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11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于能发挥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发展等重要作用,利用年产量巨大的植物纤维资源,生产可再生性液体替代燃料乙醇的技术受到了巨大的关注,成为工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酶法生产纤维素乙醇面临多种困难:纤维素原料比重轻,收集运输不便;原料结构复杂,需要深度预处理;纤维素酶系的酶解效率有待提高;半纤维素中的木糖难以发酵转化为乙醇等.经过多年研究,新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开始接近实用化.紧迫的社会需求正在迫使国内外政府和企业界大量投资,开展纤维素乙醇的中试研究和试生产,力求在短时期内克服上述难点,尽快实现产业化.充分利用植物纤维资源中的多种组分,联合生产乙醇和部分高值产品的生物精练技术,是实现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必然途径.玉米芯生物精练生产乙醇和木糖相关产品的技术正在进行产业化.本文综述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研究进展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
Based on the QM/MM optimize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PRC) of purple bacteria Rhodopseudomonas (Rps.) viridis, quantum chemistry density functional method (DFT, B3LYP/6-31G) has been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igment molecules and either the surrounded amino acid residues or water molecules that are either axially coordinated or hydrogen bonded with the pigment molecules, leading to a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primary electron-transfer (ET) reactions in the PRC.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coordination of amino acid residues greatly raises the ELUMO of pigment molecules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possibility of ET to take place. Different hydrogen bonds between amino acid residues, water molecules and pigment molecules decrease the ELUMO of the pigment molecules to different extents. It is crucial for the ET taking place from excited P along L branch and sustains that the ET is a one-step reaction without through accessory bacterioc  相似文献   
73.
Paralle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using a CCD camer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alle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12-bit scientific-grade charge-coupled device array. A superluminescent dio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free-spac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was employed to achieve 10-μm axial resolution and 1.1-μm transverse resolution on a 902×575 /μm2 field of view. We imaged a test mirror and bovine retinal tissue using a four-step phase shift method.  相似文献   
74.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等离子体诊断的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的原理,分析了该分幅技术的有关特性参数,如曝光时间、画幅数目、空间分辨率等。借助于特别设计的扫描变像管进行了该技术的原理性实验,并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重构。实验获得了持续时间约100ps的发光过程的16幅图像,曝光时间优于6.3ps,阴极上空间分辨率为3.5 lp/mm。  相似文献   
75.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催化H2O2氧化邻苯三酚红(PR)反应的氧化产物受H2O2与PR的摩尔比控制, H2O2与PR的摩尔比不同, 所得降解产物不一样. 分析表明, H2O2在LiP催化氧化PR过程中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的H2O2是LiP的激活剂, 高浓度的H2O2是LiP的抑制剂)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藜芦醇(VA)对LiP催化氧化PR的反应有促进作用, 尤其是当H2O2与PR的摩尔比较高时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然而PR对LiP催化氧化VA的反应却有抑制作用. 后者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用白腐菌降解染料时在培养液中常常检测不到LiP的藜芦醇活力. 分析表明, VA的存在不但促进了LiP酶中间体LiP(II)和/或LiP(III)向LiP的转化, 使LiP的催化循环加速, VA生成的VA+·也间接氧化了染料PR, 从而使PR的氧化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76.
葛根素是从常用中药野葛根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葛根素-7-磷酸二乙酯. 在常温下,这种新的化合物在NMR谱上有两组相关的信号峰,即在溶液中以两种不同的构象存在. 本文利用HSQC和HMBC等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这种化合物的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77.
张文娟  王丹  黄锡荣  曲音波  高培基 《化学学报》2005,63(21):2009-2012
根据研究发现, 在有醇作助表面活性剂的CTAB反胶束中木素过氧化物酶(LiP)不能表现活力, 而在水介质中CTAB对LiP的催化活性影响又不是很大. 为了揭示其中醇的影响, 本工作就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对LiP酶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由于CTAB反胶束体系中醇浓度较高, 且碳原子数大于4的直链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又很小, 为此采用了LiP可在其中显示催化活性的CTAB正胶束、AOT反胶束和Brij30反胶束作介质, 通过研究这些介质中不同链长的醇对LiP催化活力的影响, 来探讨CTAB反胶束中木素过氧化物酶(LiP)不能表现活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不管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结构、电性质及反胶束大小如何, 只要醇的浓度超过500 mmol•L-1 (丁醇≥1200 mmol•L-1), LiP在上述原本可显示活力的介质中均无催化活性. 据此推测CTAB反胶束中木素过氧化物酶(LiP)不能表现活力的原因主要是由助表面活性剂醇造成的.  相似文献   
78.
1 INTRODUCTION QHS (C15H22O5) is a novel antimalarial drug isolated from Chinese herb Artemisia annua L in 1972. Structural studies by chemical analysis,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d other spectroscopic me- thods showed that QHS is a sesquiterpene lactone with a peroxide group (Fig. 1)[1].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quired in search fo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QHS[2~5]. Its unique endoperoxy bridge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Due to …  相似文献   
79.
对在果岭上的高尔夫球受到推杆不同方式击打后的运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差异微小的击打方式对球的运动形式的影响,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的运动距离及运动稳定性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帮助球手更方便精细地控制高尔夫推杆的击打动作。  相似文献   
80.
屈少华  曹万强 《物理学报》2014,63(4):47701-047701
基于球形无规键无规场模型和电场作用下弛豫铁电体微畴-宏畴机理,利用模糊畴界观点以及电场对极化的分数维效应,分析了电场对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对畴的诱导偶极子增量的极化效应导致了电滞回线的不饱和及相关的大的电致伸缩效应;而畴的偶极子增量耦合时结合能的变化对低电场的电滞回线略有影响,但基本不会改变高电场时的极化状态.初始微畴大小对电滞回线非常重要,细小的微畴会导致细长的电滞回线及电场与电致伸缩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