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396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张娇蛟  钱扬义  谢敏 《化学教育》2012,33(9):109-112,122
通过对不同学校在职中学化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们对喷泉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情况存在争议。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并借助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了氨的喷泉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分析了氨气充入量、烧瓶容积和实验流程等对内压变化的影响。希望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气压变化曲线的分段分析,帮助中学师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氨的喷泉实验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42.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type vortices over topography are assumed to be the axisymmetrical and thermal-wind balanced systems, which are solved as an initial value problem of a linearized vortex equation set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The roles of th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ing, friction, and topography in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type vortices are analyzed. The radial velocity, vertical velocity, azimuthal velocity, and the unstable growth rate including the topography effects are obta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low and the topograph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system. The analysis of the topography term indicates that, in the up-slope side of the mountain, the radial inflow and the vertical ascent forced by the mountain can intensify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type vortex and increase the unstable growth rate. However, in the lee side of the mountain, the radial inflow and the vertical descent forced by the mountain can weaken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type vortex and decrease the unstable growth rate of the polar low and tropical cyclone system.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polar low observed over the Japan Sea on 19 December 2003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to verify this theoretical result.  相似文献   
643.
结合建构主义观点,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基于手持技术环境的"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研究性学习实例,提出手持技术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探究工具与认知工具帮助学生建构对化学概念及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44.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基于手持技术环境的“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堂教学实例,提出手持技术可作为课堂探究工具与学习认知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及原理。  相似文献   
645.
We demonstrate a passively a Z-folded resonator. Using device, we achieve stable cw average output power under cw mode-locked Nd:LuVO4 laser operating on the quasi-three-level at 916nm with a semiconductor saturable absorber mirror (SESAM) as the passive mode-locking mode locking with 6.7ps pulse duration at repetition rate of 133 MHz and 88mW the pump power of 17.1 W.  相似文献   
646.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1》3个版本教科书插图修改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的插图修改方式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教科书插图修改全面、到位,能够关注细节,提高了插图的教学功能和教科书的质量,对教科书插图的后续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7.
发展建立新型的高通量分析方法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海量组分检测的关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分析方法,能以微阵列形式实时检测研究各种分子作用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多功能高通量研究平台。本文对SPRI的基本原理、在膜性能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以及新的技术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评述,着重讨论了SPRI的最新发展水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8.
从3种期望维度(“教师支持”、“教学互动”和“学业反馈”)、性别两个方面分析初三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差异,考察教师期望、性别对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教师期望和性别两种因素对化学学业成绩预测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初三学生知觉到的来自化学教师的期望偏低,维度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相比于性别差异,教师期望对学生化学成绩的预测作用更大,其中“教师支持”维度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49.
利用SPR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为探针构筑手性识别传感膜,开展了对L-和D-苯丙氨酸以及L-和D-色氨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与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都存在明显的动力学差异。动力学数据进一步显示两种蛋白与每种氨基酸L-型异构体的亲和力均大于D-型。  相似文献   
650.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因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被受广泛关注。荧光探针由于具有快速高效检测重金属的特性,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荧光探针在结构上包括对待测物质起识别作用的受体和能产生信号响应的荧光体,并逐步形成了内在型、共轭型、系综型和模板辅助自组装型等四种结构类型。近年来,基于受体和荧光体在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自组装而形成的胶束自组装型荧光探针因结构简单、易于制备、能直接应用于水环境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以对铜离子具有优异结合性能的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TCA)为受体,以芘、荧蒽、蒽、菲、苝等分子为荧光体,通过表面活性剂胶束自组装制备针对Cu2+检测的胶束自组装型荧光探针,采用参比法测定了胶束自组装荧光探针的荧光量子产率,采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同时通过计算荧光猝灭率分别考察了荧光体种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该探针的Cu2+检测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100(TX-100)、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等三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探针荧光体的荧光量子产率产生了明显影响,测得的荧光探针荧光量子产率介于0.25~0.47,且三者逐渐增大,说明表面活性剂改变了胶束内荧光分子芘所处微环境的极性,且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环境极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微环境极性的增强对极性更大的激发态芘具有更强的稳定作用。而受体TCA的加入对荧光体所处微环境极性影响较小,未对荧光量子产率产生较大影响。但TCA的加入使探针的胶束聚集数明显减少,这归因于具有两亲性的受体TCA分子通过胶束自组装进入并分散在表面活性剂分子层中,形成共胶束结构,从而改变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集状态。荧光体变更对荧光探针的Cu2+检测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条件下,以荧蒽、蒽、菲作为荧光体的探针检测Cu2+所得到的荧光猝灭率远高于芘、苝,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荧光体在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辐射跃迁所释放能量不同,其能量与受体TCA识别Cu2+所需能量之间的匹配度越高,荧光猝灭率越大。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能明显提升荧光探针检测性能,当非离子/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型复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比例分别为7∶3和1∶1时荧光猝灭率达到最大值,且均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时的荧光猝灭率。这说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最佳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但均有效地增强了受体与荧光体的分散性及自组装性能,提高了对Cu2+的检测性能。研究结果将为新型胶束自组装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