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55篇
化学   651篇
晶体学   72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92篇
物理学   7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work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f-steepening(SS) effect on the soliton spectral tunneling(SST) effect in a 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 with three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s. Interestingly, the spectral range and flatness can be flexibly tuned by adjusting the SS value. When the SS coefficient increases, the energy between solitons and dispersion waves is redistributed, and the red-shifted soliton forms earlier in the region of long wavelength anomalous dispersion. As a consequence, the SST becomes more obvious. The findings of this work provide interesting insights in regard to the impact of the SST effect on tailored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72.
73.
格雷码辅助相移技术可以实现具有较强鲁棒性与抗噪能力的三维(3D)形貌测量。为解决由待测物体不均匀的表面反射率、噪声和物体运动等因素造成的级次边沿误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错位格雷码的动态3D形貌测量方法。将传统格雷码图案在投影前预先移动半个条纹周期得到错位格雷码图案,再采用传统格雷码解码方法对二值化后的错位格雷码图案解码,可得到与截断相位完全错开的解码结果。对该解码结果进行修正后即可利用得到的正确的相位级次辅助截断相位成功展开。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引入了一个虚拟相位平面以进一步拓展投影条纹周期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使用N帧格雷码图案的情况下,可以编码周期数为2N+1的投影条纹进行3D测量,其无需任何附加图案即可避免级次边沿误码问题,并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复杂动态场景的3D重建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以2381 frame/s的速率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速的3D形貌测量。  相似文献   
74.
75.
徐仲  黄政阁  陆全 《应用数学》2015,28(3):692-700
非奇H-矩阵在数学物理、控制论、电力系统理论及经济学等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利用矩阵逆元素估计、矩阵的逐次降阶法及递归,给出严格对角占优矩阵、广义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等几类非奇H-矩阵的行列式上下界的估计式.改进了已有的一些相关结果,并用数值算例说明文中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以邻苯二胺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釜法一步制备凹形树突状PtC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tCu NCDs)。PtCu NCDs在电催化甲醇氧化(MOR)的应用中表现出非常高的活性和很强的抗有毒中间体作用。PtCu NCDs对于甲醇氧化的质量活性为(0.53 A·mg-1 Pt)是商业Pt/C(0.26 A·mg-1 Pt)的2.04倍。从比活性的CV曲线图对比发现PtCu NCDs(1.07 mA·cm-2)是商业Pt/C(0.55 mA·cm-2)的1.95倍。而且,PtCu NCDs(2.76)比商业Pt/C催化剂(1.02)表现出更高的If/Ib比值。这些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可能归功于PtCu NCDs特殊的凹形树突状形貌。  相似文献   
77.
成功制备了新型 Zn(Ⅱ)金属有机骨架(MOF)[Zn2(Hdepa)(dya)2]n (1)(H5depa=2,2'',3,4'',5-二苯醚五羧酸,dya=2,2''-二吡啶胺)。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MOF 1 由 2 个 Zn2+离子与 1 个 Hdepa4-离子和 2 个 dya 分子连接组成,通过氢键形成三维骨架。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IR表征了配合物1的相纯度。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和热稳定性,1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能够作为荧光传感器检测苯甲醛(BZH)、四环素(TC)、2,4,6-三硝基苯酚(TNP)、氟啶胺(Flu)、Cr2O72-和Fe3+。此外,通过荧光寿命分析了Fe3+、TC、BZH对MOF 1的荧光的猝灭过程,通过能量转移研究了Fe3+、Cr2O72-、TNP、TC、BZH和Flu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78.
以醋酸锌、异烟肼(INH)、2-氨基吡啶(2-APy)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合成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CH3COO)2(INH)]n1),[Zn(CH3COO)2(2-APy)]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聚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14 44(17)nm,b=0.161 86(3)nm,c=0.871 75(16)nm,β=96.181(3)°,V=1.282 8(4)nm3,Z=4;配聚物为2D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通过氢键弱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3D超分子结构。配聚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747 0(4)nm,b=0.814 5(5)nm,c=1.895 7(11)nm,α=88.276(8)°,β=86.202(8)°,γ=84.334(8)°,V=1.144 9(11)nm3,Z=2;配聚物2为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2分别在最大波长382.6和367.5 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79.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多孔软硬磁Ni0.5Zn0.5Fe2O4/SrFe12O19复合纤维,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对复合纤维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软硬磁质量比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下制备的复合纤维具有立体多孔结构,软硬磁质量比为1∶3时,复合纤维的比表面积达到55 m2·g-1。吸波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吸波剂涂层厚度为3.5 mm时,复合纤维在10.6 GHz处反射损失(RL)值达到-31.9 dB,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RL值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达到10.5 GHz,覆盖了整个X波段(8.2~12.4 GHz)和Ku波段(12.4~18 GHz),显示出优异的宽波段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80.
采用改良的Stöber法制备粒径约为200 nm的单分散球形SiO2颗粒,以此为内核,分别通过液相沉淀法和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包覆形式不同的新型SiO2/Co3O4核壳式纳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拉曼光谱分析(Raman)、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考察SiO2/Co3O4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探讨不同包覆形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SiO2/Co3O4复合物分别为层包覆和粒子包覆,比表面积大,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子包覆形式的SiO2/Co3O4对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使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110 ℃,放热量增加了662 J·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