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852篇
化学   1610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188篇
综合类   104篇
数学   351篇
物理学   10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单糖为原料,经苯甲酰化保护和溴代制备中间体酰化溴代糖(3a~3e)。通过Koenigs-Knorr合成法将3a~3e与澳洲茄胺甙化缩合并脱保护合成了5个澳洲茄胺单糖苷化合物(5a~5e,5d和5e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用MTT法对5a~5e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c和5d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2.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Br2为溴化试剂,用改进方法合成了辛弗林的关键中间体——α-溴-4-羟基苯乙酮,收率64.7%,纯度90.2%,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43.
A series of W/O/W or O/W/O emulsion stabilized solely by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oli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two-step method. We explored the option of particular emulsifiers for the multiple Pickering emulsions, and a variety of nanoparticles (silica, iron oxide, and clay) only differing in their wettability was used. The primary W/O emulsion was obtained by the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and then the hydrophilic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as emulsifier in the secondary emulsification to prepare the W/O/W emulsion. In a similar way, the primary O/W emulsion of the O/W/O emulsion was stabilized by the hydrophilic nanoparticles, while the secondary emulsification to prepare the O/W/O emulsion was effected with the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ant multiple Pickering emulsion was stable to coalescence for more than 3 months, except the W/O/W emulsions of which the secondary emulsion stabilized by clay nanoparticles became a simple O/W emulsion in a day after preparation. Moreover, the temperature and pH sensitiv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methacrylic acid) (P(NIPAm-co-MAA)) microgels were introduced as an emulsifier for the secondary emulsification to obtain the stimulus-responsive multiple W/O/W emulsion. Such microgel-stabilized multiple emulsions could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ntrolled release of water-soluble dye, Rhodamine B (RB) on demand in a multiple-emulsion delivery system.   相似文献   
144.
以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为主要测试手段,在不同浓度的高氯酸钠(NaClO4)水溶液中研究了水合离子吸附到活性炭电极孔隙过程中电极的质量变化.对于每种电解液,根据Raman光谱和EQCM数据分别计算了本体溶液中和电极/溶液界面上Na+的水合数.通过比对这两组Na+水合数,探讨了Na+存储到活性炭负极过程中的去溶剂化效应.  相似文献   
145.
SAPO-11分子筛晶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田鹏  齐越  张琳  徐舒涛  苏雄  樊栋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13,34(3):593-603
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和固体核磁等方法研究了SAPO-11分子筛的水热晶化过程.结果表明,晶化初期,SAPO-11和一种具有磷硅铝组成的未知晶相同时生成;随着晶化的进行,中间相溶解,SAPO-11的生成速率大大增加,呈现快速晶化的特征;至2.33h后,SAPO-11的结晶度接近100%,并保持至晶化结束.硅从晶化初期即参与了SAPO-11的形成,它在晶体中的含量随晶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硅原子主要以硅岛的形式分布于SAPO-11分子筛骨架中,从而导致多种硅配位环境的存在.分析显示,SAPO-11分子筛呈现外表面富硅的特点,结合晶化过程的分析可推测,硅在SAPO-11分子筛晶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其含量从内向外递增.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消除无机盐对紫外法测定离子液体的干扰,采用固相萃取(SPE)预富集,再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水样中3种离子液体[C4mim][PF6]、[C6mim][PF6]、[C4mim][BF4]的含量。在波长190~300 nm范围内研究了3种离子液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时还考察了几种常见无机盐对离子液体紫外光谱吸收的影响。采用SPE方法富集100 mL水样时,富集倍数F=100/3,对三种离子液体的富集率分别为90%,91%和51%,并且溶液的pH与盐的浓度对富集率有一定的影响。当离子液体加标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0 mg/L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47.
以C2H5NS和In(NO3)3为前驱物,采用简单的液相法成功制备了In2S3纳米多级结构,C2H5NS作为硫源的同时也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前驱物浓度对In2S3形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In(NO3)3/C2H5NS摩尔比从1∶1.5增加到1∶6,In2S3纳米花呈现了不同的形貌和尺寸.XRD谱图显示,In2S3纳米花晶体具有立方结构.SEM和TEM照片显示,制备的In2S3纳米结构呈多级花状结构,这种结构由纳米片堆积组装而成.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并结合实验结果对C2H5NS影响纳米片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2H5NS在In2S3(001)晶面上的吸附可以有效降低晶面的表面能,起到稳定晶面的作用;纳米花的形成是在C2H5NS影响In2S3的晶面稳定性及其成核速率之间的一个协同效应.In2S3纳米晶的形貌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的C2H5NS浓度来调节.  相似文献   
148.
利用3,3,4,4-四氟二苯砜、十氟联苯、6F-双酚A及6,13-双三蝶烯二酚,通过亲核取代共聚及后磺化方法制备了2个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双三蝶烯型聚芳醚砜,并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得磺化聚芳醚砜均表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此类膜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高温低湿度条件下高的质子传导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聚合物主链中大量氟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聚合物的相分离结构,并且随着聚合物主链中氟含量的增加,亲水区域明显增大.这也是含氟磺化双三蝶烯型聚芳醚砜质子交换膜材料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具有高质子传导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利用三维(3D)细胞反应器模拟体内微环境,建立了一种与肿瘤细胞作用的活性分子的筛选和分析方法.利用药物与三维细胞反应器中活肿瘤细胞和固化肿瘤细胞分别作用后的HPLC生物指纹谱峰面积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建立了与细胞结合的活性成分的筛选识别模型.已知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和白藜声醇的谱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抗肿瘤药物酮洛芬和青霉素G的谱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利用该模型筛选识别与细胞结合的活性成分是可行的.此外,应用该模型从中草药桃儿七提取物中筛选出了7种可作用于Lovo细胞的活性成分.此研究提供了一种模拟体内微环境下与肿瘤细胞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分析方法,在药物发现环节,特别是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电负性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重要概念。本课例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在对“甲醛的危害与去除”的分析、讨论与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电负性概念的理解,同时尝试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体会电负性概念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