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4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韩璐  秦伟 《应用化学》2018,35(8):963-968
目前,寻找新型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氢能以其高效能、无污染等优点成为研究重点。其中,开发具有高储氢量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新材料是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近些年,Co_9S_8凭借其优良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和较高的储氢容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其抗粉化性能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煅烧法得到了不同质量分数TiO_2包覆Co_9S_8的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系统分析包覆材料组成与性能,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TiO_2对材料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_2质量分数为3%时,产物的储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最好,最大储氢容量(质量分数)为2.03%,且经过30次充放电后,其放电容量仍能保持在60%。  相似文献   
52.
芳香族二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导电性有机固体研究领域中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70年代以来聚苯胺及其掺杂物导电性的发现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有机导体的极大兴趣,人们从聚合物的合成到性能的表征展开了广泛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聚苯胺、聚吡咯等各种合成方法及电性能表征方面。有关芳香族多胺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却很少见文献报道,Tsuchida等人曾报道了在铁盐与含氮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存在下对苯二胺及对苯二酚氧化聚合得到具有顺磁性、电导率为10~(-10)Scm~(-1)的聚合物。80年代末期Torrance报道了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均苯三胺聚合可以得到铁磁性聚合物,本文对三种苯二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性能、热稳定性能等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蒋玉仁  秦伟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10):1859-1863
苯并嗪酮衍生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23个苯并嗪酮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其中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703, 回归系数R2=0.994,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方差SEE=0.053, 统计方差比F=184.773; CoMSIA模型Q2=0.847, R2=0.992, SEE=0.058, F=171.670. 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中8-位取代基R1静电效应起主要作用; 2-位取代基R2立体效应占主导作用, 但官能团大小要适中. 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六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4.
苯并噁嗪酮衍生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23个苯并噁嗪酮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703,回归系数R2=0.994,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方差SEE=0.053,统计方差比F=184.773;CoMSIA模型Q2=0.847,R2=0.992,SEE=0.058,F=171.670.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中8-位取代基R1静电效应起主要作用;2-位取代基R2立体效应占主导作用,但官能团大小要适中.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六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5.
金属锂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和最低的还原电势(?3.04 V),是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金属锂负极表面自发生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十分不稳定,导致锂枝晶的产生和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严重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本工作利用碳酸双(2,2,2-三氟乙基)酯(DTFEC)添加剂在三维锡锂合金/碳纸负极(SnLi/Cp)表面原位构筑了高机械强度和离子穿透性的含氟化物(LiF和SnF2)保护层,有效地改善了锂负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显示,SnLi/Cp对称电池在8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过电位仅为90 mV。当将电解液降低到12μL(1.5μL·(mAh)?1)时,在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对称电池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SnLi/Cp||NMC811电池在1C(1.5 mA·cm?2)条件下能稳定循环300圈以上,库伦效率高达98.1%。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改善锂金属负极的循环稳定性,有助于实现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6.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鳞片状聚合物修饰的硅胶填料,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化酶载体,实现了蛋白酶的高密度固定,从而明显缩短了复杂蛋白质样品的酶解时间。使用标准蛋白质对固定化酶的酶解效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鳞片状聚合物修饰的新型固定化酶硅胶填料具有较高的酶解效率,酶解标准蛋白质1 min后,鉴定到肽段的氨基酸序列覆盖率可达95%以上。将该固定化酶硅胶填料成功应用于大肠杆菌全蛋白质的酶解,从2 min酶解肽段的混合物中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超过同样条件下溶液酶解12 h的结果。另外,该固定化酶硅胶填料可以重复使用,其酶解效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该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样品回收率,因而可以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57.
The effect of trans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ns o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ferromagnetic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Qualitatively, at finite temperature the transverse correlation reflects the short-r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spins, so that lowers the internal energy and consequently raises the free energy. It also means the introduction of some ordering, and hence lowers the entropy. It is depressed by the field which forces the spins to turn to the field direction, so that it decreases with the field when temperature is fixed. The low-temperature expansion of the energy shows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transverse correlation at least partly conside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in waves.  相似文献   
58.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调控着细胞识别、细胞黏附和迁移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鉴定,不仅能够为生物学机理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对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发现也至关重要。然而在复杂生物体系中,大多数糖蛋白为低丰度蛋白质,其含量与现有质谱仪器的检测灵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对含有不同糖型结构的糖蛋白进行全面/高效的富集,是实现高灵敏度糖蛋白鉴定的必由之路。凝集素富集作为一种有效的糖蛋白富集方法,已在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现有凝集素功能化材料存在负载量偏低以及富集效率有限等问题,我们制备了两种以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的新型固定化凝集素,利用GO比表面积大,功能基团含量高,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实现了高负载量的凝集素固定(GO-ConA 2.073 mg/mg, RSD=1.0%; GO-WGA 1.908 mg/mg, RSD=0.14%)。同时考察了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与稳定性:每隔3天测一次同一GO-lectin材料对对应糖蛋白的富集效果,可以看出材料合成两周内富集效果都>200 μg/mg。将该GO-lectin成功应用于糖蛋白、糖肽的选择性富集,在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体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植物组织传感器测定草酸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酸是尿道结石主要成因之一 .统计结果表明 ,90 %以上结石均含草酸钙 .回肠病、口角性肠胃炎及脂肪吸收不良均可引起尿液中草酸的增加 .草酸盐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微量草酸测定的传统方法是变色酸比色法或偶氮化合物比色法[1 ] .测定草酸盐的方法还有原子吸收光谱法[2 ] 、高效液相色谱法[3] 、离子色谱法[4] 、光度法[5] 和草酸氧化酶法[6] 等 .这些方法或操作复杂、耗时 ,或灵敏度低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本文提出一种测定草酸盐的新方法 ,其原理为草酸 +O2草酸氧化酶 CO2 +H2 O2 ,Luminol+H2 O2 hv  将含有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