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化学   515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135篇
物理学   4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31.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Pt(Ⅳ)配合物{[cis-Pt(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及相应的 15N标记化合物{[cis-Pt(15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5N-1).利用1H NMR和ESMS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5N-1的2D[1H,15N]HSQC NMR发现,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同分异构体.2D[1H,15N]HSQC NMR技术跟踪了化合物15N-1与Guanosine-5'-Monophosphate(5'-GMP)和Glutathione(GSH)的反应.结果显示,5'-GMP能在0.5 h内将化合物1还原,而GSH在6 h以后才能够部分的将化合物1还原.化合物1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能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32.
浸渍溶剂对Fe/AlPO_4-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马静红,范彬彬,李瑞丰,曹景慧(太原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Fe/AlPO_4-5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溶剂,CO加氢反应AIPO4-5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选...  相似文献   
933.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的ALS抑制活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骁  姚建华  吕龙  唐庆红  范波涛 《化学学报》2006,64(11):1097-1105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或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存在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很多此类酶的抑制剂实际上作为除草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对ALS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在此基础上, 我们用两种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方法: 比较分子立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3D-QSAR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 其中, 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2)为0.801, 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47, 标准偏差(s)为0.136, F值为133.371. CoMSIA模型的rcv2为0.744, r2为0.883, s为0.202, F值为56.472. 计算结果表明,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与ALS抑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获得的CoMFA和CoMSIA模型, 将应用于指导该类化合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934.
含有色满环(2H-1-苯骈吡喃-3,4-二氢)结构的天然产物有抗氧化,抗病毒,免疫,强壮神经等功能。合成这类中间体结构,很早就为人们所关注。早期根据生源合成理论,将异戊二烯和酚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合成出色满衍生物。此后在这方面作过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935.
含1, 3, 4-噁二唑环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春鹏  范星河  陈小芳  周其凤 《化学进展》2006,18(11):1498-1507
含1, 3, 4-噁二唑环的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电子传输功能的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在近10年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聚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为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含1, 3, 4-噁二唑环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6.
九配位(NH_4)_3[Y~(III)(ttha)]·5H_2O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君  范大民  张向东  马睿 《化学学报》2002,60(3):536-540
报道了含有自由羧酸基的新型稀土金属离子Y~(III)氨基多羧酸配合物的合成 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分子式(NH_4)_3[Y~(III)(ttha)] ·5H_2O(ttha=三乙四胺六乙酸),单余晶系,P2(1)/c空间群,a = 1.0289(2) nm, b = 1.2757(3) nm, c = 2.3184(5) nm, β = 90.92(3)°, V = 3.0427(11) nm~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D_c = 1.575 g·cm~(-3), μ = 2.002 mm~(-1) 和F(000) = 1512, 对5145个独立的衍射点它的R和Rw值分别为0.0514和0.1287,对 所有5285个衍射点它的R和Rw值分别为0.1085和0.1407。在配合物离子[Y~(III) (ttha)]~(3-)中,YN_4O_5部分是九配位变形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结构。其中的 COO~-是一个未参与本位的可用于偈的自由羧酸基。由此可知~(90)Y~(III)-ttha配 合物通过修饰与具有定向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等相接可形成定向放射性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37.
为实现从单站光测图像中估计出已知3D模型的空间目标姿态,利用Vega Prime提出了一种采用仿真图像进行相关度局部最优搜索的姿态估计方法,该方法无需建立2D-3D特征投影关系和大量的模型匹配库。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目标原始图像。然后,利用Vega Prime加载目标3D模型生成仿真匹配图像,并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目标匹配图像,计算两幅图像相关度。最后,更新3D目标模型姿态,直至仿真匹配图像与目标原始图像的相关度值取得局部最优,输出目标模型姿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方法的观测仿真图像姿态平均估计误差为3.85°,仿真原图可实现姿态准确估计,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空间目标姿态估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8.
垒温对硅衬底GaN基蓝光LED发光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MOCVD技术在硅衬底上生长了GaN基蓝光LED外延材料,研究了有源层多量子阱中垒的生长温度对发光效率的影响,获得了不同电流密度下外量子效率(EQE)随垒温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860~915℃范围内,发光效率随着垒温的上升而上升。当垒温超过915℃后,发光效率大幅下降。这一EL特性与X光双晶衍射和二次离子质谱所获得的阱垒界面陡峭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界面越陡峭则发光效率越高。垒温过高使界面变差的原因归结为阱垒界面的原子扩散。垒温偏低使界面变差的原因归结为垒对前一个量子阱界面的修复作用和为后一个量子阱提供台阶流界面的能力偏弱。外延生长时的最佳垒温范围为895~915℃。  相似文献   
939.
反应离化簇团束制备氮化镓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化簇团束的基本性质与原理,运用反应离化簇团束技术在低衬底温度下制备了氮化镓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出该薄膜为多晶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表明,已经形成了Ga—N 化学键,氮、镓原子比接近1∶1,说明反应气体离化簇团技术是一条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氮化镓薄膜的可行的技术途径.薄膜中含有少量氧化镓,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发现,增加氮气的离化率有助于减少薄膜中的氧含量.  相似文献   
940.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