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635篇
化学   1150篇
晶体学   59篇
力学   72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256篇
物理学   9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 [CoL2]Cl·2CH3OH (1)和[CdL2] (2)的结构(HL为喹啉-8-甲醛缩硫代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金属离子采取相同的配位模式,分别与来自硫醇化脱质子的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2能够与DNA结合,结合模式分别为静电结合和部分插入.  相似文献   
72.
合成并表征了3个配合物NiL (1),Cu2L2 (2)和Zn2L2 (3)(H2L=1,2-双(3,5-二甲基-4-乙氧羰基-吡咯-2-基)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脱质子配体用4个氮原子与金属NiⅡ配位,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2拥有双螺旋结构,每个配体桥联2个具有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的铜中心.推测配合物32的结构类似.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重点考察了铜的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物化性能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随着铜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中金属铜的比表面先增加后减小,当铜的负载量为10%(质量百分数)时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的表面碱性位数量随铜含量的增加持续减小,中等碱位和强碱位的强度下降。当铜的负载量不高于10%时,CO2的转化率与铜的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甲醇选择性与催化剂的表面碱位性质有关,过强的碱性位会降低甲醇选择性。  相似文献   
74.
利用不同过渡金属盐在溶剂热中合成了2个新型杂核化合物{[CuEu2(INAIP)3(HCOO)(H2O)3]·3H2O}n1)和{[NiEu2(INAIP)4(H2O)4]·4H2O}n2)(INAIP=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配合物1a=1.0887(3)nm,b=1.5158(4)nm,c=1.5644(2)nm,V=2.3332(10)nm3,Z=2,Dc=1.955g·cm-3,μ=3.203mm-1,F(000)=1352,Rint=0.027,R1=0.0505,wR2=0.1309。配合物2a=1.0134(3)nm,b=1.0836(6)nm,c=1.3741(2)nm,V=1.4530(9)nm3,Z=1,Dc=1.878g·cm-3,μ=2.554mm-1,F(000)=818,Rint=0.0458,R1=0.0341,wR2=0.0869。配合物1是由配体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连接而成的三维二重贯穿sqc27拓扑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连接稀土铕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Ni-O和Ni-N键连接成三维非贯穿网络结构。配合物12具有典型的稀土铕离子红色荧光和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采用外延生长方法制备出核壳结构分子筛ZSM-5@Silicalite-1。相关表征结果显示,惰性Silicalite-1壳层均匀包覆在ZSM-5的外表面,调控了分子筛酸性质,特别是降低了外表面酸性,有利于改善芳烃分布。将ZSM-5@Silicalite-1与Zn-Cr氧化物耦合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的反应,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在总芳烃中的占比从 ZnCr2O4/ZSM-5耦合体系的14.8%显著提高到33.5%。此外,Silicalite-1壳层的疏水性还可有效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降低CO的选择性。在优化的壳层厚度下,ZnCr2O4/ZSM-5@Silicalite-1耦合体系的芳烃时空收率较ZnCr2O4/ZSM-5体系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76.
锂硫电池膨胀氧化石墨/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棒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与热处理制备得到膨胀氧化石墨(E-GO),利用在酸性水溶液中归中化学反应的方法合成纳米尺寸的硫颗粒,使其嵌入到膨胀氧化石墨的内部,制备了膨胀氧化石墨-硫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膨胀氧化石墨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和种类;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硫属于斜方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证明了材料中硫的均匀分布。恒电流充放电结果表明该复合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020 mAh.g-1,100周循环之后其容量还保持在650 mAh.g-1左右;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库伦效率优异,这可能得益于小尺寸的硫在材料中均匀分布,以及表面官能团对硫的固定化作用。  相似文献   
77.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3个稀土配合物[Ln(HL)(NO3)3(CH3OH)2](Ln=La, 1; Ce,2)和[Nd(HL)(NO3)3(H2O)]CH3OH(3)(HL=2-吡啶酰肼缩2-乙酰吡啶)。在同构配合物12中,中心金属离子与提供N2O配位原子的HL配体,3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和2个甲醇分子配位,形成十一配位的单帽五角反棱柱配位构型。在配合物3中,中心金属离子采用十配位的模式与N2O配位构型的HL配体、3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水分子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配位构型。2个配合物对人肠癌细胞Lovo,人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8.
营养素能有效防治亚临床铅中毒,阐述了钙、铁、锌、硒及维生素等营养素与铅毒性作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9.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添加微量钛铁矿,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复合吸附剂,并考察了其对含Cr(Ⅵ)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钛铁矿添加量1.5%、氯化锌浓度3 mol/L、固液比1∶2、活化温度550℃和活化时间40 min时,复合吸附剂碘吸附值可达523.24mg/g,比表面积为285.003 m2/g,相对于不添加钛铁矿的纯污泥吸附剂分别提高了27.95%和43.08%;吸附Cr(Ⅵ)废水研究表明,当pH为1.5、吸附剂用量为4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吸附率可达99.17%,吸附量为12.4 mg/g。  相似文献   
80.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Cu模型催化剂,然后经浸渍制备ZrO2/Cu催化剂,采用SEM、XPS考察了催化剂表面形态和组成,并采用in-situ Raman考察了催化剂在还原和吸附CO和水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还原前Cu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物种,而在ZrO2/Cu表面,除了CuO物种,还存在着大量的表面羟基物种。ZrO2/Cu相对Cu更加容易还原为Cu0,同时,ZrO2在催化剂表面聚集形成絮状态,而Cu催化剂还原后主要形成Cu2O物种。Cu催化剂表面吸附CO后,除了形成Cu-CO外,Cu2O物种均会迅速消失形成CO2。Cu催化剂对水的作用比较弱,但是ZrO2/Cu催化剂和水作用较强,并且通过Cu-OH中间物形成Cu2O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