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85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1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21.
结合单晶硅各向异性腐蚀和倾斜光刻技术,在14°斜切(110)单晶硅片上成功制作出90°顶角的中阶梯光栅。在1500~1600nm波段对其进行了闪耀级次衍射效率测量,测量结果的趋势与C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其中在1500~1550nm波段光栅表现出良好的闪耀特性,效率为理论值的52%~75%,峰值约为58%。讨论并计算了制作工艺中的槽深误差对光栅闪耀级次衍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0~1550nm波段,考虑槽深误差计算所得的理论闪耀级次衍射效率约为完美槽形计算效率的77%~85%。  相似文献   
322.
使用单脉冲和再加热双脉冲激光对位于空气中的钢样进行烧蚀激发等离子体,对两种方式产生的光谱进行研究。再加热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采用两束激光,一束烧蚀样品激发等离子体,另外一束激光对产生的等离子进行加热。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再加热双脉冲激发样品,增强了发射光谱的信号,增大了等离子体的连续光谱,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十次测量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从5.0%降低到2.0%。另外,还对影响双脉冲信号增强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光谱的增强程度随两脉冲间隔和采集延时的变化;激发上能级对光谱增强程度的影响,上能级越高增强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23.
H为定义在圈G上的一个超图,将H的每条超边映射为圈G中不同的路,并且这条路包含此超边中的所有的顶点,此问题称为超边在圈G中的嵌入问题(MCHEC问题).超图在圈中的嵌入问题即为寻找H在G中的最优嵌入使得G中任一边被H所有超边的嵌入经过的最大次数最小.应用组合最优化以及概率方法可得到MCHEC问题的PTAS算法.  相似文献   
324.
述评低能重离子耗散碰撞激发函数中截面涨落现象的主要实验结果 :截面及其涨落的不可平滑性、不可重复性以及大角度之间的长程能量关联 ;述评与实验结果相应的理论研究进展 :用双核系统的衰变、相干转动以及相位无规化过程这样三种不同运动形态的相互复杂作用定量描述耗散反应随时间的演化  相似文献   
325.
本文中,(G(k+1)/G(k))展开法被首次提出,其中k为非负整数,并且G=G(ξ)满足k+2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LODE),同时给出表达式(G(k+1)/G(k))的解析公式,并由此得到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双曲函数解、有理函数解及三角函数周期解,最后给出一个利用(G(k+1)/G(k))展开法求解KdV方程的实例.  相似文献   
326.
王琦  温洁嫦 《数学杂志》2015,35(2):307-317
本文研究了滞后型分段连续随机微分方程的解析稳定性和数值稳定性问题.首先,利用伊藤公式等方法获得了解析解均方稳定的条件,其次,对于包括均方稳定和T-稳定在内的Euler-Maruyama方法的数值稳定性问题,运用不等式技术和随机分析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Euler-Maruyama方法既是均方稳定又是T-稳定的,推广了随机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稳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327.
以羧酸配体 2,2''-(1,4-亚苯基双(亚苯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1)和 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双(亚甲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2)分别与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 3个配位聚合物:{[Ni(L1)(H2O)4]·2H2O}n (1)、[Zn(L1)(DMA)2]n(2)和[Co(L2)(DMF)2]n (3),其中DMA=N,N-二甲基乙酰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对配合物1~3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锯齿形链状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骨架,且配体均表现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2固态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8.
光声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是利用光声效应实现痕量气体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零背景信号、可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采矿冶金、能源电力、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气体检测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实际的检测环境往往是多种组分气体同时存在且需要监测每种组分气体的含量,此时对多组分气体进行同时检测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了光声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主要从光源和光声池的角度阐述了以光学复用方法为核心的光声光谱技术在多组分气体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多组分气体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光声光谱多组分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29.
Qi Wang 《中国物理 B》2022,31(4):40203-040203
An ultra-broadband perfect absorber consisting of cascaded nanodisk arrays is demonstrated by placing insulator-metal-insulator-metal nanodisks on insulator-metal film stacks. The absorber shows over 90% absorption in a wavelength range between 600 nm and 4000 nm under transverse magnetic (TM) polarization, with an average absorptivity of 91.5% and a rela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of 147.8%. Th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show that the synergy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propagating surface plasmons, and plasmonic resonant cavity modes leads to the ultra-broadband perfect absorption, which accords well with the results of impedance-matched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metal materials on absorption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absorber is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and the absorption remains more than 90% at a wide incident angle up to 40° under TE polarization and TM polarization. The designed ultra-broadband absorber has promising prospects in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相似文献   
330.
蒋川东  王琦  杜官峰  易晓峰  田宝凤 《物理学报》2018,67(1):13302-013302
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方法在地下水探测领域具有直接、定量和解释唯一等优势,但是由于地磁场存在不均匀、随时间变化和易受噪声影响等难以确定的问题,导致偏共振激发,严重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地面核磁偏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off-resonance,SNMOR)模型和相应的核函数表达式,讨论了频率偏量对偏共振信号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系统相位自动搜索和信号实部与虚部同时参与的复包络反演方法.通过仿真模型和反演结果对比得到:偏共振信号相位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仿真模型中的信号幅度最大提高了65.9%;当频率偏量大于2 Hz时,利用SNMOR核函数的反演结果的准确度明显优于SNMR核函数的结果;当噪声较大时,复包络方法充分利用测量数据的有用信息,比常规幅度反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野外实测数据和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SNMOR模型和复包络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地下水探测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