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271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1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们用扩散分子束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丙酮在XeCl准分子激光辐射下的多光子电离和碎裂行为。实验表明丙酮没有产生母体离子峰(m/e=58), 只给出m/e=43和15两个峰, 分别对应于丙酮光解所产生的两个碎片CH_3 CO和CH_3。其离子信号(1)分别与激光强度(Ⅰ)的3和3.6次方成正比。分析表明离子是由中性碎片电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Co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络合物催化剂 ,以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催化体系下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性 ,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研究发现 ,Co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适合于中高分子量聚醚的合成 ,但是碱性起始剂起阻聚作用 ;在该催化体系下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不饱和度很低 (<0 .0 14meq g) ,分批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Mn Mw <1.4 ) ,而一步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1 3C NMR分析表明聚合物主链具有无规立构分布的特点 ,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 尾方式 .聚合过程中活性链与非活性链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交换反应 ;虽然聚合反应有终止 ,但与聚合物链长没有关系 ,聚合物链的终止是可逆的 .  相似文献   
13.
吸电子取代基(2-硝基)金属卟啉的轴向加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卟啉环上具有吸电子取代基(—NO_2)的四苯基卟啉[H_2TP(2-NO_2)P]的Zn、Ni、Cu、Co、Mn、Fe的配合物与一系列含N有机碱的加合作用,测定了加合常数、加合分子数,总结了吸电子基团对金属卟啉的轴向效应以及中心金属离子和卟啉环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使由Alhassid与Levine所提出的动力学李代数方法(简称A-L理论)能适用于更多的散射体系,在h(∞)中引入了有效集合C(有限维)的概念.按照微扰理论的意义,C中的代数元所对应的群参量是较低次微扰的结果,而不属于C的代数元所对应的群参量则相当于较高次做扰所产生的修正结果.因此可以近似地利用C来代替h(∞).这样,不仅简化了计算程序并且对于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散射过程的计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限维李代数方法处理了在BC分子能谱中含有二级与三级非简谐项的散射体系A+BC的平-振能量传递问题,获得了散射过程的含有主要动力学参量的跃迁矩阵元和跃迁几率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VOCl_3/Et_3Al_2Cl_3为催化剂,在CCl_4溶剂中进行乙烯共聚反应。在聚合过程中,发生一异常的颜色突变现象。颜色突变后,体系催化聚合生成分子量很低的产物。从聚合物的结构表征及机理探讨表明:颜色突变后,体系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催化机理发生了转变——由配位机理转变为阳离子机理。  相似文献   
17.
18.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来研究取代苯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对于给定的PPP模型(Pariser-Parr-Pople)哈密顿量, 生成了一个动力学李代数. 依据这些代数元构造出演化算子作为群参数的函数, 通过求解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能够得到这些群参数. 再按照统计力学中的密度算子公式给出取代苯分子体系偶极矩的统计平均值. 于是导出二阶极化率的表达式. 与其他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这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在预言有机共轭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上同样有用.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十年来,对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和表征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其中尤以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研究得更多。Milkovich等用阴离子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端基的大分子单体。本文采用实验要求比阴离子简单的阳离子聚合方法,用对-氯甲基-β-溴乙苯和三  相似文献   
20.
<正> 用大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体共聚是七十年代初才出现的合成接枝共聚物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共聚合反应而不是接枝反应同时形成主干及支链。这种接枝共聚物由于形成支链的大分子单体是预先合成的,其分子量分布较窄,又可调节控制,所以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支链长短比较均一,副反应较少,链结构比较明确,因此也易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