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9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2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291.
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及环己胺合成SiO2-Al2O3复合氧化物,并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VOx/SiO2-Al2O3催化剂。采用XRD、SEM、TEM、XPS、NH3-TPD、N2物理吸/脱附等手段对此催化剂和复合氧化物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由表征结果可知钒活性中心能够高分散于此复合氧化物表面,VOx/SiO2-Al2O3催化剂呈现层片积雪状;当钒的含量为4%时,催化剂中V4+含量最大且总酸量契合于此反应所需要的催化酸环境。探究了4%VOx/SiO2-Al2O3催化剂对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基于高分散活性中心、V4+含量最大及载体酸性环境等优点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苯转化率为48.1%,苯酚选择性为99.6%。  相似文献   
292.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沉积制备金属Pd膜、LaNiO3单层膜和Pd/LaNiO3复合薄膜,利用XRD,SEM,EDS能谱、四元探针和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退火处理和表面覆Pd对Pd/LaNiO3复合薄膜电极的相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电学以及电化学储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00℃退火1 h后,LaNiO3薄膜具有结晶度较佳的钙钛矿型菱方结构组织和最小的电阻率(0.79 mΩ·cm),退火温度高于800℃后,LaNiO3菱方型结构组织开始分解,电阻率增加。LaNiO3薄膜在空气中退火后其表面化学吸附氧转变为晶格氧,导致LaNiO3薄膜氧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碱液中金属Pd膜具有良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其最大放电容量为130 mAh·g-1。退火态LaNiO3单膜电极放电容量很小(27 mAh·g-1),当表面覆Pd后退火态LaNiO3/Pd复合薄膜电极放电容量增加至181 mAh·g-1,扣除其表面Pd膜吸氢容量后LaNiO3薄膜电极的实际放电容量最高达到400 mAh·g-1。LaNiO3表面镀Pd后能极大改善和提高LaNiO3薄膜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储氢容量。  相似文献   
293.
四象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通过4个象限电势的变化可算出光源的位移.使用四象限探测器测量了光源横向和纵向的位移,分析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并给出了修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四象限探测器测量位移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时间响应,纵向测量的灵敏度比横向测量的灵敏度低.  相似文献   
294.
由于激光全息技术进行物理测试时具有图像直观、信息量大、非接触测量、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同轴Fraunhofer全息技术记录微射流粒子场的实验装置由激光器、爆轰实验装置、4F传像系统、记录系统、时问同步系统等组成。爆轰实验装置为一可抽真空的爆炸容器,其目的是为了产生一个微射流粒子场,实验研究中在铜飞片上打一些小坑,当冲击波到达时小坑中将能产生微射流;脉冲宽度为10ns的记录用激光器可以将直径为几十微米、运动速度为每秒几千米的微射流粒子场瞬间“冻结”,从而获得清晰的全息图像;通过调节DG535精密数字延迟脉冲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延迟时间,控制脉冲激光器出光和爆轰实验装置爆炸的时间,从而达到产生运动粒子场和脉冲激光束到达时间的同步。通过同步调节延迟时间,可以获取同一空间不同时刻的粒子场信息。对拍摄的全息图经过线性处理后在连续YAG陪频激光器下再现,将再现获取的信息利用CCD相机储存在计算机上,对图片进行处理可以获取运动粒子场的分布、粒子的大小、粒子的质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295.
新题征展(66)     
A题组新编1.已知⊙C:(x+3)2+y2=R2(R>0)和⊙D:(x-3)2+y2=1,动圆M与⊙C,⊙D均相切,圆心M的轨迹为E.(1)当R=1时,E的方程是;(2)当R=3时,E的方程是;(3)当R=5时,E的方程是;(4)当R=7时,E的方程是;(5)当R=9时,E的方程是.2.已知:椭圆:x225+y216=1,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点A(1,m),点P为椭圆上动点.(1)当m=5时,|PA|+|PF2|的最小值是;(2)当m=1时,|PA|+53|PF2|的最小值是;(3)当m=1时,|PA|+|PF2|的最小值是.3.△ABC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1,2),C(1,0),点P(x,y)在△ABC内部及边界运动,(1)z=ax-y取最小值的唯一最优解是(-1…  相似文献   
296.
张文  王强  唐子旭  秦广杰  李健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67-173
机器学习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在线虚假评论识别的准确率,然而现阶段机器学习模型缺少足够量的已标注数据来进行模型训练。本文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提出了评论数据集扩充方法GAN-RDE(GAN-Review Dataset Expansion)以解决虚假评论识别中模型训练数据贫乏问题。具体而言,首先将初始评论数据划分为真实评论数据集和虚假评论数据集,使用真实评论数据集和虚假评论数据集分别训练GAN,生成符合真实评论与虚假评论特征分布的向量。然后将GAN训练得到的符合评论特征分布的向量与初始评论数据集的特征词词向量矩阵进行合并,扩充模型训练数据。最后,利用朴素贝叶斯、多层感知机和支持向量机作为基础分类器,对比数据扩充前后虚假评论识别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GAN-RDE方法扩充评论数据集后,机器学习模型对虚假评论识别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97.
建立聚氨酯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方法。泡沫塑料预处理:用5%NaOH溶液浸泡60 min,再用10%HCl溶液浸泡120 min。金矿样品用王水溶解,再用预处理的泡沫塑料吸附其中的金,灰化后用王水溶解,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测定。金的质量浓度在0.00~20.00μg/m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的检出限为9.9 n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5%~3.99%(n=10),用该法测定金矿石国家标准物质,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地质样品中金的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98.
研究了一种以生物质裂解油为原料制备氢气和生物燃料的催化转化过程。该过程包括生物油催化裂解制备氢气和生物合成气,合成气的调变,烯烃聚合和费脱合成耦合制备生物燃料。在优化反应条件下,氢气产率达到120.9 g H2/(kg bio-oil),烯烃聚合-费脱合成耦合反应形成的生物燃料产率达到526.1 g/(kg bio-syngas)。基于产物分析和催化剂特性表征,探讨了生物燃料合成过程中的反应路径和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99.
用TAM air微量热仪测定了新合成的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RE(Hsal)2•(tch)•2H2O (RE=La, Sm; Hsal=C7H5O3; tch=C4H6NO2S)在37.00 ℃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 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作用下, 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最大发热功率Pmax、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 即稀土配合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也称为Hormesis效应. 配合物La(Hsal)2•(tch)•2H2O和Sm(Hsal)2•(tch)•2H2O的半抑制浓度cI,50分别为7.60和1.62 mg•L-1. 即配合物Sm(Hsal)2•(tch)•2H2O的抑制效果优于La(Hsal)2•(tch)•2H2O.  相似文献   
300.
采用双模板法,向正硅酸甲酯的水解体系中同时引入聚乙二醇和三嵌段共聚物,成功制备出具有双连续大孔、同时孔壁中分布着有序介孔的复合孔结构硅胶独石材料. 产物的比表面积高达880 m2/g, 大孔孔径为0.2~5 μm, 介孔高度集中地分布在 5 nm. 结合物理吸附、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发现合成条件如原料组成、反应温度和pH值等对反应体系中凝胶化转变和相分离发生的相对速度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产物复合孔结构的生成. 此外,通过对合成条件的优化,一方面增强了无机骨架的强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湿凝胶干燥过程中的毛细管压力降,有效缓和了凝胶结构在干燥过程中的开裂和变形,使复合孔结构硅胶独石在厘米尺度内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