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8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7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裴晓阳  彭辉  贺红亮  李平 《物理学报》2015,64(5):54601-054601
研究了加载应力幅值对延性金属高纯无氧铜动态损伤演化特性的影响. 层裂实验在一级轻气炮上开展, 利用不同的飞片击靶速度实现不同加载应力幅值(2.5 GPa, 2.75 GPa和3.75 GPa), 采用DISAR位移干涉诊断技术测量样品自由面的速度剖面, 利用基于白光轴向色差的表面轮廓测试技术测试软回收的样品截面. 结果显示: 随着加载应力幅值的升高, 层裂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但自由面速度剖面上Pull back信号后的回跳速率和幅值显著增大, 损伤演化速率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 延性金属动态损伤演化过程中微孔洞成核对加载应力幅值单一因素不敏感, 但加载应力幅值是微孔洞长大和聚集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2.
彭辉  裴晓阳  李平  贺红亮  柏劲松 《物理学报》2015,64(21):216201-216201
本文对平面冲击加载下高纯铜初始层裂的微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准三维的表面轮廓测试技术, 对冲击加载“软回收”的样品截面进行测试.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重构、量化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拉伸应力持续时间和加载应力幅值的增加, 都会加剧样品内部损伤局域化程度. 样品内损伤区域宽度是亚微米尺度的损伤演化的结果, 并且亚微米尺度的演化速率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而单调递增. 通过统计获得了样品内微损伤的尺寸分布特征, 并分析了其与损伤演化进程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3.
一类有理递归序列的全局吸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递归序列xn 1=(a bxn-k)/(A-xn),n=0,1,…,的有界性,周期性和全局吸引性,其中a≥0,b,A>0为实数,初始条件x-k,…,x0为任意实数,得到方程的正平衡点是一个全局吸引子,且其吸引域依赖于参数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4.
合成了侧链带有芴的聚丙烯酸芴酯(PFM),在含40%三氟化硼乙醚的二氯甲烷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直接阳极氧化PFM获得了自支撑交联网状的聚(聚丙烯酸芴酯)(CPFM)薄膜.通过UV-Vis、FTIR和1H-NMR对CPFM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得到的聚合物薄膜CPFM在415nm附近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峰,表明聚丙烯酸结构的引入没有影响聚芴的蓝色发光性能并有利于提高聚合物薄膜的力学性能.TGA表明得到的CPFM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5.
用柔性原子受体模型方法对一系列嘧啶类衍生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3D- QSAR研究,建立了相关性很好的模型,这些模型对测试集中化合物活性的预测结果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柔性原子受体模型方法还给出了虚拟的受体模型,表 明了受体和配体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氢键相互作用、一个疏水作用和一 个硫-芳香相互作用,这与Novartis的药效团模型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16.
在弱碱性的条件下,叶酸活化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生成叶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叶酸-BSA),该偶联物再与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的酸酐反应,最后与GdCl3进行螯合制得叶酸-BSA-(Gd-DTPA)n。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法进行了鉴定,并定量测定了配合物中叶酸、Gd-DTPA对BSA的偶联率。通过测定配合物的体外弛豫时间T1,进一步分析其弛豫性能R1。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得的叶酸-BSA-(Gd-DTPA)n配合物中叶酸的偶联率约为5,体外弛豫性能R1约为6×10-3 L·mmol-1·ms-1,与未偶联叶酸的BSA-(Gd-DTPA)n的弛豫性能无显著性差异,且比小分子Gd-DTPA的弛豫性能提高了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7.
2kW行波加速器加速管冷却系统的数值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工程设计分析软件I DEAS,对高功率加速管的冷却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并通过对不同冷却条件下加速管的温度场、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进行的数值模拟,实现了加速管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这可为高束流功率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相位和幅度测量是BEPCⅡ直线加速器相控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基于模拟和 数字I/Q解调器, 构建了两种PAD, 并分别在实验室和速调管长廊进行了测试. 基于LMS方法的校准算法用于补偿模拟I/Q解调器的各种不匹配误差. 实验 证明, 两种PAD都能正常稳定地运行, 可以满足相控系统对相位和幅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在模拟计算和粒子跟踪的基础上,进行了BEPC正电子源的优化设计,作了实验检验,说明了实验与理论符合得很好.文中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如从束斑论证了电子枪流强增加的效果;从产额论证了过渡线圈和长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及匹配磁场的峰值位置的影响;两个最佳注入相位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以及实践证明正、负电子可以不必分离,因而无须使用昂贵、复杂的高频分离器等等.  相似文献   
120.
二次发射微波电子枪的模拟计算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RMEL-T程序进行了二次发射微波电子枪的腔内电磁计算和特性分析。同时利用URMEL-T得出的腔内轴向电场及自编程序,模拟电子在该高频场作用下的运动。计算表明二次发射微波电子枪确实具有相位选择性,进而探讨了腔形尺寸、射频电场强度对相位选择性和产生二次倍增的有关条件的影响,以及输出电子的能量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这类电子枪(MPG)可得到高电流密度(5303A/cm2)及短脉冲(3.15~10ps)的电子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