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化学   158篇
物理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合成了五个以草酰胺为桥联的新型三核配合物[Cu(oxpn)]2Ln(SCN)_3·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Pr,Nd,Gd,Tb,Dy。测定了[Cu(oxpn)]_2Gd(SCN)_3·1.5H_2O的变温磁化率,求出交换积分J(Cu-Gd)为1.12cm~(-1)和J(Cu-Cu)为-1.62cm~(-1)。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以2-甲基喹噁啉为配体合成了五种含有阴离子ClO_4~-或BF_4~-的铜(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热重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双核铜配合物中含有直线型单氧桥Cu(Ⅱ)-O-Cu(Ⅱ)键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03.
含烷氧基桥的双核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氧化吡啶-2-甲醛和1,3-二氨-2-丙醇合成了含烷氧基桥的双Schif碱双核配体及其五个镍的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中两个配合物中Ni(Ⅱ)-Ni(Ⅱ)间磁交换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4.
μ-草酰二胺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2个新的双铜配合物[Cu(oxpn)CuL)(ClO_4)_2,oxpn表示N_(?)N′-双-(3-氨丙基)草酰胺,L为1,10-菲咯啉(phen)或5-硝基-1,10-啉菲咯啉(NO_2-phen)。其中配合物(L=phen)的单晶结构及变温磁化率(4—300 K)已测定,表明该晶体为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0.433(1),b=11.458(2),c=21.999(2),z=4。两个铜离子均处在四角锥配位环境,以草酰二胺桥联,核间相距为5.208。配合物基态为单重态,单-三重态的能差J=—462.92 cm~(-1),表明配合物中两个铜离子间具有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合成了联苯甲酰-双-(缩氨基硫脲)及其二价负离子的铜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以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配合物中的配位键具有极强的共价性,键参数α~2=0.64,未成对电子在配体氮原子上的自旋密度pN=0.114,配合物在低温下呈现反铁磁性,根据修正的二聚体磁化率公式得J=-2.88cm~(-1)。  相似文献   
106.
1,4-二氮杂环配体有两个可以与金属配位的N原子,配位后可能呈现链状形式.当金属离子含未成对电子时,由于M_1—L—M_2链中超交换作用的存在,可能会产生反铁或铁磁性相互作用,即M_1与M_2中的未成对电子呈反平行或平行排列.这决定于电子构型和链的几何排列,可以用ESR和变温磁化率测定.我们制备了四个二氮杂环配体L、MQ、dMQ和dPQ,使之与CuX_2(X=Cl,Br)反应,对生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N,N′-二(2-氨丙基)草酰胺(H2apo)、硫氰酸根与铜(Ⅱ)离子在适宜条件下可通过自组装方式形成配合物 [Cu2(apo)(NCS)2]n,单晶解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二维网状结构配位高分子。铜(Ⅱ)由反式双三齿配体apo2-和硫氰酸根通过μ2-SCN的方式共同桥连。研究发现该固体在弱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对壳聚糖(一种氨基多糖)具有催化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cn)Ni(L)2]和[Cu(sampn)Ni(L)2].samcn4-,sampn4-及L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和5-硝基-1,10-菲绕啉(NO2-phc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Ⅱ)及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其数值已用最佳拟合方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1.77cm-1(samcn)和J=-1.74cm-1(sampn),表明两个Cu(Ⅱ)-Ni(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很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合成了五种以氯冉酸二价阴离子为桥联配体的Cu(II)单核([CuLCA].H~2O)和双核([Cu~2L~2CA](ClO~4)~2配合物:[Ca(phen)CA].H~2O(1),[Cu~2(phen)~2CA](ClO~4)~2(2),[Cu(NO~2-phen)CA].H~2O(3),[Cu~2(NO~2-phen)~2CA](ClO~4)~2(4)和[Cu~2(bpy)~2CA](ClO~4)~2(5)。经元素分析、红外、固体紫外、顺磁共振、磁化率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对上述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3可能是通过水分子中的氢键将两个[CuLCA]单元联接而缔合的假双聚体。配合物2,4,5则由阳[Cu~2L~2CA]^2^+阳离子和弱配位的ClO~4^-阴离子所组成。双核配合物中Cu(II)离子的几何构型可能为畸变的四方锥。所有五种配合物均难溶于水及常见有机溶剂。上述配合物的室温ESR谱呈现ΔM~s=2的从单重态到三重态的半场跃迁。配合物2,5的变温磁化率(4-300K)已测得,利用Heisenberg模型确定交换参数J值为-29.2和-25.7cm^-^1。表明在此类桥联配合物中,两核间存在着反铁磁性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合成了两种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为桥联配体的新型双核钴(Ⅱ)的配合物,即[Co2(3PT)(Phen)4]·(ClO4)2·4H2O(配合物1)和[Co2(3PT)(NPhen)4](ClO4)2·5H2O(配合物2)(3PT=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口罗啉,NPhen=5-硝基-1,10-菲口罗啉)。使用元素分析,IR,UV-vis和电导测定方法对该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求得了配合物1、2的磁交换积分均为2J=-9.2cm-1。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抗人白血病癌细胞实验。发现该两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人白血病癌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