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28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41篇
物理学   2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61.
以磷铁废渣(Fe1.5P)和温室效应气体CO_2为原料,以磷酸为补充磷源合成磷酸铁锂(LiFePO_4)的前驱体Fe_2P_2O_7,并研究了其合成过程对LiFePO_4正极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LiFePO_4的表面形貌,采用XRD分析了LiFePO_4和Fe_2P_2O_7的晶体结构。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发现Fe1.5P与磷酸混合物(nFe1.5P∶nH3PO4=1∶1)在800℃热处理6 h合成的Fe_2P_2O_7对应的LiFePO_4/C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1C,0.2C,0.5C和1C倍率下的容量分别可达130,126,117和108 m Ah·g~(-1)。  相似文献   
162.
为了探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晶体结构的MnO2纳米催化剂(α-MnO2、β-MnO2、γ-MnO2和δ-MnO2),并考察了其低温NH3-SCR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晶体结构催化剂的活性不同,依次为γ-MnO2 > α-MnO2 > β-MnO2 > δ-MnO2,γ-MnO2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NOx转化率在150-260℃超过90%。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MnO2和β-MnO2为纳米棒,γ-MnO2和δ-MnO2为纳米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低温NH3-SCR活性的主导因素。γ-MnO2具有适宜的孔道结构、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丰富的化学氧含量和Lewis酸酸性位点,是其具有最高低温NH3-SCR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3.
铜离子催化的氧化关环有机反应,用于选择性荧光探测金属铜离子的存在。晶体结构和光谱分析表明,在DPKA的乙腈/水混合溶剂中,引入铜离子可以促使苯并三氮唑类荧光化合物(2)的形成,该反应可以使得溶液的荧光明显增强。而且在滴定溶液里,引入Cu2+螯合剂EDTA,并不能使得溶液的荧光减弱,表明荧光是由有机物2发射的。同时,其他金属离子的引入并不能产生荧光,而且干扰离子的存在也不能使得荧光光谱发生显著改变,表明DPKA可以高选择性的检测溶液中的铜离子。研究表明,荧光响应呈现2个线性关系,区间分别在0.64~3.2 mg·kg-1和3.84~7.04 mg·kg-1。  相似文献   
164.
微量钙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1995-2006年期间测定微量和痕量钙的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说明了其测定微量钙的应用领域。并对微量钙的测定技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6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金属氧化物(TiO2-MoO3)负载硅钨酸盐聚苯胺膜电极的制备,优化了聚合条件,并对该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包括溶液的pH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膜对抗坏血酸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用计时电流法及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出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膜内的表观扩散系数为1.88×10-7cm2/s;抗坏血酸浓度在5.0×10-5-6.9×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1,检出限为1.2×10-6mol/L。可用于测定西红柿、橙汁中的抗坏血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6.
在303.15 K、313.15 K、323.15 K、333.15 K温度下,0-6 MPa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在水-叔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溶剂中叔丁醇的摩尔分数(x_(TBA))从0到1.结果表明,在温度和溶剂组成一定条件下,甲烷的溶解度随其分区的增加而增大,随x_(TBA)的增加,在富水区内,甲烷的溶解度变化较缓慢,当x_(TBA)超过某值时,甲烷的溶解度随x_(TBA)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幅度较大;在x_(TBA)约为0-0.045范围内,甲烷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x_(TBA)约在0.045-0.15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x_(TBA)约在0.15~1.0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和溶剂组成的关系可以推测,在303.15-333.15 K、0-6 MPa范围内,水-叙丁醇混合溶剂中仍存在笼合物结构.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讨论了甲烷在此混合溶剂中的亨利常数、偏摩尔体积、标准溶解自由能、标准溶解焓和标准溶解熵.  相似文献   
16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圆二色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效应.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血清白蛋白对银纳米粒子的包覆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研究表明, 静电力和亲水力是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之间主要的作用力之一; 血清白蛋白对平均粒径为60 nm的银纳米粒子单层包覆比为6.7×105. 拟合计算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数据发现,银纳米粒子诱导血清白蛋白中α-螺旋含量减少,而β-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等结构含量增加; 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在作用后变得更为松散和伸展. 通过时间扫描吸收光谱跟踪研究发现, 在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包覆与聚集、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具有双重滞后效应,并对此过程的速度常数及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68.
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香皂中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皂中常含有痕量铁.铁含量是影响香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有的方法用硫氰酸盐水相光度法测定,该法灵敏度低,稳定性差.本工作者采用树脂相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较高,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9.
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提出了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并以Fe(Ⅱ)-Phen体系为例进行了应用,实测了几种天然水中铁含量,灵敏度高(ε=1.12×106L·mol-1·cm-1)。稳定性好,精密度理想(测定5μgFe10次,RSD%=3.2%)。  相似文献   
170.
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酸性条件下,建立了以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钼的新方法。此法灵敏度高 (402=1.0×105L/molcm),比水相光度法提高24倍 (水相= 4.2×103L/molcm),精密度好 (检测6次,RSD=1.21%)。工作曲线线性范围 (25ml体积) 0~18g,测定天然水中钼,加标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