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如何有效矫正随人群起伏很大的人眼像差,提高人眼自适应光学系统的人群适用范围是临床应用面临的最大难题。旋转双柱面镜散光补偿技术是一种使用灵活、低成本的散光补偿方法。给出了旋转双柱面镜散光矫正的理论依据,并搭建了基于远场光斑形态的散光自动补偿实验系统,验证了旋转双柱面镜散光矫正理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将旋转双柱面镜与人眼自适应光学系统相结合,利用哈特曼波前测量数据调整双柱面镜,实现了(-4~0D_c)散光的全自动补偿,补偿精度优于0.1 D_c,并验证了实际人眼散光补偿效果。该技术结合Badal调焦可以为人眼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规模人群适用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低阶像差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42.
进气总温畸变严重影响压气机稳定性,过去的研究往往把压气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很少关注转子叶片在周期性转入转出畸变区时性能变化情况。本文以单级跨音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通道定常计算开展均匀来流下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然后开展了进口周向范围180?,高温500 K的全环非定常模拟获得整条特性线,并分析了相比均匀来流条件下最高效率点的等熵效率增大的原因。最后详细介绍轨道法并利用该方法得到了最高效率点转子叶片在不同周向位置的压比–折合流量特性,发现总温畸变条件下,不同周向位置对转子载荷的影响基本等同于改变其折合转速,并分析得出最有可能先发生失速的周向位置是由低总温区转入高总温区时。  相似文献   
43.
光声内窥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高精准、功能成像等优点,是目前临床新型成像诊断技术研究的热点。然而,光声内窥成像技术受激光器安全能量阈值和光声换能器灵敏度的制约,现有的光声内窥成像技术大多无法兼顾高成像信噪比和小尺寸要求。为了解决光声信号回波能量低、光声图像信噪比差的问题,该文采用一种带有集成前端放大器的小尺寸的光声探头设计方案,其中心频率达到30 MHz,直径小于2.5 mm,通过仿体实验证明其仿体中的成像深度可达6.5 mm,横向成像分辨率可达144.9μm,纵向分辨率为111.1μm,尤其是,成像信噪比相较于对照组的传统光声换能器提高了11.5 dB。该文研究表明,前端集成放大光声探头能有效提高光声成像信噪比,改善成像质量,为提高光声内窥临床诊断精准度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4.
研制了一套高温超导直流电缆低温制冷系统,冷源采用斯特林制冷机与抽空减压泵,二者与冷箱并联耦合可以实现独立维护与检修,配备两套泵箱并联运行,可以实现在线快速切换和维护,设置补液容器向冷箱补液,减小冷箱补液时的温度波动。制冷系统实现了过冷液氮循环,可输出净冷量大于3 500 W@70 K。  相似文献   
45.
对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前、后子电池之间的光谱匹配性进行了优化调制.最终,选用带隙为1.24 eV的PTB7-Th:IEICO-4F作为后电池,带隙为1.59 eV的J52-2F:IT-M作为前电池制备了叠层电池.在这个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中,这2个子电池不仅具有互补的吸收光谱,还具有高的外量子效率,实现了对300~1000 nm范围内太阳发射光谱的高效利用.此外,前、后电池的能量损失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分别为0.64和0.53 eV.因此,从光伏性能具体参数上来看,本文制备的叠层器件兼具了高短路电流密度(JSC)和高开路电压(VOC)的优势,分别达到13.3 mA/cm~2和1.65 V.该电池在本实验室内部测试的光伏效率高达14.9%,封装之后效率略有降低,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验证的光伏效率达到14.0%.这是目前有机光伏领域的国际最高结果.  相似文献   
46.
<正> 1 实验1.1 试剂K2Cr2O7溶液:K2Cr2O7(AR)固体置于105℃烘箱中烘2h。配成浓度为20mg/L,40mg/L,80mg/L,120mg/L,160mg/L的溶液,以H2SO4调节溶液pH≈4;二苯基碳酰二肼显色剂:准确称取0.0237g二苯基碳酰二肼,加10mL无水乙醇,再加入40mL1:9冷却  相似文献   
47.
采用液滴外延法在GaAs(001)衬底上同时沉积In、Al液滴形成纳米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实验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In、Al组分比样品表面元素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混合沉积后的表面InAlAs纳米结构密度随着In组分的降低而降低,而单个纳米结构的尺寸变大。SEM与XPS测试结果证明表面的In并没有因为衬底温度过高而全部偏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In&Al液滴同时沉积到表面形成InAl混合液滴。当液滴完全晶化后纳米结构中心出现孔洞,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向下刻蚀。  相似文献   
48.
Yang Cheng 《中国物理 B》2022,31(8):84702-084702
Previous studies of drop impact mainly focus on homogeneous substrates while heterogeneous substrates remain largely unexplored.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strategy of stiff heterogeneous substrates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and the drop impact on such a stiffness-patterned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soft spirals surrounded by a rigid region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ash behavior of a drop on a stiffness-patterned substrate exhib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ose on a homogeneous substrate. Prompt splash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on the substrate with the greater heterogeneity of stiffness,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lower critical impact velocity. Moreover, the splash velocity of emitted droplet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on the heterogeneous substrate than that on a corresponding homogeneous substrate, especially at a higher impact velocity of the drop, indicating a stronger splash intensity on the heterogeneous substrate. The difference in drop splashing between homogeneous substrate and heterogeneous substrate is largely due to the stiffness heterogeneity, rather than the variation of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substrate. The use of spiral shape provide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introducing stiffness heterogeneity of substrate.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rop impact research beyond uniform substrates,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stiffness-patterned substrates to control splash, and may find useful applications in industries related to drop impact and splash.  相似文献   
49.
十二烷基硫酸钠辅助下低温合成碱式碳酸镁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DS辅助下,利用氯化镁和碳酸钠溶液在较低温度下(<55℃)反应结晶直接合成碱式碳酸镁微球。利用XRD、FTIR,SEM等技术研究了SDS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NaCl浓度等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低于55℃时,控制反应物浓度小于0.20 mol.L-1,加入一定量的SDS,可以有效抑制无定形颗粒向MgCO3.3H2O生长,促使无定形纳米颗粒通过相转移与自组装直接向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转变。SDS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NaCl浓度对碱式碳酸镁微球尺寸和微观形貌均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前对SOFC的研究主要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由于传统宏观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其内在机理,而细微尺度模拟则面临计算机内存开销巨大,CPU耗时过长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模拟SOFC电化学性能的伸缩式投影Adams多尺度模拟方法,建立SOFC的系统模型,首次以多尺度的观点从介观尺度出发对SOFC电化学性能进行模拟。研究其各电化学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口燃料/空气成分含量、SOFC工作温度、压力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