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electron deposition process in the JAEA 10 A ion sour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 simulation, which is based on a full three-dimensional self-developed code. Two parts are studied. One is the spac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fast and slow electrons, the other is the vibration excitation collisions between electrons and hydrogen molecul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omogeneity of electrons comes from the Y direction drift of the fast electrons(Te 25 eV)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s. This drift also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vibration excitation collisions in the-Y direction, and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Hain the-Y direction,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Y drift of H-. It explains the spatial non-uniformity in the JAEA 10 A ion source.  相似文献   
52.
黄俊达  朱宇辉  冯煜  韩叶虎  谷振一  刘日鑫  杨冬月  陈凯  张相禹  孙威  辛森  余彦  尉海军  张旭  于乐  王华  刘新华  付永柱  李国杰  吴兴隆  马灿良  王飞  陈龙  周光敏  吴思思  卢周广  李秀婷  刘继磊  高鹏  梁宵  常智  叶华林  李彦光  周亮  尤雅  王鹏飞  杨超  刘金平  孙美玲  毛明磊  陈浩  张山青  黄岗  余丁山  徐建铁  熊胜林  张进涛  王莹  任玉荣  杨春鹏  徐韵涵  陈亚楠  许运华  陈子峰  杲祥文  浦圣达  郭少华  李强  曹晓雨  明军  皮欣朋  梁超凡  伽龙  王俊雄  焦淑红  姚雨  晏成林  周栋  李宝华  彭新文  陈冲  唐永炳  张桥保  刘奇  任金粲  贺艳兵  郝晓鸽  郗凯  陈立宝  马建民 《物理化学学报》2022,38(12):2208008
能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当今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是作为高效的电能/化学能转化装置的二次电池相关技术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目前二次电池的重要研究进展,将从二次电池的发展历史引入,再到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随后较为详细地讨论当前不同体系的二次电池及相关应的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涉及到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钙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氟离子电池、氯离子电池、双离子电池、锂-硫(硒)电池、钠-硫(硒)电池、钾-硫(硒)电池、多价金属-硫基电池、锂-氧电池、钠-氧电池、钾-氧电池、多价金属-氧气电池、锂-溴(碘)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光辅助电池、柔性电池、有机电池、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等。此外,也介绍了电池研究中常见的电极反应过程表征技术,包括冷冻电镜、透射电镜、同步辐射、原位谱学表征、磁性表征等。本文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对二次电池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并为之后二次电池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介绍一种超声化学法合成纳米氧化铜的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反应过程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本实验可以在教学中直观演示,同时辅以照片、电镜、XRD等测试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化学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54.
郭放  杨珺  杨超 《运筹与管理》2018,27(9):33-44
电动汽车参与的物流配送服务需要统筹协调车辆路径、配送对象与换电策略。本文提出了考虑货物分类需求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与换电策略问题,并建立了该问题的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禁忌搜索-改进节约算法的两阶段混合启发式算法MCWTS和一种四阶段启发式算法IGALNS。通过多组小规模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随后,分别从运营成本、路径距离、换电策略以及混合运输线路等方面比较并分析了货物分类对运营策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配送距离略有增加的情况下避免将不适宜混合运输的货物指派给同一车辆,达到降低货物运输损失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组较大规模算例对两种启发式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杨梅形聚丙烯腈合铂(APA—Pt(0))和杨梅形聚肟偕亚氨二乙酸合铂(API—Pt(0))催化苯乙烯加氢反应,发现APA—Pt(0)的催化活性随—CN/Pt摩尔比增大而有所提高,但在氢化过程中逐渐下降;API—Pt(Ⅳ)用氢气或KBH_4还原,所得API—Pt(0)的活性均低于APA—Pt(0);API—Pt(0)用盐酸处理后,活性显著提高,在氢化过程中催化活性基本不变。根据实验结果,认为高分子载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胶态铂(0)微粒的形成历程、粒径尺寸及其在树脂表面的聚集态有关。  相似文献   
56.
混合赤泥在堆存过程中,随着脱水、滤水龄期的延长,其强度有明显增长,由初始的流塑状态转变为具有较高强度的硬塑状态。为研究混合赤泥的这种胶结硬化特性,对不同自然脱水龄期和浸水浸泡龄期下的混合赤泥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混合赤泥的胶结特性主要体现在粘聚力的增长方面;(2)混合赤泥的胶结强度形成主要集中在赤泥堆存龄期前70天内。基于混合赤泥强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反映混合赤泥胶结硬化特性的结构性定量化参数mc,将原有不稳定的呈软化型的应力-应变曲线修正为表现出双曲线特征的硬化型曲线,并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初始切线模量Eci,结构性强度参数cc和φc随龄期t的变化公式,从而建立了考虑混合赤泥强度增长特性的修正邓肯-张模型。对比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混合赤泥随时间的强度增长特性。  相似文献   
57.
中波红外3~5μm波段以及长波红外8~12 μm波段的激光处于大气传输窗口,在激光成像、环境监测、激光雷达、激光医疗、化学遥感和红外对抗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非线性光学晶体,采用光学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在实现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输出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该方法激光器结构简单,且晶体本身并不参与能量交换,因而没有量子亏损,从而产热很少.同时具有单色性好、宽调谐、高功率等优点.本文针对常用以及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对其应用于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矩形永磁体的理论计算方法,深入剖析了PIC-MCC处理算法,在粒子模拟软件平台下研制了全三维PIC-MCC模拟算法,并采用该算法数值研究了J-PARC多峰离子源放电特性,分析了J-PARC离子源电子能量沉积过程和体积产生机制,讨论了该离子源在光学特性和设计思路上的优势。结果显示:该离子源能产生空间均匀的负氢离子离子束,且体积负氢离子产生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9.
杨超  吴昊 《固体力学学报》2021,42(5):518-531
本文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单轴与多轴非比例路径下的应力控制棘轮试验,考察了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和加载历程对棘轮特性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应变控制循环试验以研究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棘轮效应在对称剪切荷载下效果明显,同时棘轮应变随应力幅值和平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研究了Chen-Jiao随动强化模型与Jiang-Sehitoglu随动强化模型采用的单轴与多轴参数对背应力分量增量方向的影响,将Chen-Jiao模型中的多轴系数替换为界面饱和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参数对塑性模量系数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提升应力控制下多轴棘轮的预测精度,并能很好的预测应力松弛现象,表明了新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以ZrO(NO3)2·2H2O为前驱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并负载MnOx制备了MnOx/ZrO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Zr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的添加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Zr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的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适量的Zr改性促进了MnOx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金属氧化物与MWCNTs之间的作用,也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的分析结果则显示,Zr能提高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浓度,促进Mn3+转化为Mn4+,从而使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多,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了NH3的吸附,是MnOx/ZrO2/MWCNTs催化剂低温SCR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