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34篇
  免费   11058篇
  国内免费   18889篇
化学   39912篇
晶体学   2371篇
力学   4293篇
综合类   2156篇
数学   8992篇
物理学   27257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1885篇
  2021年   1886篇
  2020年   1856篇
  2019年   1804篇
  2018年   1683篇
  2017年   2583篇
  2016年   1975篇
  2015年   2797篇
  2014年   3373篇
  2013年   4523篇
  2012年   4515篇
  2011年   4708篇
  2010年   4802篇
  2009年   4874篇
  2008年   5520篇
  2007年   4814篇
  2006年   4766篇
  2005年   4198篇
  2004年   3226篇
  2003年   2467篇
  2002年   2519篇
  2001年   2552篇
  2000年   2471篇
  1999年   1516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691篇
  1996年   661篇
  1995年   565篇
  1994年   631篇
  1993年   564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340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35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221篇
  1986年   185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124篇
  1983年   143篇
  1982年   116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6篇
  1971年   1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以水作为理想流体,考虑到水头损失和孔口缩流效应,对小孔流速实验涉及的容器排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得出了圆柱形容器排水时间的解析解,分析了排水时间和自由液面速度、流量系数之间的规律,提出了排水时间的等效性.实验上,加工了底部开有不同小孔的大型圆柱形容器,测量了容器排水时间随液面高度的变化关系,借助实验结果计算了流量系数值,验证了容器排水时间的等效性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2.
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是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束放疗研究的重要基础,可为空间环境下人员的危险性评估以及质子治疗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加速器建立相应的生物样本辐照技术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提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最近建立的100 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提供的中能质子束流为目前国内能量最高,特别适合用于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治疗相关研究。本研究中,利用在束和离线等多种手段建立了中能质子束流诊断和剂量测量方法,对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照射野大小、均匀性等束流品质以及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对光子剂量响应好的LiF(Mg, Ti)热释光探测器,对90 MeV质子同样具有良好的剂量响应关系,可作为中能质子剂量准确性评估的手段之一。在5.0 cm×5.0 cm照射野范围内,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束流的均匀性好于90%,在线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好于93%,束流品质和剂量测量条件基本满足辐射生物学的要求,可为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3.
Mixed-graft block copolymers (mGBCPs) consist of two or more types of polymeric side chains grafted on a linear backbone in a random, alternating, or pseudo-alternating sequence. They can phase-separate with the backbone serving as the interface of the blocks, and the side chains dominate their self-assembly behavior. mGBCPs are an accessible polymer architecture for exploring the idea of encoding polymer properties through the macromolecular architecture, as there are two distinct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at can be tuned: the backbone and the side chains. In this Concept articl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synthesis of mGBCPs is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synthetic method are noted. The self-assembly of mGBCPs is also discussed where possible. Finally,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mGBCP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44.
乔洋  张盛  刘少伟  王猛 《实验力学》2020,(2):287-299
裂纹前端的断裂过程区是引起岩石非线性断裂及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砂岩开展了三点弯曲梁实验,获得观测区域高精度的全场位移和应变数据,根据断裂韧带区域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变的分布特征,结合裂尖岩石颗粒变化的微观分析,提出采用裂纹尖端水平位移波动性和水平应变突变性所得到的波动系数和水平应变突变值,确定断裂过程区形状和临界尺寸的方法。结果表明:砂岩断裂过程区的形状为不规则的狭长带状区域,断裂过程区的临界长度为11~13mm,临界宽度为1.58~2.36mm。断裂过程区区域内形变在趋向裂尖时呈指数增加,但其单位区域内的形变增量呈波动状态。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岩石断裂过程区的范围,有助于分析岩石的非线性断裂特性。  相似文献   
45.
46.
设计了以Co基非晶丝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探头,多谐振荡励磁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且对该磁场测量仪进行了标定。  相似文献   
47.
聚山梨酯80又名吐温80,为一种亲水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中常用的辅料,作为增溶剂和澄清剂广泛用于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聚山梨酯80的质量和应用愈加受到重视,有研究认为其加入可能引起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加。为避免超量使用,有必要对该辅料的投料加以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测定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分子排阻-蒸发光散射检测法(SEC-ELSD)、液质联用法(LC-MS)直接测定,也可以水解后法经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或气相色谱法(GC)间接测定。但由于聚山梨酯80为聚氧乙烯聚合数目不同的混合物、不同厂家生产的聚山梨酯80化学组分及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难以采用统一的转换公式或对照品准确定量。此外,中药注射剂的复杂基质造成的假阳性干扰也对定量提出了挑战。为解决以上问题,以生脉注射液为例,提出基于吸收系数的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含量测定新方法。优化检测波长、显色剂种类、液液萃取过程振荡和静置时间,在6个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聚山梨酯80-硫氰酸钴配合物的吸收系数(E1%1 cm)为104.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生脉注射液稀释10倍后,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 mL,精密加入硫氰酸钴溶液10 mL,二氯甲烷20 mL,涡旋振荡3 min。将混合液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30 min,取下层二氯甲烷液,将前1 mL弃去,接收约15 mL,在320 nm处测定吸光度,再根据Lambert-Beer定律,利用获得的吸收系数计算得到聚山梨酯80的含量。方法阴性无干扰,精密度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3%,平均回收率为98.42%。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分别采用吸收系数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了2个厂家的10批生脉注射液,并与实际投料量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当置信度为95%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吸收系数法测得结果与企业生产中聚山梨酯的实际投料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研究采用前人未采用的、灵敏度更高的320 nm为检测波长,显著降低了基质干扰,克服了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测定结果与实际投料量难以吻合的问题。吸收系数法无需使用对照品,亦不用制备标准曲线,可为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的检查标准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所建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为含聚山梨酯80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关键常数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综述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原子核物理研究团队在原子核精细谱学、核天体物理、探测器研制和高能核物理等方向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最新进展;尤其重点介绍了$A\sim 110$核区原子核的形状共存和带交叉延迟,“订书机”和“雨伞”模式转动带,碳氮氧循环过程中关键核反应的测量进展,中子星参数化的状态方程及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研究,带电粒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制作,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中量子输运理论和高阶反常输运等研究工作,并展望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9.
Mesoporous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with controllable ultra-large open channels in their nanoshells are of great interest. However, soft template-directed cooperative assembly to mesoporous nanoshells with highly accessible pores larger than 30 nm, or even above 50 nm into macroporous rang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Herein we report a general approach for precisely tailored coating of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polymer and carbon shells, possessing highly accessible radial channels with extremely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rom ca. 10 nm to ca. 200 nm, on diverse functional materials. This strategy creates opportunities to tailor the interfacial assembly of irregular mesostructured nanounits on core materials and generate various core–shell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architectures. The obtained Fe,N-dop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 nanoshells show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50.
静脉滴注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静脉滴注的动力学一般模型,讨论了模型的性质,在给药剂量确定的条件下,探讨了调整滴注速率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的临床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