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16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1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 首先简要回顾和介绍了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实验进展, 然后介绍了对这些奇特核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相对论平均场模型、 壳模型、 Hartree Fock模型和宏观 微观模型在该区域的发展和研究结果。 重点介绍了宏观 微观模型在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研究中的进展。 此外, 还分析和比较了各种理论模型在描述反转岛附近原子核性质上取得的成功和模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基于模糊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峰  朱镭  智小军 《应用光学》2009,30(6):988-991
 针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各传感器可靠度估计困难的问题和如何对各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并研究了它在测量中的应用过程。该方法首先利用容许函数计算各传感器测量数据间的一致性以剔除系统误差数据,然后将测量数据进行模糊化,最后用模糊贴近度获得多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融合结果。该方法计算简单,客观地反映了各传感器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程度。测量应用实例验证了其在工程中的可行性,体现了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传感器在测量数据融合中的“优越性”,运算过程简洁、快速、有效,便于实时测量操作。  相似文献   
63.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ymbolic computing system Maple, the direct method for Lie symmetry groups presented by Sen-Yue Lou [J. Phys. A: Math. Gen. 38 (2005) L129] is extended from the continuou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 the differential-difference equations. With the extended method, we study the well-known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KZ equation and (2+1)-dimensional ANNV system, and both the Lie point symmetry groups and the non-Lie symmetry group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64.
用激光光散射和粘度法研究了一系列窄分子量分布的新的手性甲壳型液晶聚合物P1~P6的溶液行为及其链刚性.研究发现四氢呋喃是聚合物P1~P6的良溶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聚合物P1~P6的特性粘数[η]和均方根旋转半径z12对重均分子量Mw的依赖关系分别是[η]=(2.75±0.05)×10-3Mw0.78±0.02和z12=(1.53±0.04)×10-2Mw0.60±0.01.按照YamakawaFujiiYoshizaki蠕虫状圆筒模型的粘度理论和BohdaneckyBushin表达式,求得聚合物的单位围长摩尔质量ML=(29.8±1.0)×102nm,构象保持长度q=(15.4±3.0)nm.q和MHS方程指数α的值说明这类在结构上属于侧链型液晶高分子的聚合物在良溶剂四氢呋喃中呈现比较伸展的刚性链构象,其链刚性与半刚性主链液晶高分子的相似.  相似文献   
65.
含膦酰杂菲侧基聚乙炔的合成与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氧化-6-氢-二苯基(c,e)<1,2>氧杂磷酰基)-1,4-二羟基苯(ODOPB)结构单元为中心,在两侧通过酯化反应分别引入4-乙炔基苯甲酰基和4-烷氧基苯甲酰基,并作为乙炔单体,在[Rh(nbd)Cl]2催化下,30℃聚合得到了含磷酰杂菲(DOPO)基团的聚乙炔.1H-NMR和GPC分析表明,由于DOPO存在较大π共轭结构和较强极性效应,在诱导聚乙炔主链采取高反式构型的同时,增加了分子链内相邻侧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整个分子链趋向二维共平面结构,有利于增强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TGA显示,与不含磷酰杂菲侧基的模型聚乙炔相比,DOPO的引入使聚乙炔呈现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热分解温度(T5%)接近400℃,说明通过增强分子链内侧基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分析方法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化学实验室常用分析方法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常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数学模型,介绍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适当变换,实现了该数学模型在不同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系统研究Mn(SiO2)3(M=Fe,Co,Ni;n=1-3)团簇的几何结构、光电性质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Fe,Co原子相对于Ni原子更易于在(SiO2)3团簇上聚集;通过分析团簇的分裂途径及其产物,发现稳定性较好的氧化硅是一种很好的用于负载过渡金属"岛膜"的载体材料;Mn(SiO2)3团簇的能隙恰好位于近红外光谱范围内.通过磁性分析发现,该复合团簇的磁矩主要局域在过渡金属原子周围,而且,Fe2(SiO2)3和Co3(SiO2)3具有相对较大的磁矩,这主要源于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间相互耦合.能隙和磁性两方面性质进一步肯定了二氧化硅磁性复合材料在医学界被用作光动力靶向治疗的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68.
基于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建立在线过程检测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溶出度方法。分别扫描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紫外吸收光谱,两组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完全重叠。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分别测定两组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系数,建立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FODT)检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溶出度,并与HPLC法相比较。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两种成分同时实时测定,并且FODT累积溶出度与HPLC法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批次药物的溶出行为一致,说明制剂工艺稳定,均匀度好。溶出曲线显示缬沙坦溶出快于并高于氢氯噻嗪,且30 min时两组分的溶出度均大于80%符合美国药典规定。结果表明,应用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结合FODT法可实现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中双组分溶出度的同时检测,并可提供双组分的溶出过程曲线和全部溶出数据,直观反映各组分在各溶出时段的快慢,为此药建立标准提供依据。与HPLC法单点数据相比优势明显,更有利于药品评价和抽验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69.
In this paper,some new formal similarity reduction solutions for the(2+1)-dimensional Nizhnik-Novikov-Veselov equation are derived.Firstly,we derive the similarity reduction of the NNV equation with the optimal system of the admitted one-dimensional subalgebras.Secondly,by analyzing the reduced equation,three types of similarity solutions are derived,such as multi-soliton like solutions,variable separations solutions,and KdV typ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70.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对源自国内外不同产地的软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7 000~7 400 cm-1波数范围内,部分产地的软玉中出现四个由羟基倍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归属OH(Mg MgMg),OH(MgMgFe2+),OH(MgFe2+Fe2+),OH(Fe2+Fe2+Fe2+)的倍频振动所致, 并与软玉中透闪石矿物晶体结构中M1和M3位置的Mg2+,Fe2+占位有关。随着透闪石中Fe2+/(Fe2++ Mg2+)比值的增大,亦可导致软玉中羟基NIR谱带的进一步分裂,谱带数目和强度增加,并向低波数方向位移。文中对软玉中羟基NIR光谱的产地鉴别意义一并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