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化学   247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41.
氢化硅薄膜的晶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ECVD工艺制备了非晶,微晶和多形硅薄膜,研究了电极间热梯度对氢化硅薄膜结构的影响.根据拉曼光谱得到了微晶硅的晶化率,并在椭偏仪中用BEMA模型验证了其准确性.根据理论模型研究了热梯度对微晶和多形硅薄膜沉积机理的影响.研究薄膜厚度对晶化率的影响表明微晶薄膜底端和表面之间存在晶化梯度,而多形硅薄膜中无晶化梯度存在.采用Tauc-Lorentz模型拟合得到薄膜的结构参数表明非晶硅薄膜的致密度和有序度低,而多形硅和微晶硅薄膜的有序度、致密度相近,且明显高于非晶硅. 关键词: 氢化硅 晶化 热梯度 结构  相似文献   
642.
单晶LaB6场发射阵列的电化学腐蚀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硼化镧(LaB6)场发射尖锥阵列的刻蚀工艺是制备LaB6场发射阵列阴极的关键。在(111)面单晶LaB6基片上,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层做掩膜,光刻后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基片进行刻蚀,得到具有一定高度的LaB6尖锥场发射阵列。讨论了单晶LaB6的电化学腐蚀机理。改变各种电化学腐蚀参数,包括电解液成分、电解液浓度、阳极所加电压,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结果发现H3PO4是刻蚀单晶LaB6的理想电解液,它克服了过去电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尖锥各向异性问题。随着电解液浓度或阳极电压的增大,尖锥高度增加,但是基底表面变得更为粗糙。另一方面,阳极电压太小时,有横向刻蚀现象产生,不利于提高发射体的场增强因子。此外,在二极管结构中初步测试了LaB6尖锥场发射阵列的电流发射特性,在真空度2×10-4 Pa、极间距离0.1 mm、阳极电压900 V下,发射电流达到13 mA。  相似文献   
643.
郑华靖  蒋亚东  徐建华  杨亚杰 《化学学报》2010,68(16):1661-1667
采用修饰Langmuir-Blodget(LB)膜法以二十烷酸(AA) LB膜为模板, 通过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单体在LB膜亲水基团间聚合, 制备了AA/PEDOT复合LB膜. 实验分析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层状有序结构, 并进一步研究发现EDOT在AA多层膜中的聚合破坏了原有LB膜的有序性, 这与聚合过程对层状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有关; 研究了薄膜导电性能, 发现AA/PEDOT多层膜的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变化产生突变, 这与多层膜中导电通道的“渝渗”有关, 在有效导电网络连通后电导率发生了突变. 测试结果还表明AA/PEDOT膜导电性明显优于PEDOT旋涂膜和十八胺-硬脂酸/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ODA-SA/PEDOT-PSS)复合膜.  相似文献   
644.
A vacuum ultraviolet VUV spectrometer wit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s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ectrometer has been calibrated in situ by using the VUV bremsstrahlung continuum radiation of the HL-2A plasma.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two gratings were given. The absolute density profile of carbon radiation was thus obtained based on the absolutely radial profile measurement of carbon radiation.  相似文献   
645.
张巍  于军胜  黄江  蒋亚东  张清  曹康丽 《中国物理 B》2010,19(4):47802-047802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composed of a novel fluorene derivative of 2,3-bis(9,9-dihexyl-9H-fluoren-2-yl)-6,7-difluoroquinoxaline (F2Py) were fabricated, and exciplex emi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vice. To depress the exciplex in an OLED for pure colour light emission, 4, 4'-N,N'-dicarbazole-biphenyl (CBP) was inserted as a separator at the donor/acceptor interfa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ce without the CBP layer emitted a green light peaking at 542~nm from the exciplex and a shoulder peak about 430~nm from F2Py. In contrast, the OLED with CBP layer emitted only a blue light peak at about 432~nm from F2Py. Device efficiencies were calculated by a simulative mode in an injection controlled type mechanis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iplexes yield much lower quantum efficiency than excitons. The device with CBP has a higher power efficiency as no exciplex was present.  相似文献   
646.
