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7篇
  免费   1703篇
  国内免费   2637篇
化学   8464篇
晶体学   299篇
力学   560篇
综合类   205篇
数学   1445篇
物理学   390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770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853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1.
KMnO4引发魔芋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4):327-330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魔芋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加料方式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乌骨鸡肌肉中肌肽的鉴定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肽是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活性的功能性二肽.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鸡肌肉中肌肽的新方法, 该法采用NH2柱分离, 样品无需衍生, 操作简便. 通过该法和HPLC-MS 联用技术鉴定了乌骨鸡肌肉中存在肌肽, 同时比较乌骨鸡和普通白洛克鸡肌肉中肌肽的量. 结果表明: 该法适合于肌肉中肌肽的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 乌骨鸡肌肉中肌肽量约0.45%, 普通白洛克鸡肌肉中约0.22%. 乌骨鸡肌肉中肌肽量显著高于普通白洛克鸡, 这表明肌肽可能是体现乌骨鸡滋补营养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3.
利用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L)合成了两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dL2)·4H2O·2ClO4}n 1和{(ZnL2)·4H2O·2ClO4}n 2。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12具有相同的计量式,但其晶体属于不同的空间群(1属于P4n2,2属于P4222)。两种配合物中,每个金属离子分别由配体与四个相邻的金属离子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六重穿插的金刚石网络结构,其网络中大的空腔被高氯酸根离子和(H2O)4分子簇所占据。  相似文献   
114.
以2-(3,4-环己基类二氧-5-异丙基)苯基乙醇(2)和3-异丙氧基-5,5-二甲基-1,3-环己烯酮(4)为原料,利用羰基α-位的烷基化反应和分子内的Friedel-Carfts反应为关键步骤,经9步反应,合成了多氧芳香型三环二萜类天然产物Salvinolone。  相似文献   
115.
软珊瑚Sinularia sp.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毒性;软珊瑚Sinularia sp.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16.
中药川白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药川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杭白芷 (Angelicadahurica (Fisch .exHoffm .)Benth .etHook .cvhang baizhiHort)的干燥根。川白芷为我国传统中药 ,主治头疼、鼻炎、癣症等疾病。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芷中所含的呋南香豆素具有平喘、降压、抗菌、解痉、光敏、活化交感系激素等多种药理作用[1] 。已有文献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发现白芷中主要含香豆素成分[2~ 4] 。四川遂宁产川白芷为道地白芷 ,其药性好 ,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 ,本文对遂宁产川白芷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  相似文献   
117.
无纺布上的偕胺肟基团鳌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含偕胺肟基因维尼无纺布与An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化学结构变化、氧化还原与鳌合吸附的关系以及还原产物的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无纺布与Au3+反应时,开始主要是偕胺肟基被氧化成为酰胺基.此外,有部分偕胺基因被氧化成为羧基.An3+被还原的同时生成约相等当量的氢离子.反应后期或反应温度高时,氢离子生成量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Au3+与偕胺肟基因会发生鳌合作用.还原生咸的单质An形成“玫瑰花”状的小晶粒粘附于无纺布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18.
Five propiconazole(L) complexes (ML2Cl2, M=Zn(Ⅱ), Cu(Ⅱ), Co(Ⅱ); ML4Cl2, M=Ni(Ⅱ), Mn(Ⅱ))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These complexes exhibited favorable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y, it took 40 to 120 hours to release 85% amount of ligand in the water. The toxicity determination to Botrytis cinera, Rhizoctonia cerealis, Gibberella zeae, Fussrium moniliforme and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dicated that the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except Mn-complex to Rhizoctonia cereali. The EC50 of Zn-propiconazole were 0.045 2~0.144 1 μg·mL-1, Co- and Ni-propiconazole were 0.066 3~0.210 4 μg·mL-1 and 0.183 9~0.340 7 μg·mL-1, respectively, and Mn-propiconazole were only 0.353 6~0.538 0 μg·mL-1. The growth regulation experiment to wheat seeding by dressing treating indicated that inhibiting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to root length and stem height were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相似文献   
119.
关新新  赵维君 《分子催化》1992,6(4):303-307
众所周知,铑催化剂是醇类羰基化的有效催化剂,但是铑价格昂贵且对设备有腐蚀性,因此,寻找出对醇类羰基化催化活性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醇类羰化的工业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四种含有相同配体(Ph_2PPy)不同金属的有机配合物(金属基分别为Ni、Co、Pd、Fe),并探索了它们对乙醇羰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0.
纳米PbSnO3的制备及其燃烧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nocomposite PbSnO3was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 and its phase evo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particle size, crystal form, and phase of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XRD, TEM and EDS. The catalytic actiyity of sample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was investigated by DSC.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composite PbSnO3with the diameter of 9 nm can be obtained by calcining at 600 ℃ for 2 h, which crystal is cubic (pyrochlore type). The catalytic actiyity of nanocomposite PbSnO3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bSnO3. The nanocomposite PbSnO3can decrease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from 240.1 ℃ to 236.5 ℃, and the decomposition enthalpy ΔH of RDX increases 722 J·g-1 (about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