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0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7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81.
张建军  孔繁祚 《化学学报》2002,60(1):150-156
以1,2-O-亚乙基-4,6-O-亚苄基-β-D-甘露糖(2)和2,3,4,6-四-O-苯甲酰基-α-D-甘露吡喃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3)为基本原料,经一些简单的化学转换和选择性的糖基化反应,得到了甘露核心五糖及其异构体。  相似文献   
282.
本文在对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AgGaS2的DTA谱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AgGaS2的结晶习性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Bridgman-Stockbarger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出新的三温区立式炉,炉内温度梯度达到生长晶体的要求.根据自发成核的几何淘汰理论,针对AgGaS2的结晶特点,设计出适宜的石英生长安瓿,形状能够满足AgGaS2晶体结晶习性的需要,成功地生长出完整性较好的尺寸达10mm×25mm的AgGaS2单晶体.  相似文献   
283.
以5-溴-2-甲氧基-1, 3-苯二甲醛与二乙烯三胺通过[2+2]缩合,合成了一个新的六氮杂二十四元大环配体, 并在[Cu(CH3CN)4]ClO4存在下生成Cu(I)大环配合物, 然后在空气(或氧气)中氧化, 得到了新的大环双核Cu(II)配合物, 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1H NMR谱等方法鉴定了氧化产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Cu(I)配合物氧化过程中,能使配体环上的一个甲氧基发生断裂, 形成苯氧桥和水桥联的Cu(II)配合物。在木质素酶等单加氧酶的氧化过程中也伴随着氧化去甲基作用。本文首次用大环配合物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 并测定了氧化反应中的吸氧量和吸氧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84.
水合盐的几种脱水过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差热/热重联机 (DTA/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测定几种盐(Na2SO4·10H2O、CuSO4·5H2O、Na2S2O3·5H2O)的失水过程 ,对水合盐脱水过程几种可能的类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低温 (100℃以下 )水合盐脱水有两种类型 ,一种直接失去气态水 ,另一类先脱去液态水再进一步变为气态水。并从热力学上理论分析两类脱水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5.
多元醇固-固相变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4种多元醇在4000 ̄450cm^-1范围内的IR光谱,分析了羟基的伸缩振动和面外变形振动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DSC对多元醇固-固相变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6.
由氟哌酸根与过渡金属Co(Ⅱ),Ni(Ⅱ),Cu(Ⅱ),Zn(Ⅱ)的氯化物合成了四个未见报道的固态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287.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wo new ribbon-like structures, [Cu(C14H9O4)-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se structures were constructed by mixed ligands.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form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while the weak interactions extend the framework into a secondary structure. The whole structures of them are governed by collaboration of the strong and weak interactions.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17.0485(3), b =1 1.0558(3), c = 22.7623(4) A, β = 102.465(1)°, V = 4189.2(2) A3, Z = 4, Mr = 915.44, Dc = 1.451g/mL, F(000) = 1900 andμ(MoKα) = 0.587 cm-1. The final R and wR are 0.0030 and 0.1022,respectively for 303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Compound 2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1.5963(4), b = 11.7004(5), c = 17.1254(5) A,β = 95.620(1)°, V =2312.4(1) A3, Z = 4, Mr = 556.35, Dc = 1.598 g/mL, F(000) = 1132 andμ(MoKα) = 0.912 cm-1The final R and wR are 0.0431 and 0.1050, respectively for 2629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相似文献   
288.
速度交叉效应对摩擦副表面润滑剂迁移及润滑状态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表面速度异向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装置,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改变两固体表面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夹角ε,研究了该角度变化对润滑油膜及油池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呈一定夹角时,部分润滑剂再分配至接触区参与成膜;由于润滑速度交叉行为导致润滑剂横向运输效果增强,限量供油条件下的润滑状态改善.此外,低供油量(0.1μl)限制了速度交叉效应的润滑增效性,产生的低油池边界减弱了两侧润滑剂的有效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