为应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巨大变化,追求高效绿色能源技术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通常,电化学水分解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能量转换策略之一.氧气释放反应(OER)作为水分解的必要过程依赖于低成本高效电催化剂的发展.目前,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铱/氧化钌)被认为是碱性溶液中最高效的OER催化剂.然而,高成本、稀缺性和不稳定性阻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成本低廉且高效的OER电催化剂成为现今工作的重点.以过渡金属为基础的催化剂因其天然丰度、较高的催化活性、低廉的成本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包括氢氧化镍、氧化镍、硫化镍、磷化镍等在内的镍基化合物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工作对镍基材料进行优化来增强其电子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OER催化性能.但是,这些非阵列的镍基材料由于物质团聚导致反应活性位点被覆盖,??g?遫圃?h??圃???遫圃????圃}圃j?遫圃????}圃悍?遫圃?h??圃肍???遫圃f???灚圃肏?遫圃??悐?肐????遫圃同时平面或者粉末状的结构使得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有限,因而催化性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无粘合剂的3D多孔镍结构通过增加可接触面积和电化学活性位点来改善电催化活性,交联结构也为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提供了更丰富和更短的传输通道,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催化性能的提高.本文通过简便的一步电沉积方法合理地设计了具有交联多孔结构的3D镍阵列作为碱性溶液中自支撑的高效OER电催化剂.SEM图清晰地展示了3D多孔镍阵列的形貌特征.3D镍与基底结合紧密且均匀有序地生长,表现出高度交联分支的多孔结构,样品由许多直径为0.5–1.5μm的镍颗粒构成,阵列的孔洞直径为5–10μm.对3D多孔镍阵列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TEM和XRD对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物相的进一步表征,发现镍分支由200–40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晶面间距、电子选区衍射和XRD图谱确定合成了镍的纯相,并与泡沫镍的形貌和物相进行了对比.样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与泡沫镍相比, 3D多孔镍表现出优越的OER电催化性能,具有较低的过电位(50 mA cm~(–2)时为496 mV)、较小的Tafel斜率(43m V dec~(–1))、较小的电阻、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及碱性溶液中的长期稳定性(24小时后无衰变).同时,我们在对3D多孔镍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合理设计策略可为其他先进3D多孔材料的构建以及电催化剂的改进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7.
采用改进的垂直布里奇曼(MVB)法并引入籽晶生长技术,成功生长出直径60mm,单晶体积超过200cm3的CdZeTe(CZT)晶锭.根据CZT 晶片在近红外(NIR)波段的透过谱,由截止波长推算Zn组分在晶片中的平均含量,进一步的拟合得出晶体生长过程Zn沿晶锭轴向分凝因数约为1.30;分析了晶片在中红外波段内的红外透过率,发现波数在2000~4000cm-1内透过率平直且较高,超过60;,而从2000cm-1到500cm-1随波数的减小透过率急速下降至零;由钝化后的Au/CZT晶片的I-V曲线,计算得到生长态CZT晶片的电阻率ρ达到1.8×109~2.6×1010Ω·cm.  相似文献   
648.
金亚东  徐森林 《数学研究》2006,39(3):223-228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在de Sitter空间中具有非负常值的第r个平均曲率的紧致的类空超曲面.我们证明了在合适的条件下紧致的类空超曲面是全脐的.  相似文献   
649.
在BaF2中掺入1% mol的BaF3结晶出BaF2(La)晶体,经测试,此晶体闪烁发光快成份的强度比纯BaF2晶体不减弱,而发光慢成份被抑制约4倍,耐辐照能力可以达到106rad,表明新晶体有希望满足未来高能物理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0.
本信试图指出欧阳亮在数学进展(1963第6卷第3期)上所发表的“关于双曲型方程的狄里赫利问题的两点注记”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与欧阳亮同志商榷。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取最简单的方程(1)(实际上,比欧阳亮所提出的方程更为一般的双曲型方程也是如此),并且力求明显,易看出问题。考虑方程欧阳亮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证明了下述问题的解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