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化学   5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蒋威  郑祖庥  徐建华 《数学杂志》2001,21(4):425-428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退化时滞微分系统,本文应用算子理论和Gronwall引量等,讨论了其解的指数估计问题,并给出指数估计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2.
徐建华 《物理学报》1988,37(10):1715-1717
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在VAl3中四方相D022在能量上比立方L12相优越,并与实验结果一致;且D022相在EF处的状态密度值比L12相的相应值小两个数量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3.
用自洽LMTO方法计算了VPd_3化合物(Cu_3Au结构)的电子结构及XPS谱。 计算所得状态密度与Williams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然而,与他们预言VPd_3是具有1.4μ_B磁矩的铁磁体结果不同,由电子结构算得的Stoner参量为1.04,表明它很可能是一种巡游电子弱铁磁体。这与Burmester等人在低温下未测得VPd_3有任何铁磁序的结果的分歧尚待讨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综述了高Tc氧化物超导体(La_2CuO_4及YBa_2Cu_3O_(7-8)的(计算)电子结构。本文基于Freeman教授研究组的工作。 (1) 体心四方结构的La_2CuO_4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La_2CuO_4的电子结构由在正方形Cu-O平面内的Cu3d-O2p相瓦作用所控制。存在一个沿[110]方向|q|=2k_F(强的)迭套的Fermi表面,它导致了电子驱动的结构失稳,以及在电子状态密度上的VanHove对数奇性。此种Fermi面的迭套被认为是引起了(Peierls 2k_F)失稳性,从而解释了La_(2-x)M_xCuO_4由四方结构到正交结构的相变。 (2) 如同在La_(2-x)M_xCuO_4中的情况一样,具正交结构的YBa_2Cu_3O_(7-8)的电子结构由Cu-O间的相互作用所支配;同时存在着二维及一维的Cu3d-O2p相互作用为YBa_2Cu_3O_(7-8)电子结构的特征。YBa2Cu_3O_(7-8)在E_F处的状态密度值低于La_(2-x)M_xCuO_4的相应值,在YBa_2Cu_3O_(7-8)中的Y或Ba原子作用如同一电子的施主。  相似文献   
2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 G(2d,2p)水平上研究了五重态和三重态的Fe与单重态CH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三重态和五重态上的势能面非常相似,都经过两个过渡态(TS1、TS2)和三个中间体(FeCH2、HFeCH、H2FeC),五重态和三重态势能面在形成中间体FeCH2前发生交叉,整个反应沿三重态路径进行,最后得到三重态的FeC和H2.该反应是一个四步反应,其中由HFeCH到H2FeC的反应步骤为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反应的活化能为176.3 kJ/mol.  相似文献   
26.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出RbLn2F7(Ln=Gd,Y,Er,Yb和Lu),均为六方RbEr2F7型结构。掺杂Eu^3+离子样品的光谱表明水热产物中氧杂质含量极低。在RbGd2F7:Eu^3+(0.5mol%)的激发光谱中只观测到Gd^3+离子f-f跃迁,Eu^3+离子的激发跃迁很弱。激发Gd^3+离子到^6IJ能级后,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Gd^3+离子与Eu^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Eu^3+离子的^5D0→^7F1和^5D0→F2跃迁发射较强,表明稀土离子在六方HbLn2F7中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  相似文献   
27.
我在“压强”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点滴体会①徐建华(桂林市十二中桂林54100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多方面的,现仅以压强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8.
合成20种新的N-异丙基-S-丙基-N′-取代-N′-苯磺酰基硫(醇)代磷酰二胺酯化合物Ⅰ、Ⅱ。合成Ⅰ时,还分离出3种新的环状磷酰二胺酯内酯化合物Ⅲ,经~1HNMR、元素分析及MS证明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电生理测试表明,Ⅰ、Ⅱ类化合物对果蝇幼虫种经通道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9.
徐建华  胡常伟 《化学学报》2006,64(16):1622-1626
使用密度泛函的B3PW91方法研究了Ni2+离子与二肽的相互作用, 优化了各种可能复合物的三重态、五重态和单重态. 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配合物的基态为三重态, 基态复合物基本上是以二肽分子中碳链上的两个O原子和末端N原子形成的二齿或三齿配合物. 在气相中基态的最稳定复合物构型为三配位的3I, 而在溶液中为两性离子配合物3VIII. 在配合过程中, 静电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 三重态的配位过程中配体的电子主要转移到空3d轨道和4s4p上而五重态中配体的电子主要转移到单占据d轨道上, 导致自旋密度转移到配体上去. 溶剂化过程中, 溶剂与溶质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合成了一组DMIT衍生物,其中两个化合物完成了晶体结构测定,讨论了化合物的合成条件,结构与谱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