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9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另外一个作为备用微环。由于3个微环工作波长不同,可通过运算消去温度对探测谱线变化值的影响项,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无热化探测。相对于传统的无热化方案,本方案制备材料不受限,且无需参考微环,不存在浪费面积,集成度更高。另外备用微环的设计可以防止部分微环工作失常时传感器无法工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2.
YAG透明陶瓷兼具有优秀的透光性能和抗冲击破坏性能,是武器装备透明部分的优秀防护材料,在军事装备、航天等国防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加载响应特性对掌握材料破坏机制至关重要,能为透明复合靶设计提供依据。为获得YAG透明陶瓷多层复合靶的冲击破坏特性,利用内径9 mm的气体驱动发射平台进行了碳化钨球形破片在20~310 m/s速度下撞击YAG透明陶瓷复合靶的实验,通过高速摄影捕捉的陶瓷表面损伤演化过程,计算了典型径向、环向裂纹扩展速度。通过观测回收的靶体和YAG碎片的宏细观破坏特征,分析了撞击速度与靶体破坏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YAG陶瓷层径向裂纹和环向裂纹扩展速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线性降低,且裂纹扩展速度几乎不受撞击速度影响。陶瓷层中心粉碎区面积随撞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大,且中间玻璃层破坏区域面积与陶瓷锥底面积相关联,陶瓷锥角与撞击速度关联性不强。同时,观察到陶瓷层在冲击破坏过程中出现了裂纹簇,获得了裂纹簇数量与破片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裂纹簇的特征及其成因。裂纹变向、应力波作用会显著影响细观断面破坏特征。径向、环向和锥裂纹中沿晶断裂的比例均随着裂纹扩展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穿晶比例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3.
界面击溃/驻留效应可以有效提高装甲陶瓷的抗侵彻能力。为研究长杆弹撞击装甲陶瓷界面击溃及侵彻特性,开展了长杆弹撞击装甲陶瓷实验研究。同时,基于裂纹扩展理论建立了考虑界面击溃/驻留效应的长杆弹侵彻装甲陶瓷计算模型,以定量描述界面击溃/驻留效应对装甲陶瓷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不同弹靶条件下的界面击溃/侵彻转变速度、界面驻留时间、侵彻速度与侵彻深度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计算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弹体及陶瓷材料对界面击溃/驻留及侵彻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弹体撞击速度的提高,陶瓷表面由界面击溃向侵彻转变。考虑界面击溃/驻留效应的长杆弹侵彻装甲陶瓷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弹体撞击速度对应的弹靶作用模式。弹体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密度越高,界面驻留时间越短,弹体侵彻靶体的能力越强;陶瓷的屈服强度越高,界面击溃/驻留效应越显著,靶体的抗侵彻能力越强。考虑界面击溃/驻留效应的长杆弹侵彻装甲陶瓷理论模型揭示了部分界面击溃作用机理,可为陶瓷复合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用锁模激光控制的GaAs光电子开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r掺杂的GaAs材料构成同轴型开关.用1.06μm和0.53μm超短光脉冲控制开关,观察开关的输出特性,得到了激光能量与开关效率的关系曲线.并分析了高功率激励下的光电导特性.  相似文献   
65.
谭维翰  支婷婷 《物理学报》1965,21(10):1829-1830
原子能级的移动是由于真空场(即虚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而Laser光(即实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是否也同样可以引起能级的移动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问题。 虚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子由初态e放出一个虚光子hv到达中间状态e′+hv,然后又吸收这个光子回到初态e来实现,这是H.A.Bethe计算能级移动所采用  相似文献   
66.
可再生能源供应方案包括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氧还原反应(ORR)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等多种反应,电催化剂对这些反应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系列导电MOFs作为与能源相关电催化电极材料的报道。本文从提高MOFs导电能力和对产物的选择性、增强MOFs的化学稳定性及增加MOFs的反应活性位点等方面介绍了导电MOFs作为电催化剂的设计策略,重点综述了其在能源转化涉及的HER、OER、ORR以及CO2RR方面的应用,并从材料制备和应用需求角度出发, 对高性能导电MOFs材料在电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针对语言型评价信息在动态群体评价中的有效集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序特征下语言评价信息的激励性集结方法。首先,考虑指标的时序变异特征,通过熵权的相对变异度来修正指标熵权得到各阶段指标的可信权重;其次,给出二元语义时序激励算子(time ordered incentive operator,TOI)的定义,引入柔性时间权重和激励性调节系数,进行评价信息的激励性集结;最后,以某运载火箭研究院对其供应商的合作效果评价为背景进行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进行语言型动态群体评价的有效方法,具有良性的激励引导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往语言信息处理所造成的信息扭曲和损失,为解决动态群体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8.
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卟啉(FBP)、 单氮杂卟啉(N/Neo-CPs)、 双氮杂卟啉(DNCPs)及双混氮杂卟啉(Neo-C-NCPs)的结构与电子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N/C位置改变, 分子对称性和轨道组成发生改变, 氮杂卟啉中2-NCP-2H, 2,18-DNCP-2H 和1,17-Neo-C-NCP的各前线和近前线轨道能级发生较大变化, 光谱峰红移较显著; 电子-空穴分布图表明3类氮杂卟啉电子跃迁途径更丰富. 进一步探讨了水、 氯仿和苯3种溶剂对4类卟啉分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溶剂极性减小, FBP, N-/Neo-CPs, DNCPs和Neo-C-NCPs的Q带吸收峰红移越明显, 吸收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69.
运用MP2/aug-cc-pVDZ对B…HY氢键复合物和B…BrY卤键复合物(B=C4H14,CdH6,Y=F,Cl,Br)的几何构型及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相同的路易斯碱来说,B…HY和B…BrY的几何构型非常类似,B…BrY卤键键能大于B…HY氢键键能.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表明C4H4(S)…BrY,C4H4(T).…BrF之间的卤键作用介于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其余的氢键和卤键作用均为闭壳层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和卤键后,卤化氢和双卤分子的原子积分性质都发生了变化,B…HY中H原子能量增加,而B…BrY中Br原子能量减少.  相似文献   
70.
基于长链离子液体模板合成Fe(Co、Ni)-MCM-4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亲长链离子液体(氯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分别合成了含铁、钴和镍的立方介孔分子筛MCM-48。通过XRD、TEM、ICP-AES、FTIR、UV-Vis和N2吸附/脱附实验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钴掺杂量和模板剂用量对合成立方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规则的立方介孔孔道结构等特征;相对于铁和镍的掺杂试样,钴物种能以四面体的结构稳定地存在于立方介孔分子筛骨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