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52篇
物理学   3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在溴化 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中, 于低温 80 °C 反应 30 min 即可制得结晶完好的磷酸铝方英石. 详细考察了有机胺和 HF 的加入量、反应原料磷铝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合成固体磷酸盐骨架结构的影响. 粉末 X 射线衍射和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结果表明, 合成的方英石晶体为 α 晶相, 磷铝物种大部分位于分子筛骨架上, 并以四配位的形式通过 Al–O–P 键相连.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体多核 13C, 27Al 及 29Si MAS NMR 结合吸附气体 Xe 后的 129Xe NMR, 详细研究了乙烯和 2-丁烯歧化生成丙烯反应过程中 6%Mo/Hβ-Al2O3 催化剂上积炭的类型和落位. 结果表明, 积炭以饱和烷烃为主, 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更多的支链烷烃, 积炭主要分布在 Hβ 分子筛上, 并主要落位在分子筛的交叉孔道处.  相似文献   
13.
南蛇藤中倍半萜生物碱的二维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PT和二维NMR技术包括:1H-1H COSY,1H-13C COSY,NOESY,特别是1H-13C COLOC对两个多酯基取代的倍半萜生物碱的化学及立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4.
假耧斗菜碱的二维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D和2D NMR及NOE差谱等方法研究了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头对尾型BBI生物碱假耧斗菜碱(Paraquileginine)的化学位移及立体结构,对其:1H和13C NMR谱线进行了全归属。本工作对研究毛莫科植物的化学分类及寻找新的有生物功能的天然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不对称2DNOESHY实验方法研究了顺铂配合物Cis-Pt (NH3)2(Guo)2Cl2的水溶液中的构象,表明鸟苷同铂配合后其糖环构象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七个N-甲基-3-烷基-2-吡咯烷酮的13C、1H-NMR、IR和质谱,确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并对谱线进行了归属。同时总结出烷基取代对吡咯烷酮的影响及吡咯烷酮对烷基化学位移的影响的13C谱两组经验取代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草药温莪术中有效成分-莪术醇和莪二酮以及莪术醇的乙酰化物和环氧化物的13C NMR谱,对其谱线进行归属;并用NMR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出莪术醇改性产物CM-Ⅰ的分子结构,证明它是一种新的草酮类化合物,并且有良好的生现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同核和异核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全归属了一系列合成的薯蓣皂甙元-α-鼠李糖基-β-D葡萄糖甙的1H和13C核磁共振谱线.这些薯蓣葡萄糖甙是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甙(1),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2),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甙(3),薯蓣皂甙元[-α-鼠李糖基-(→2)]-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甙(4)以及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基-(1→2)]-β-D阿拉伯糖基-(1→4)-β-D葡萄糖甙(5).  相似文献   
19.
韩秀文  于海 《波谱学杂志》1999,16(6):533-540
用同核和异核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全归属了一系列合成的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甙的1H和13C核磁共振谱线.这些薯蓣葡萄糖甙是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甙(1),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甙(2),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甙(3),薯蓣皂甙元[-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甙(4)以及薯蓣皂甙无[-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甙(5).  相似文献   
20.
Synthesis of the titanium silicalite TS-1 was first reported by Taramasso et al[1]in 1983. TS-1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oxid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H2O2 as the oxidant. It is accepted that the extraframework Ti species in TS-1 fav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and should be avoided. But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re was a kind of Ti species inactive in both the oxidation reaction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