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化学   182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RNA和DNA中碱基的染料配位亲和色谱分析于世林,王金春,王朝晖,兰蔚(北京化工学院应化系,100029)(北京理化测试中心,100081)1引言近二十年来染料配位亲和色谱获得很大的发展,由三螓染料CibacronBlueF3G-A和ProcionB...  相似文献   
12.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BSP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结晶行为.PBSPS的结晶晶型与PBS一致,说明只有丁二酸丁二酯(BS)单元结晶而丁二酸丙二酯(PS)单元处于无定形区.聚酯等温结晶后,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分析表明多重熔融峰主要来自于聚酯升温过程中的熔融-重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指数n为2.2~2.8,说明聚酯等温结晶时主要以异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PS单元的增多,聚酯的表观结晶活化能升高,也就是说BS单元的结晶变得困难.POM观察到聚酯等温结晶时都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球晶形态会随着结晶温度和化学结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聚丁二酸/苯基丁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BS),利用DSC、1H-NMR和X射线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组成、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含苯基的共聚单元的引入显著改变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热力学性能4,利用Hoffman-Week曲线得到的共聚物平衡熔点随共聚组分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则明显升高,结晶熔点符合无规共聚物的Flory方程.此外,利用Avrami方程对均聚物PBS以及共聚物PBSBS-10分别进行了等温结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共聚使结晶速率降低,PBS和PBSBS-10的Avrami指数分别介于2.8~3.0和2.7~2.9之间,结晶方式为三维生长异相成核,X射线测试结果表明共聚不影响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对7个肼基四唑衍生物进行了HF/6-31G水平的几何构型全优化及MP2/6-31G//HF/6-31G水平的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四唑环基本上取平面构型,肼基不与环共面.键长与重叠布居之间不存在平行关系.环上N1和N4原子荷负电多、利于质子化.1H.肼基四唑的HOMO-LUMO能级差(△E)较2H式的大,中性分子的△E教相应的负离子的大.还计算研究了7个标题物的红外光谱并由此求得了它们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探究径向偏振矢量光与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棒复合结构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基于FDTD Solutions软件,得到氧化石墨烯/单金纳米棒复合基底在径向偏振光激发下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因子达到10~8,比相同条件下线偏振光激发的大6个数量级。这种性能提高的物理机制源于径向偏振光激发金纳米棒的电磁增强与氧化石墨烯产生的本征化学增强。进一步详细讨论了径向偏振光激发下氧化石墨烯厚度、金纳米棒数量和排列方式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的影响。基于径向矢量光场激发多功能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调控在生物化学、食品安全与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Hybrid liquid/solid electrolytes(HLSEs) consisting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LE), polyacrylonitrile(PAN), and ceramic lithium ion conductor Li_(1.5)Al_(0.5)Ge_(1.5)(PO_4)_3(LAGP) are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The HLSE has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over 2.25 × 10~(-3) S/cm at 25?C, and an extended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up to 4.8 V versus Li/Li+. The Li|HLSE|Li symmetric cells and Li|HLSE|Li FePO_4 cells exhibit small interfacial area specific resistances(ASRs) comparable to that of LE whil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ceramic LAGP electrolyt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at room temperature.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imide) salt in HLS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Side reac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low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Li salt. It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pursuing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 with higher safety.  相似文献   
17.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 (1)与HC≡CCO2Me在2-甲基二硫代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5H4CoS2C2B9H9)(CH=CHCO2Me)(Me2c=CS2H)} (2)和(Me2c=CS2H)3Co (3)。在化合物2中, 原料化合物1中的一个S-Co键断裂, 该S原子与一分子HC≡CCO2Me末端炔基碳原子连接。Co原子与2-甲基二硫代丙酸的S原子连接成键, 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同时, Cp环的一个碳原子与碳硼烷笼体的B(3)/B(6)位相连, 该B(3)/B(6)位的氢原子迁移到炔烃HC≡CCO2Me的内部炔基碳原子上形成反式烯键。3个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3个S原子分别与1中的C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个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 从而形成化合物3。化合物23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塑料中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酯(DINCH)的方法。考察了DINCH分子离子的质谱断裂过程,并建立了快速鉴定塑料中DINCH的理论方法。通过对不同溶剂提取效率的对比,采用二氯甲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4~1.60 mg/L,相关系数为0.998,定量下限(S/N=10)为1.2 mg/kg。在加标水平为80~400 mg/kg时,4种不同塑料(PE、PP、PU、PVC)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2%~113%和1.1%~9.0%。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塑料样品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石墨烯和硼氮类石墨烯包覆对LiFePO4 (010)表面结构和电导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覆层和LiFePO4 (010)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LiFePO4 (010)表面的电导性能. 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禁带宽度从3.3 eV减小到2.1 eV. 硼氮类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虽然其价带顶和导带底仍由Fe的3d轨道贡献, 但禁带中出现两个间隔为0.6 eV的带隙态, 由硼氮类石墨烯与LiFePO4(010)表面有直接接触并形成共价键的B原子和N原子贡献.  相似文献   
20.
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工作温度,不但可以提高电催化剂的活性以及电催化剂对原料气中CO等杂质气体的耐受能力,少用甚至不用Pt 等贵金属作电催化剂,还可以简化PEMFCs的水热管理系统,提高PEMFCs的综合能量转化效率. 实现高温PEMFCs的核心是开发能够适用于高温PEMFCs的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是PEMFCs的研究热点. 在众多HT-PEM候选材料中,基于膦酸基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是最具前途的候选材料之一,是制备HT-PEM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综述了基于膦酸基的HT-PEM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膦酸基参与的质子传导机理,比较了纯聚合物膦酸膜、膦酸基接枝改性膜、酸-碱两性膜、掺杂型复合膜的电导率、物理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最后,展望了基于膦酸基的HT-PEM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