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化学   479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69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52篇
物理学   5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Liapunor-Schmidt reduction and singularity theory are employed todiscuss Hopf and degenerate Hopf bifurcations in global parametric region in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x=-βx y,y=-x-βy(1-kz),z=β[α(1-z)-ky~2].Theconditions on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02.
两相流PIV粒子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单相PIV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相流动PIV图像处理方法,采用摸板匹配法和灰度加权标定法对两相粒子进行了识别、区分和标定,采用灰度互相关法对区分后的单相粒子图像进行了处理,应用基于以上方法编制的Windows应用软件,首先对由美国Minnesota大学复杂流动实验室提供的两相流动粒子图片进行了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可见,应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能对两相粒子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区分,然后以搅拌槽内液固两相流场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油纸复合介质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温度下水分子在油纸复合介质中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通过分析水分子与纤维素形成的氢键发现, 油中的水分子在模拟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到纤维素内并与之形成氢键, 而纤维素内的水分子则与纤维素形成氢键后被束缚于纤维素中.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发现, 由于油和纤维素的极性不同, 使得水分子在油和纤维素两种单介质中的扩散行为有较大差别, 而在复合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受水分子在油和纤维素中的比例影响较大, 两者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水分子和两介质的相互作用与两介质的极性也存在很大的关系, 且不同温度下水分子与两介质的相互作用能和水分子在油和纤维素中的比例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不同分布弱化了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在一系列温度下通过对水与丁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摩尔比为12、不同浓度的AOT/水/甲苯微乳液进行静态光散射测量, 获得液滴的相对分子质量、AOT的聚集数、液滴半径和不同温度下的第二维里系数. 利用第二维里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获得液滴的相互作用焓和熵, 分别为-4.03×104 J·mol-1和-139.8 J·mol-1·K-1, 说明AOT/水/甲苯微乳液滴间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相互交叉渗透的能量变化为负值, 交叉渗透为焓驱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较研究了10例尿石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经不同孔径滤膜(0.22、0.45、1.2、3.0、10μm)过滤后,尿微晶平均粒径(d)、粒度分布、自相关曲线、ζ电位和聚集状态的变化。随着滤膜孔径由0.22μm增至10μm,患者尿微晶的d值由162 nm增至3 227 nm,自相关曲线平滑性变差,自相关时间(Ta)由1.92 ms增至2100 ms,ζ由-2.65 mV减小至-9.21 mV,TEM显示尿微晶尺寸差异大,部分尿微晶处于聚集状态。而对照者尿微晶的d值仅由187 nm增加至1 010 nm,自相关曲线平滑,Ta由1.40 ms增加至6.67 ms,ζ平均值由-5.22 mV减小至-6.89 mV,TEM显示尿微晶均匀分散,尺寸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尿石患者的尿液体系不稳定,其尿微晶聚集程度高,导致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6.
张欣  司明鑫  于泓  李朦 《分析测试学报》2011,30(10):1163-1166
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直接电导检测法分离测定四氟硼酸根的方法.以Shim-pack SCR-102H离子排斥色谱柱为分离柱,考察了淋洗液种类、浓度、色谱柱温度对四氟硼酸根测定的影响.最佳色谱条件为:以0.2 mmol/L p-甲苯磺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在此条件下,四氟硼...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Zr、Cu、Zn掺杂对VH2的电子结构和解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Zr掺杂VH2后晶体模型的负合金形成热增加和费米能级目处电子浓度N(Ef)的减少,体系结构稳定性增强;V—H之间重叠集居数和电子密度计算也显示V-H之间相互作用增强;表明在VH2中掺杂Zr以后吸放氢最大容量增加,但解氢能力减弱.而Cu或Zn掺杂VH2以后晶体模型的负合金形成热减少和费米能级Ef处电子浓度N(Ef)增加,体系结构稳定性减弱;V-H之间重叠集居数和电子密度计算也显示V-H之间相互作用减弱;表明在VH2中掺杂Cu或Zn以后吸放氢最大容量降低,但解氢能力增强.与实验结论相符.同时Mulliken集居数计算结果还显示V-d轨道MuUiken集居数与掺杂有关,掺杂Zr以后V—d轨道Mulliken集居数减少;掺杂Cu或Zn以后V—d轨道Mulliken集居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8.
人体尿液中存在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与尿液中不同形貌的草酸钙微晶间的吸附关系并未得到人们广泛关注。挑选了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作为吸附物质,研究了不同形貌的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AOT的吸附差异,探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并通过谱图差异分析了吸附AOT前后棒状、圆钝形、花状、十字形和双锥形COD晶体的组分变化;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吸附AOT后晶体表面的Zeta电位随AOT浓度的变化;采用比色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AOT存在下晶体的吸附量变化并绘制吸附曲线。随着AOT浓度的增加,COD的吸附量逐渐上升,最后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各吸附曲线均呈S型。不同形貌COD对AOT的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棒状COD (41.0 mg·g-1)>圆钝形COD (37.5 mg·g-1)>花状COD (35.0 mg·g-1)>十字形COD (27.2 mg·g-1)>双锥形COD (20.9 mg·g-1)。COD晶体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提供的活性位点也越多,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AOT在晶体表面的吸附;富含Ca2+的(100)晶面更利于阴离子的AOT的优先吸附;此外COD晶体的内能越大,越会抑制AOT在COD表面的吸附,导致吸附量降低。吸附了AOT的COD晶体稳定性显著增加,COD向COM转变的速度明显降低。基于AOT在不同形貌的COD晶体表面的吸附特点,提出了COD晶体吸附AOT的分子模型。COD晶体对AOT的吸附与晶体形貌密切相关。容易吸附AOT的COD晶体形貌更容易粘附在带负电荷受损伤的细胞表面,加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9.
氦、氘对纯铁辐照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少宁  万发荣  龙毅  刘传歆  詹倩  大貫惣明 《物理学报》2013,62(16):166801-166801
在核聚变堆的辐照环境中, 核嬗变产物氢、氦对结构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离子注入和电子辐照模拟研究了氦和氘对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纯铁的影响. 采用离子加速器在室温分别对纯铁注入氦离子和氘离子, 经500℃时效1 h后在高压电镜下进行电子辐照.结果表明: 室温注氦和室温注氘的纯铁在500℃时效后分别形成间隙型位错环和空位型位错环. 在电子辐照下, 间隙型位错环吸收间隙原子而不断长大, 而空位型位错环吸收间隙原子不断缩小. 通过计算位错环的变化速率发现, 空位型位错环比间隙型位错环吸收了更多的间隙原子, 即室温注氘纯铁的位错偏压比室温注氦纯铁的偏压参量大, 这意味着相同实验条件下空位型位错环对辐照肿胀的贡献大于间隙型位错环对辐照肿胀的贡献. 利用氦-空位复合体和氘-空位复合体的结构, 分析了注氦和注氘后在纯铁中形成不同类型位错环的原因. 关键词: 氦 氘 辐照损伤 位错环  相似文献   
110.
食品中糖精的测定是食品卫生监督的重要项目。目前常规测定方法是采用萃取、薄层分离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测定,手续繁琐,流程冗长,所需仪器也难于在基层卫生防疫部门或食品生产部门推广。 shigematsu等和 Hazemoto 等曾分别用季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