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化学   659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6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239篇
物理学   80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为了简化NbTi超导线材的制备工艺,本文利用叠压的Nb/Ti复合片对600~900℃处理3~9小时的扩散样品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800℃扩散5小时可以得到厚度较大,Ti含量较高的单β相扩散层;过高的扩散温度或过长的扩散时间仅会增加αβ双相区的厚度,反而会降低NbTi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942.
基于边缘定向扩散的图像增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美华  王正明 《光子学报》2005,34(9):1420-1424
针对前向后向扩散方程不能较好的保持流线状结构,而相干增强不能锐化边缘的缺点,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边缘定向的张量型前向后向扩散模型.该模型将前向-后向扩散方程引进到张量型扩散方程中,在扩散系数的选取上合并了相干增强扩散与前向-后向扩散的长处,又克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采用类似相干增强扩散的边缘定向算子实现对边缘的定向,然后根据边缘定向的结果设置扩散张量的特征根,使扩散张量沿边缘方向为正向扩散以增强边缘,而垂直于边缘方向为逆扩散以锐化边缘.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比相干增强扩散及前向-后向扩散更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43.
能量损耗对超声声速测量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研究了能量损耗对超声声速测量的影响,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4.
近红外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蔗汁的锤度和旋光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波近红外(NIR)光谱结合误差反传人工神经网络(BP-ANN)方法,建立蔗汁锤度、旋光度的定量分析模型。光谱范围为1 000~1 800 nm,采用2 mm光程透射方式获得蔗汁吸光度光谱。对蔗汁的吸光度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求导和均值中心化处理,然后通过相关系数法结合样品特征吸收优化建模波长范围,再采用PLS降维获取主成分并输入BP-ANN建立校正模型,用验证样品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P-ANN法建立的锤度和旋光度的预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2,0.979,预测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159和0.137,均优于偏最小二乘(PLS)建模方法结果,可较好地用于蔗汁锤度、旋光度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45.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高效的树种鉴别方法,以桉木、杉木、落叶松、马尾松和樟子松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木材树种定性识别模型。在主成分识别模型中,样本光谱数据经过预处理后绘制了其二维和三维主成分得分图,可以看出:主成分分析得分图能有效区分五种木材树种,且三维得分图比二维得分图更能直观、清晰展示树种之间的差异,表明主成分分析在可视化层面上可对小样本树种进行有效判别。在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中,分别建立了以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为代表的智能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树种识别模型,结果显示,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交叉验证最佳判别准确率为95.71%,测试集预测准确率为94.29%,算法用时134.08 s;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交叉验证最佳判别准确率为94.29%,测试集预测准确率为100.00%,算法用时19.98 s,表明基于智能算法支持向量机树种识别模型能够实现对木材树种的有效鉴别。该研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木材树种的快速识别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6.
在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容易受到攻击,导致软件故障,需要进行安全性测试,针对无监督类测试方法开销较大和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自适应学习算法的软件安全性测试方法。首先采用模糊度量原理构建软件安全测试的半监督学习数学模型,分析软件产生安全性故障的数组特征,然后通过软件故障的熵特征分布方法进行软件的可靠性度量,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建立软件可靠性云决策模型,实现安全性测试和故障定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软件安全性测试,对软件故障定位的准确度较高,测试的实时性较好,保障了软件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47.
为了实现对轨道车辆车体自动化测量,提出了基于激光线结构光的车体外形宽度尺寸测量系统,并对系统的原理模型、图像处理方法、系统标定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实际车辆的现场测量实验,并进行试运行。测验结果表明:单个相机在1 000mm左右的测量范围内能达到±0.5mm的精度,满足工业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48.
A new approach to fabricating high-quality AlInGaN film as a lattice-matched barrier layer in multiple quantum wells(MQWs) is presented. The high-quality AlInGaN film is realized by growing the AlGaN/InGaN short period superlattices through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then being used as a barrier in the MQWs.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of the MQWs with the lattice-matched AlInGaN barrier and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InGaN/GaN MQW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properties of the InGaN/AlInGa N MQWs are investigated by varying the excitation power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the InGaN/GaN MQWs. The integral PL intensity of InGaN/AlInGaN MQWs is over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nGaN/GaN MQWs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highest excitation power. Temperature-dependent P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InGaN/AlInGaN MQWs(76.1%)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InGaN/GaN MQWs(21%).The improved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f InGaN/AlInGaN MQW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tinct reduction of the barrier-well lattice mismatch and the strain-induced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centers.  相似文献   
949.
In order to generate high quality ion beams through the stable radiation pressure acceleration(RPA) of the near critical density(NCD) target, we propose a new type of target where an ultra-thin high density(HD) layer is attached to the front surface of an NCD target, which has a preferable self-supporting property in the RPA experiments than the ultra-thin foil target. It is found that in one-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PIC) simulation, by the block of the HD layer in the new target,there emerges the hole-boring process rather than propagation in the NCD layer when the intense laser pulse impinges on this target. As a result, a typical RPA structure that the compressed electron layer overlaps the ion layer as a whole is formed and a high quality ion beam is obtained, e.g., a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pulse with normalized amplitude a_0= 120 impinges on this new target and a 1.2 GeV monoenergetic ion beam is generated through the RPA of the NCD layer. Similar results are also found in the two-dimensional PIC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950.
对ITER偏滤器钨/铜穿管模块进行了高热负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模块都成功承受住了热负荷测试并满足了IO的要求。在高热负荷测试后,对模块进行了事后分析。发现了钨的纵向开裂和Cu/CuCrZr界面的开焊现象。断口的SEM图像表明,钨的开裂方式为脆性的沿晶开裂。通过金相学分析,发现了钨的再结晶现象和钨表面的再结晶深度。还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了模块的温度分布,并且与实验观察的再结晶现象能够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