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8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工艺及温度、pH对凝胶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四甲氧基硅烷/聚乙二醇比例、不同制也剂浓度对柱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焙烧温度和酸活化处理方法对柱体Si0H含量和线性收缩率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硅胶整体柱,无开裂变形现象;不同制备条件,可以产生具有不同微米级鞍形骨架、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中孔的整体柱,可适合不同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22.
原位聚合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手性固定相的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尹俊发  杨更亮  张轶华  刘海燕  陈义 《化学学报》2004,62(19):1922-1926
以手性药物那格列奈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实现了那格列奈与其对映体的手性拆分.通过静态结合方法考察了该聚合物的选择结合能力,并讨论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棒状聚合物固定相对模板分子及其对映体有很好的手性拆分性能.  相似文献   
23.
范子琳  杨更亮  张国庆  刘海燕  陈义 《化学学报》2004,62(12):1176-1179,MJ06
实验采用原位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扉(AIBN)为引发剂,正十二醇和甲苯为致孔剂直接在液相色谱柱中制备了氨基安替比林分子烙印柱.讨论了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色谱行为及作用机理.实验表明,在水相中烙印柱具有很强的保留性能,氨基安替比林的保留因子可达到94.41.结果认为离子作用和疏水作用是使得氨基安替比林及类似物具有很强的保留性的重要原因,为研究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采用前流分析法分别测定了氨基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在烙印柱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分子烙印聚合物对烙印分子表现了较高的选择性,这和通过比较各物质在分子烙印柱和空白柱上保留因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酸及其相关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叶酸及其相关物质的分离测定方法。对叶酸原料药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JASCO C18柱(2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V(0.05mol LKH2PO4):V(0.1mol LKOH)∶V(甲醇)=78∶2∶20,流速为1.0mL min,柱温为30℃。叶酸检出限为1.0ng,叶酸的质量分数为98.52%~99 87%;加标回收率为95.22%~100.83%。该法快速简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叶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
以2,2-双(溴甲基)-1,3-丙二醇为连接基合成了新型的连接基为枝状的Gemini咪唑表面活性剂2,4-二(溴化-3-烷基咪唑)-1,3-丙二醇([Cn-P-Cnim]Br2,n=10,12,14).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IR)光谱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分析,证明所得产物即为目标产物.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量其表面活性并计算胶束形成热力学参数(ΔG m—0,ΔH m—0,ΔS m—0).结果表明,25℃时3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胶束的形成是自发的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6.
宋卫东  刘海燕  宁建国 《力学学报》2010,42(6):1149-1155
采用MTS材料实验机和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质量百分数为91%的钨合金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基于试验结果, 建立了具有钨合金典型细观结构的单胞有限元模型, 采用不动点迭代方法给出了该有限元模型的真实位移条件, 分析了不同颗粒度形状以及钨颗粒体积含量等细观参量对钨合金材料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钨合金材料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不同颗粒度的钨合金材料均为应变率敏感材料; 钨颗粒长径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 随着钨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 钨合金材料的屈服应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7.
刘海燕  王继锁  梁宝龙 《中国物理 B》2010,19(10):100314-100314
Based on the standar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gives the quantization scheme for the charge qubits mesoscopic circuit including three Josephson junctions coupled capacitively. By virtue of the Heisenberg equation,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operators across the polar plates and the number operators of the Cooper-pairs on the island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Josephson equation is discussed.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operators is analysed when the Josephson junctions are irradiated by the external electrical field,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also the obtainable controlling parameter.  相似文献   
28.
闻炳海  刘海燕  张超英  王强 《中国物理 B》2009,18(10):4353-4359
Boundary conditions (BC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lattice Boltzmann (LB) simula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everal most commonly applied BCs by evaluating the relative L2-norm errors of the LB simulations for two-dimensional (2-D) Poiseuille flow.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L2-norm error resulting from FHML's BC is smaller than that from other BCs as a whole. Then, based on the FHML's BC, it formulates an LB model for simulating fluid flows in 2-D channel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Afterwards, the flows between two inclined plates, in a pulmonary blood vessel and in a blood vessel with local expansion region, are simul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s and clearly show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model can be extended to simulate some real biologic flows, such as blood flows in arteries, vessels with stenosises, aneurysms and bifurcations, etc.  相似文献   
29.
应用循环伏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杨梅酮氧化还原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B-R缓冲溶液中玻碳电极上,杨梅酮的氧化还原表现为两步氧化反应和两步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对应于B环4-′OH和C环3-OH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应于C环4位羰基还原为中间体自由基之后再进一步还原生成羟基.以上各步反应均为单电子单质子电极过程.杨梅酮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溶液pH关系密切,但其原因来自于去质子化作用,并导致它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最终氧化产物没有电化学活性,并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了电极过程电子传递.在pH 7.45~12.00范围内,杨梅酮也因去质子化作用导致紫外光谱Ⅰ带和Ⅱ带随pH增加,而发生红移,分解作用加剧.同时分解作用还与放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前,新型色谱填充材料发展很快,但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颗粒型填充柱存在缺陷,难以实现既高效又快速的分离,Minakuchi等制备了连续的硅胶整体柱,该柱同时具有通孔和中孔双孔结构,孔容量大大高于填充柱,因此,该柱具有高速、低压、高效、适于溶剂及流速梯度洗脱等优点,适合高通量分析和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