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化学   1095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92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167篇
物理学   74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资料,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流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Cr,地质累积指数分级多在0~1之间,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范畴。  相似文献   
72.
我们曾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杂化乳胶粒, 并用溶剂将核去除得到杂化空心微胶囊. 但由于此乳液聚合过程十分复杂, 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乳胶粒的微结构有较大不同, 目前尚未见到各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微结构的表征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报道. 本文将系统分析在不同反应条下, MPS和St种子乳液聚合过程中, 得到的乳胶粒壳层杂化聚合物的微结构, 并研究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3.
Development of new or improved methods for the asymmetric preparation of chiral propargylic alcohols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past years because they are useful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synthesis of many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and natural products.[1] A series of chiral tridentate ligands were conveniently synthesized from amino acids with good yields (Scheme 1).[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nantioselective alkynylation of benzaldehyde catalyzed by this chiral tridentate ligand was carried out and up to 83% ee of chiral propargyl alcohols was obtained (Table 1 ).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tridentate ligand is currently underway.  相似文献   
74.
采用硅藻土柱层析法对样品中的农药进行提取及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快速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定量;采用此方法测定了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三嗪类农药在内的105种农药,大多数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kg,相关系数大于0.99;90%以上农药在0.2m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0%~110%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5.
哒嗪酮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保民  江振洲  王涛  倪沛州 《有机化学》2006,26(11):1576-1583
将苯(氧)乙胺和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中的苯(氧)乙胺、苯氧烷胺片段引入哒嗪酮类化合物中, 设计、合成了30个新的含哒嗪酮环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HRMS确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28个目标物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有较好的拮抗作用(pA2>6.00), 化合物6o, 6p, 6q, 6v, 6x, 6y, 10c, 10d的pA2值>7.00.  相似文献   
76.
超临界苯类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间歇反应器中,温度340~370℃,以苯、甲苯、乙苯和对二甲苯为超临界溶剂研究了聚苯乙烯(PS)的降解特性.苯类物质是聚苯乙烯的优良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其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使聚苯乙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在不同超临界溶剂中降解转化率相近,而降解产物组成差别很大,分析了不同超临界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甲苯对降解过程影响最小,苯乙烯收率最高.聚苯乙烯降解过程中,高分子链断裂和解聚同时进行,结合连续分布理论建立了聚苯乙烯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在超临界甲苯中聚苯乙烯链端解聚活化能为138.4 kJ.mol-1.  相似文献   
77.
考虑一类"中度偏离"单位根过程,y_t=q_ny_t-1+u_t,其中qn=1+c/(k_n),k_n=o(n),c为一非零常数,{u_t}为随机扰动项序列.在允许扰动项方差无穷的条件下,构造q_n的复合分位数估计,并得到了该估计的渐近分布.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在扰动项服从t(2)分布下,说明了该估计的稳健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智能窗"大规模推广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三氧化钨(WO_3)是生产"智能窗"的一种重要电致变色材料,但调控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旋涂法制备WO_3薄膜,重点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旋涂次数对调控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轮廓仪测量薄膜厚度,X射线衍射(XRD)测量薄膜结晶情况,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表面形貌,光谱仪测量薄膜初始态、着色态和褪色态的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增加(0. 2~1. 0 mol/L),薄膜厚度从9. 7 nm增加到33. 3 nm,透射率调制能力从0%提升到37. 0%;多次旋涂薄膜厚度线性增长,线性拟合优度(R~2)达0. 98,5次旋涂后透射率调制能力达51. 3%。改变溶液浓度和旋涂次数都是调控薄膜透射率调制能力的有效手段,精准调控薄膜透射率调制能力对设计不同应用场景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液相沉淀包覆工艺终点pH值对SAPO-34/CZA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CO2氢还原制低碳烯烃催化性能的影响.借助XRD、SEM、BET、NH3-TPD和CO2-TPD等手段对不同复合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孔结构及表面酸碱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沉淀pH值对SAPO-34/CZA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性能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沉淀pH值制得复合催化剂中SAPO-34分子筛结晶度、微孔比表面积及表面碱量均有所下降,呈现以介孔为主的孔结构特征;而当pH值为7时,制得复合催化剂形成了包覆相结构和微-介复合孔结构(微孔比表面积53.1 m2·g-1,介孔比表面积59.8 m2·g-1,总比表面积为112.9 m2·g-1,总孔容0.4 cm3·g-1,平均孔径14.6 nm);在反应温度325℃,还原温度285℃,反应压力3.0 MPa,体积比H2:CO2=3.0,空速3500 mL·g-1·h-1反应条件下,CO2转化率为64.8;,低碳烯烃选择性为49.8;.与pH=9制得催化剂比较,CO2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分别提高了26.2;和19.2;.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和癌周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情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变化及转 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5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癌周边区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LYVE-1及其mRNA 表达情况,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而正常组织中很少见LYVE-1 阳性的微淋巴管;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LYVE-1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对淋巴管生成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