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225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59篇
物理学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采用二三种不同孔结构的Si02制备了Pd-SiW12/Si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以及H2脉冲化学吸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以孔径较大的粗孔硅胶为载体制备的Pd-SiW12/SiO2催化剂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乙酸收率为145.2g/(L·h).这是由于Pd在粗孔硅胶载体表面良好的分散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2.
中介尺度Au纳米团簇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原子个数为16~8628的 Au纳米团簇的熔化过程.采用 Johnson的EAM (embedded atom method)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金属纳米团簇存在一中介尺度区域.对Au纳米团簇而言,当原子个数N >456时,团簇的热力学性质与团簇尺寸呈线性关系,熔化首先从表面开始,逐步向中心区域推进,且满足Tmb-Tmc(N)=aN(-1/3)的关系.另外,计算了中介区域的团簇的尺寸、熔化温度、表面能、熵、焓等热力学量以及均方根位移(RMSD)等动力学量,为研究纳米团簇提供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73.
基于模式搜索的光谱消光粒径分布反演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快速有效的反演算法用于粒径分布的重建是颗粒测量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光谱消光法粒径测量中,提出将模式搜索算法用于独立模式下粒径分布的重建,同时引入Tikhonov平滑泛函构建算法的目标函数,为保证搜索过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设计了关于初始点的优选策略。利用该算法测量国家标准颗粒体积平均直径的相对误差为3.14%,不超过国家标准物质局给出的±8%的范围,且粒径分布宽度合理,没有明显展宽和伪峰现象。与Phillips-Twomey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反演精度和反演时间条件下,该算法具有明显优势,更适合于快速准确的现场测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在常压下, 研究了添加气的种类(N2, He, Ar, H2, NH3, CO和CO2)对介质阻挡放电低碳烷烃(甲烷、 乙烷和丙烷)转化制低碳烯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甲烷或乙烷为原料时, N2, He, Ar和CO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总烯烃的选择性; 而CO2, H2和NH3的引入对甲烷、 乙烷的转化率无明显影响, 但H2和NH3的引入会使总烯烃的选择性显著降低. 以丙烷为原料时, 所研究的添加气均可提高丙烷的转化率, 而只有CO的引入可提高总烯烃选择性. 综上所述, 80%(摩尔分数) CO添加量最有利于低碳烷烃转化成低碳烯烃, 对应的甲烷、 乙烷和丙烷的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4.4%, 17.6%和42.8%, 总烯烃的选择性分别提高了19.9%, 25.0%和11.9%. 以CH4为例, 通过对放电电流波形和等离子体区物种的发射光谱(OES)研究发现, 引入CO能显著增加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并且体系中出现激发态O*物种(777.5和844.7 nm), 这种O*物种能够促进C-H键的断裂, 有利于烯烃的生成. 因此, 等离子体区电子密度的增加和激发态O*物种的出现可能是CH4-CO体系中CH4有效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为简化主动频率选择表面(FSS)器件结构,提高其谐振频率的操控性能,提出一种利用光电导薄膜的光照导电特性控制FSS结构尺寸变化的光控主动FSS。从理论角度阐述了FSS结构尺寸与中心谐振频率的关系。以十字带通型光控主动FSS为例,采用CST软件仿真得到光照前后的中心谐振频率,频率由23GHz变为28GHz。采用镀膜、电子束蒸发及光刻等工艺制作出光控主动FSS样件,分析了光电导薄膜中掺杂成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光照频率、光照功率等因素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调节CdS、CdSe的分子数比(1∶1~5∶1)可改变敏感波长;调节CdCl_2、InCl_3、CuCl_2的比例可改变亮暗方块电阻比,实验中分子数比为(3.6∶2.6∶1.3)时效果最佳;退火温度为750℃、退火时间为30s时光电导薄膜光电特性与欧姆接触达到峰值。测试结果表明:在功率为200mW/cm~2与波长为0.6μm的光照条件下,光控主动FSS的中心谐振频率从光照前的23.8GHz变为28GHz,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6.
