-type silicon in a silicon drift detector(SDD), we propose a new passivation structure of SiO2/Al2O3/SiO2 passivation stacks. Since the SiO2 formed by the nitric-acid-oxidation-of-silicon(NAOS)method has good compactness and simple process, the first layer film is formed by the NAOS method. The Al2O3 film is also introduced into the passivation stacks owing to exceptional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simple process. In addition, for requirements of thickness and deposition temperature, the third layer of the SiO2 film is deposited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 The deposition of the SiO2 film by PECVD is a low-temperature process and has a high deposition rate, which causes little damage to the device and makes the SiO2 film very suitable for serving as the third passivation layer. The passivation approach of stacks can saturate dangling bond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tacks and the silicon substrate, and provide positive charge to optimize the field passivation of the n-type substrate.The passivation method ultimately achieves a good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nd field passiva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passivation structure of SiO2/Al2O3/SiO2, the final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reaches 5223 μs at injection of 5×1015 cm-3. When it is applied to the passivation of SDD, the leakage current is reduced to the order of nA.  相似文献   
35.
36.
近年来,基于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和薄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产生,为构建多种纳米级分辨率尺度下的微实验平台,发展新型纳米表征技术和众多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于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液体腔设计要求,然后介绍了液体腔的发展和典型的制备工艺,最后综述了近年来液体腔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纳米粒子成核和生长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该技术前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为提高我国先进纳米表征技术和原子精准构筑技术提供相关讨论和支持.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实例对Zeeman效应一定能推断原子的gJ值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38.
矩阵方程A^TXB=C的正定和半正定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给出了矩阵方程A^TXB=C在正定和半正定矩阵类中有解的充要条件及解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39.
报道四苯并卟啉锌/芳晴/有机玻璃TZT/AC/PMMA体系光化学烧孔的光谱稳定性、多重烧孔及激光诱导的填孔效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