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95篇
  免费   7906篇
  国内免费   12639篇
化学   29252篇
晶体学   1303篇
力学   2762篇
综合类   1581篇
数学   6274篇
物理学   1796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1157篇
  2021年   1278篇
  2020年   1284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1198篇
  2017年   1612篇
  2016年   1451篇
  2015年   1994篇
  2014年   2285篇
  2013年   3034篇
  2012年   3018篇
  2011年   3382篇
  2010年   3159篇
  2009年   3452篇
  2008年   3622篇
  2007年   3230篇
  2006年   3244篇
  2005年   2859篇
  2004年   2316篇
  2003年   1703篇
  2002年   1800篇
  2001年   1926篇
  2000年   1907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64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127篇
  1983年   115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91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15篇
  1974年   16篇
  196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金属氧酸盐因其在医药临床、工业催化、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1~6], 其中, 有关钒化学的研究一直很活跃, 钒具有与钼、钨明显不同的结构特性, 钒可以采取VO4, VO5和VO6方式配位, 同时, 钒的价态可以是+3, +4和+5价. 由于钒可采取多种配位方式及多种价态, 与钼酸盐和钨酸盐相比, 钒酸盐更具有结构柔顺性, 同时易形成低价或混合价态物种.在以往的文献中, 有关P-V-O体系多金属氧酸盐的水热合成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7], 在常规溶液合成中, 人们已对As-V-O体系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 而有关水热合成的研究报道却很少, 已见报道的砷钒化合物有K6*6H2O[8,9], 4-[10], 6-[11](X=SO2-3, SO2-4, H2O). 为了探究水热条件下As-V-O体系的反应特性, 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采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含有机基团的砷矾超分子化合物2**4H2O, 探讨这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质及其它功能特性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82.
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模拟发现在所研究超临界条件下,密度的变化比温度的变化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影响更大.温度及密度对Cl- 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比对Na+ 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要大.超临界条件下,各gNa+-Cl-在0.261 nm处出现峰值,表明Na+、Cl-之间发生了离子的缔合.超临界条件下,随温度增加,缔合作用增强;随密度增加,缔合作用减弱.本文工作为建立可适用于超临界条件下的电解质热力学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3.
In recent years, the determination of Cr (VI)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toxicity to human, plants and animals1-5. Usually, in the industrial waste wa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Cr (VI) is relatively high and should be determined frequently. So, an accurate, quick,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r (VI) in environmental water, as well as in river, lake, sea and tap wate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r (VI) by diphenylcarbazine …  相似文献   
98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高纯氧化镧中14个稀土元素杂质,镧对其它稀土元素的光谱干扰比较严重,要求光谱仪单色器有较高的分辨率。使用端视式全谱直读ICP-AES仪,选择测定波长,工作参数优化,讨论了镧和酸度的影响。大部分稀土元素测定使用曲线拟合(FACT)的背景校正方法。该方法的稀土元素氧化物检出限达到3×10-4~0.022 mg.L-1(3σ)。  相似文献   
985.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erovskite-type mixed oxide PbTiO3 supported cupric oxide was synthesized as a catalyst for NO de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techniques such as XPS, XRD, H2-TPR before and after NO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were tested with a fix-bed micro-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TiO3 was inactive for the reactions, but 1wt % Cu/PbTiO3 catalyst gave fairly good activities for NO decomposition at temperature as low as 473 K. Copper species were found well-dispersed but weakly interacted with the support before NO decomposition, and the NO decomposition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pper species, which became Cu(Ⅰ) and most probably incorporated into surfac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nano-sized PbTiO3. In NO reaction, a large amount of oxygen atom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penetrated into the nano-sized PbTiO3 support and caused small expansion of crystal lattice. The transport of oxygen between the copper species and the catalyst support may be helpful to speed up the kinetic regeneration of active metal sites from oxygen occupancy and resulted in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86.
王英勇  罗美明  黎耀忠  陈华  李贤均 《有机化学》2005,25(10):1176-1181
烯烃的氢氨甲基化反应是合成各种胺及其衍生物的有效途径. 以催化体系及应用范围的发展为线索综述了该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鄄31G(d,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中1鄄乙基鄄3鄄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 )的4鄄H和5鄄H原子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的可能途径,优化了反应体系的平衡态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离子液中的EMIM 首先通过4鄄H和5鄄H原子吸附丁烯,进而催化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EMIM 的4鄄H和5鄄H催化1鄄丁烯异构为2鄄丁烯的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4.2和207.3kJ·mol-1,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20.9和223.8kJ·mol-1,反应为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988.
有机分子与聚电解质静电吸附成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种有机分子及聚电解质,采用静电吸附自组装法制备了聚电解质,聚电解质、聚电解质,有机分子、有机分子,有机分子的复合薄膜,讨论了这些体系的静电吸附成膜特性及其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989.
综述了减肥药物奥利司他的全合成的研究进展. 根据合成策略上的不同, 将全合成研究分三部分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9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湿式氧化降解苯酚的TiO2-CeO2催化剂,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的COD去除率,结果表明,当Ti、Ce摩尔比为3∶1时,在150℃、总压5MPa(其中氧分压4.5MPa)时,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反应90分钟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1%.对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XRD和XPS测试,结果表明,高效的催化剂具有较多的活性位、催化剂粉末体系Ce的变价特性以及大量的表面吸附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