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74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英杰  孙鹏  高立娣 《应用化学》2010,27(2):246-248
运用毛细管电色谱(pCEC)模式,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对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在最佳的条件下如:手性选择剂浓度10g/L、流动相配比:V(乙腈)∶V(磷酸盐体系)=60∶40溶液(5mmol/L)、背景电解质pH=7.6、柱温16℃和分离电压10kV达到了基线分离,该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中间体1-甲基-3-苯基丙胺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pH值、手性选择剂质量浓度、柱温、电压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在缓冲溶液浓度15mmol.L-1(NaH2PO4-Na2HPO4,pH7.6)、运行电压15kV、手性选择剂浓度为20g.L-1、毛细管温度18℃条件下,在4min内成功地分离了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其分离度为1.65。  相似文献   
83.
从端基为胺基树状大分子出发, 合成了一种具有多个半受阻酚抗氧化基团、 结构对称的树状桥联半受阻酚类抗氧剂. 元素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 质谱(MS)和冰点降低法证实合成的树状桥联半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化学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 纯度较高. 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法和差热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树状桥联半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 并与相应的树状桥联全受阻酚类抗氧剂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树状桥联半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不仅与清除体系中抗氧剂的浓度有关, 而且与清除时间有关; 清除时间为30 min时的抗氧化能力是清除时间为400 min时抗氧化能力的近2倍. 树状桥联半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半受阻效应使其在DPPH体系和HDPE树脂中的抗氧化能力均优于其相应的树状桥联全受阻酚类抗氧剂.  相似文献   
84.
程丽  王德兴  张杨  苏丽萍  陈淑妍  王晓峰  孙鹏  易重桂 《物理学报》2018,67(4):47101-04710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纯Al N,Cu单掺杂以及Cu与O共掺杂Al N超胞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计算了掺杂前后体系的晶格常数、能带结构、态密度与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体积增大,系统能量下降;Cu掺入后Cu 3d电子与N 2p电子间有强烈的轨道杂化效应,Cu与O共掺后Cu和O之间的吸引作用克服了Cu原子之间的排斥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掺杂浓度和体系的稳定性.光学性质分析中,介电函数计算结果表明Cu与O共掺杂能改善Al N电子在低能区的光学跃迁特性,增强电子在可见光区的光学跃迁;复折射率计算结果显示Cu与O掺入后由于电磁波穿过不同的介质,导致折射率发生变化,体系对低频电磁波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85.
跨声速风扇流场中弯叶片抗畸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进口总压畸变条件下静叶弯叶片对跨声速风扇流场的影响,给出了静叶弯曲对风扇流场的改善情况.重点分析了不同叶高处动静叶流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6.
探讨了X射线辐照对芸芥发状根诱导的影响, 为研究辐射对转基因技术的协同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以芸芥无菌苗的子叶为材料, 通过5—20 Gy的X射线辐照和不等浸染时间的联合处理, 研究苗龄、 预培养时间、 辐照剂量及其浸染时间等因素对芸芥发状根诱导的影响作用, 并通过聚合链酶式反应(PCR)对所得发状根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 15 Gy X射线辐射能提高芸芥发状根的诱导频率, 且有量效关系, 其中先浸染后辐照比先辐照后浸染效果更显著; PCR结果也表明, 发根农杆菌R1000的 rolB基因已成功地被转入并整合到该发状根的基因组中。 X射线辐照对芸芥发状根的诱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且最佳推荐诱导剂量为15 Gy或稍多。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能量为1.0 MeV的电子束辐照VO2(B)薄膜,对电子辐照在薄膜中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理论计算,使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中红外光谱仪对薄膜进行测试,分析了电子辐照对薄膜结构与红外光谱(3400~400 cm-1)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辐照可以在薄膜中引入点缺陷并产生退火效应,电子辐照在薄膜中引入的点缺陷,可以使V-O=V受到破坏,退火可以使V-O=V振动得到恢复,而电子辐照对薄膜八面体角度弯曲振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8.
成都地区太阳紫外UV-B辐射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成都地区紫外UV-B辐射的系统测量与分析。成都地区地面紫外UV-B辐射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月际变化特征:晴天紫外UV-B辐射早晚小,中午大,日最大值为3.65 W/m2,日最小值为0.4167 W/m2;UV-B辐射月最大值为3.67 W/m2,最小值为1.67 W/m2,月变化达1.7 W/m2;2006年7月正午紫外UV-B辐射比2005年12月高出3.63 W/m2。夏季晴天正午地面UV-B辐射最大值为3.93W/m2,远小于中国其他城市的辐射量。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以多云多雾天气为特征,不同云雾量对紫外辐射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因此成都地区地面实际的紫外辐射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9.
 为X波段高峰值功率速调管功率合成输出结构设计了一个工作在9 GHz的转向波导,用于连接功率合成器和速调管输出腔。转向波导结构由中心矩形谐振腔、两个矩形耦合孔和两边的输入输出波导组成;输入和输出波导由速调管输出腔和功率合成器确定,分别工作在TE10和TE01模式,它们相互垂直并偏离矩形谐振腔的中心;中间的矩形谐振腔工作在TM110,TE101和TE011混合模式。这种转向波导结构的3个反射零点构成了较宽的传输通带。将连接转向波导结构的功率合成器加载到速调管输出腔,计算了功率合成器加载后速调管输出腔的间隙阻抗。计算结果表明:功率合成器的加载对输出腔间隙阻抗影响不大。设计的转向波导结构很好地应用到了速调管功率合成输出结构中。  相似文献   
90.
成都地区天空光光谱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成都地区天空光光谱的测量与分析。测量了不同方位不同倾角的天空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同一天中天空光光谱分布基本保持不变,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和不同倾角的天空光光谱强度不同。与天顶角为零的天空光谱(天顶光谱)比较,不同方位和不同倾角的天空光谱中包含了大气吸收的有用信息,可用于大气污染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