针对传统光学元件在红外波段色差校正方面存在系统结构复杂、光能损失严重、质量大等问题,以红外波段4.8μm和10.6μm存在的色差为例,将槽栅型表面微结构用于红外波段的色差校正;根据广义斯涅尔定律及时域有限差分(FDTD)理论计算微结构表面的相位分布,采用FDTD Solution软件仿真双方柱槽栅型微结构;设计两个槽栅型微结构宽度L1=400nm、L2=950nm,槽栅高度K=500nm;采用离心式涂胶法、电子束光刻、离子刻蚀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制备双方柱槽栅型微结构样品,分析胶膜厚度、曝光图像质量、刻蚀槽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变L1和L2的大小可实现在4.8μm和10.6μm这两种波长下分别达到0~1.5π和0~2π范围的相位调制;L1=408nm,L2=944nm,K=495.32nm,表面粗糙度为16.32nm,相关参数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4.8μm和10.6μm这两个红外波段的峰值透过率分别为71%和64%;利用平行光位置色差测试原理测得两个红外波位置色差减小到30%,从而验证了槽栅型微结构器件对红外色差的校正作用。  相似文献   
77.
激光莫尔条纹测量是一项非接触性测量的技术手段, 也是一项运用非常广泛的测量方法. 本文意在通 过研究激光莫尔条纹测量, 能够提供更加行之有效而精确度高的测量方法. 首先说明了莫尔条纹的形成原理, 其次 系统地介绍了一起实验的设计, 以及设计仪器的思路和构想, 最后整理实验的数据并分析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8.
常规的分离变量方法不能求解非傅里叶传热模型问题,本文对常规分离变量法进行拓展,利用拓展后的方法求解热传导的傅里叶模型,单相位滞后(C-V)模型和双相位滞后(DPL)模型,比较利用三种模型计算温度场的差别.研究C-V模型和DPL模型中温度波动的规律,得到温度波动速度和热流量时间滞后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王越  冷雁冰  王丽  董连和  刘顺瑞  王君  孙艳军 《物理学报》2018,67(9):97801-097801
基于石墨烯的电控特性提出了一种由金属线谐振器和"H"型谐振器组成的宽带可调的类电磁诱导透明(类EIT)超材料结构.首先,利用CST Microwave Studio软件对该超材料结构的透射特性进行了仿真.该结构在1.05—1.46 THz内的透射窗由金属线谐振器的等离子谐振和"H"型谐振器的电感-电容谐振干涉相消引起,且暗模式谐振器的数量增多导致了透射窗带宽的增加.其次,仿真模拟了该结构在不同石墨烯费米能级下的透射特性.当石墨烯费米能级由0 eV逐渐增加到1.5 eV时,该结构透射窗在1.05—1.46 THz内的平均透射振幅由87%逐渐减少到25%,实现了宽带可调.同时,通过仿真模拟该结构在1.26 THz下的电场分布对其透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实验制备了类EIT超材料结构样品,且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对样品进行了透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0.
Methylammmonium lead iodide perovskites(CH_3NH_3PbI_3) have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superior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We performe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mixed halide perovskites CH_3NH_3Pb(I_(1-y)X_y)_3(X = Cl, Br; y = 0, 0.33, 0.67). Our results reveal the reduction of the lattice constants and 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enhancement of band gaps with increasing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Cl-/Br-at I-.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valance band maximum(VBM) is mainly governed by the halide p orbitals and Pb 6 s orbitals, Pb 6 p orbitals contribute the conduction band minimum(CBM) and doping does not change the direc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e organic cation [CH_3NH_3]~+does not take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and and only one electron donates to the considered materials. The increasing trends of the band gap with Cl content from y = 0(0.793 eV) to y = 0.33(0.953 eV) then to y = 0.67(1.126 eV). The optical absorption of the considered structures in the visible spectrum range is decreased but after dop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is impro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