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化学   203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82篇
物理学   2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91.
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30%双氧水为氧化剂,将加氢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砜类物质,并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萃取一次。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氧化脱硫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3mL油样(硫的质量分数为200×10-6)、1.5g酸性离子液体、 0.3mL H2O2、 25℃,3.5h、VNMP/Vdiesel=1∶1,脱硫率可达到86.7%,柴油硫的质量分数仅为25×10-6左右,反应结束后,可通过简单的倾倒将油样和催化剂分离,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92.
石墨结构层包覆α-Fe纳米粒子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高表面活性使其极易被氧化.将纳米粒子包覆于石墨碳网中,将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性.用金属钾还原2阶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3-GICs)前驱体制备了石墨包覆纳米α-Fe.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2阶FeCl3-GICs还原样品含有丰富的α-Fe纳米粒子.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证实α-Fe纳米粒子由多晶组成,呈二维或准二维形态,α-Fe纳米晶的空间取向严格受石墨结构层控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石墨包覆纳米α-Fe的一种可能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593.
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Cu2+、Fe3+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胡椒碱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为7.31×10^12 L·mol^-1·s^-1(25℃)和7.20×10^12 L·mol^-1·s^-1(37℃),胡椒碱与BSA的结合常数K为1.02×10^7 L·mol^-1(25℃)和1.11×10^7 L·mol^-1(37℃),结合位点数n为1.45(25℃)和1.46(37℃)。根据Fti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问题得到结合距离r为3.28nm(25℃)和3.30nm(37℃)。通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确定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胡椒碱与BSA的相互作用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讨论了共存金属离子Cu^2+、Fe^3+对胡椒碱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4.
以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制备壳聚糖颗粒(CS);以N,N1-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CS接枝共聚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g-壳聚糖)微粒[P(NIPAM-g-CS)],其结构经IR和SEM表征.DSC测试结果显示,P(NIPAM-g-CS)具有温敏性,体积相转变温度33.51℃.P(NIPAM-g-CS)在中性条件下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  相似文献   
595.
桂全宏  佘星欣 《人工晶体学报》2012,41(3):599-604,610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分别在玻璃衬底和p型薄膜硅衬底上制备了微晶硅薄膜。使用拉曼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微晶硅薄膜进行检测,重点研究了硅烷浓度、衬底温度对薄膜沉积速率和晶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衬底上薄膜的沉积速率均随硅烷浓度的增大、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硅烷浓度对两种衬底的薄膜晶化率影响规律相同,即均随其升高而降低;但两种衬底的衬底温度影响规律存在差别:对玻璃衬底而言,温度升高,样品晶化率减小;而p型薄膜硅衬底则在温度升高时,样品晶化率先增大后减小。此外还发现,晶化率与薄膜光学性能及含氧量存在较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96.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12种酚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以丙酮-二氯甲烷(2+3)混合液为萃取剂,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后,在K-D浓缩装置上浓缩至1 mL,经硅胶柱净化后,用丙酮-二氯甲烷(1+9)混合液淋洗后再经K-D浓缩至1 mL,通过HP-5 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测定。12种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3S/N)在9.60~18.5μg.kg-1之间。以空白土壤样品为基体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4.7%~108.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7.5%。  相似文献   
597.
周其生  桂楚 《数学杂志》2012,32(5):871-874
本文研究了当A,B为复可分Hilbert空间上的正紧算子,f∈C(σ(A)∪σ(B)),f(0)=0且f是[0,+∞)上的非负单调增函数时,关于f(A),f(B)交换子奇异值不等式的问题.利用谱映射定理及Cayley变换的方法,获得了关于交换子奇异值的一类不等式,推广了F.Kittaneh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8.
单次脉冲爆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14组分和19个基元反应的CH4-O2-N2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二维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对爆轰管内半球形高温火团引发的爆轰过程和爆轰波进入外流场后的全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了爆轰波在管内的成长、稳定传播、进入尾喷管后衰减为激波和进入外流场的全过程,以及爆轰管出口端附近区域的复杂涡与激波的相互作用。对轴线上的压力分布和封闭端的压力等进行了讨论,为脉冲爆轰发动机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99.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在线质谱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 比较了 NO 和 NO2 在 V2O5 及 V2O5/AC 催化剂表面的选择催化还原 (SCR) 反应行为. 结果表明, 氨以质子态 NH4+和共价态 NH3 分子两种形态吸附于纯 V2O5 表面, V=O 为氨的主要吸附活性位. 无氧状态下, NO 和 NO2 皆可与吸附于 V2O5 表面的 NH3 反应, 并且 NO2 与吸附态 NH3 的反应活性高于 NO. 但在 V2O5/AC 催化剂表面, 同样在无氧条件下, NO 几乎不与吸附态 NH3 反应, 而 NO2 却可以反应并生成 N2. 在 V2O5/AC 表面, NO 很容易被气相 O2 氧化为 NO2, 然后参与 SCR 反应. 可见, NO2 是 NO 在 V2O5/AC 表面发生 SCR 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600.
4-乙烯基吡啶(4-VP)与1,3-丙烷磺内酯在80℃下反应20h,合成了4-乙烯基-1-(3-磺丙基)吡啶内嗡盐(4-VPPS);并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合,获得了同时含正负离子基团的磺酸甜菜碱两性离子共聚物P((AM-co-VPPS));采用红外光谱和1H-NMR对共聚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进而考察了单体组成、引发剂用量、单体总浓度及反应温度对两性离子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通过考察单体投料比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利用Finemann-Ross和Kelen-Tudos方法,获得AM和4-VPPS单体对的竞聚率分别为2.01、8.71和1.99、8.44.共聚物溶液性质研究结果表明,P(AM-co-VPPS)在含NaCl和CaCl2的水溶液中的特性黏数都比纯水中的大,表现出明显的反聚电解质行为.特性黏数增加的程度随共聚物中4-VPPS单元的含量和水中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当共聚物中4-VPPS摩尔含量为10.2%时,其在1mol/LNaCl、2mol/LNaCl和2mol/LCaCl2水溶液中特性黏数与在纯水中相比,分别增加47.3%、56.7%和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