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2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989篇
化学   4058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679篇
物理学   17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SO(c1∑-)的猝灭动力学过程.获得了SO2,O2,CO2,N2,He,CS2,CH3OH,C2H5OH,C3H7OH,C4H9OH,CH3COCH3,C6H6 CH2Cl2,CH2Br,CHCl3,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初步分析表明:醇类分子CnH2n+1OH(n=1,2,3,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的猝灭速率成正比;CO2,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的猝灭作用不明显,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的猝灭作用较强.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2.
2-氯-5-三氯甲基吡啶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高效除草剂盖草能的中间体2-氯-5-三氯甲基吡啶的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优化.使用Rts-5MS毛细管柱,EI电离源,实验结果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21,回收率为99.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8%.  相似文献   
73.
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可见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选择脱镁叶绿酸 a甲酯为原料进行 3 位化学修饰和E环改造 .经 3 乙烯基的溴化氢加成和与联苯酚的亲核取代反应 ,完成了 3 位联苯氧基的引入 ;在碱性条件下 ,通过空气氧化将E环转变为环己二羧酸酐形成红紫素 18甲酯衍生物 ;所得氧化产物进而和盐酸羟胺反应 ,经胺解开环和再缩合成环构成N 羟基红紫素 18酰亚胺衍生物 ;对其羟基进行烷基化和酰基化 ,合成出N 取代红紫素 18酰亚胺衍生物 .同时讨论了化学结构变化对分子可见光谱的影响 .所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UV ,IR ,1 HNMR光谱和元素分析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74.
本文合成了并培养出了七-O-乙酰基—β—乳糖异硫氰酸酯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a=1.23282(7),b=1.80012(10),c=1.85230(10) nm,α=β=γ=90°,V=4.1107(4) nm3,Z=4。电化学实验观测到单链DNA和双链DNA对该化合物的峰电流均有明显降低作用,表明化合物与DNA发生了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对铑基担载液相催化剂(SLPC)在接近于实际反应条件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上,铑膦络合物主要以二聚物的形式存在,如Rh_2(CO)_2(PPh_3)_4而在合成气或反应气氛中,催化剂铑膦络合物以单核络合物HRh(CO)_2(PPh_3)_2的形式存在。文中还对SLPC在CO,H_2,C_2-H_4,空气和HCl中处理时铑络合物种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SLPC上活性铑络合物与对应的均相过程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SLPC催化在微观上就是一个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6.
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链长的二脂酰基α D 半乳糖型甘油糖脂 .将半乳糖烯丙苷化 ,重结晶得到α D 半乳糖烯丙苷 .随后将糖环的羟基用苄基保护 ,再利用OsO4 /NMO(N 甲基 N 氧吗啉 )的二羟基化条件将 1 O烯丙基氧化成为邻二羟基 ,得到 3 O ( 2′ ,3′ ,4′ ,6′ 四 O 苄基 α D 吡喃半乳糖基 ) sn 甘油 .其与不同链长的脂酰氯进行脂酰化反应 ,然后氢解去掉苄基得到五种二脂酰基α D 半乳糖苷基甘油 .利用1HNMR ,13 CNMR ,2DNMR ,IR和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  相似文献   
77.
Mechanisms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fluoro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cond‐order Møller–Plesset (MP2)/6‐31G* method, including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vibrational analysis. Energies for the involved stationary point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PES) are corrected by zero‐point energy (ZPE) and CCSD(T)/6‐31G* single‐point calculations. From the PES obtained with the CCSD(T)//MP2/6‐31G* method for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fluoro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path B of reactions 2 and 3 should be two competitive leading channels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difluoro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The former consists of two steps: (i) the two reactants first form a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2, which is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97.8 kJ/mol; (ii) the intermediate INT2 isomerizes to a four‐membered product P2b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2b with an energy barrier of 24.9 kJ/mol, which results from the methyl group transfer. The latter proceeds in three steps: (i) the two reactants first form an intermediate, INT1c,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199.4 kJ/mol; (ii) the intermediate INT1c further reacts with acetone to form a polycyclic intermediate, INT3, which is also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27.4 kJ/mol; and (iii) INT3 isomerizes to a polycyclic product P3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3 with an energy barrier of 25.8 kJ/mol.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Int J Quantum Chem, 2007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强磁场对卟啉类化合物的影响,以四苯基卟啉(TPP)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无外加磁场和强磁场条件下TPP的结晶,及Co~(2+)、Zn~(2+)与TPP的配位反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不同磁场强度下获得的TPP晶体,紫外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了不同磁场强度下配合物产率,并分析了配位反应的动力学。TPP的结晶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晶体尺寸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磁场的增强,四苯基钴卟啉(CoTPP)和四苯基锌卟啉(ZnTPP)的产率下降,但两者的反应动力学不受磁场影响,其反应速率随磁场强度提高而下降。由研究结果可知,强磁场有利于四苯基卟啉的结晶取向,四苯基卟啉在溶液中垂直于磁场取向是配位反应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磁场强度的增加,四苯基卟啉的取向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79.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xperiment about waste liquid recovery and effect evaluation in laboratory.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crystal preparation, chemical analysis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are further consolida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lows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series of possible problems of condition selection and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waste liquid treatment. We hop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ir humanist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80.
本文利用高压法制备HFe2Co(CO)93-S),作为原料,经脱质子化作用,再分别与(PPh3)2Cu(NO3)和PPh3AuCl反应,将Ph3Cu-或Ph3Au-联接到原始簇合物的中心骨架上,使簇核扩大,得到了组成为(PPh3)2CuFe2Co(CO)83-S)和(PPh3)3AuFe2Co(CO)73-S)的化合物.文中对此两个新化合物进行了IR,UV,1H和31P NMR.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等性质表征,并对(PPh3)2CuFe2Co(CO)73-S)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化合物具有类似的中心骨架,在Fe2和Co原子三角形的上面和下面分别键联着Cu和S,或Au和S原子,构成了三角双锥结构.其中一个簇合物由二个三苯基膦和八个羰基配位,另一个则由三个三苯基膦和七个羰基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